金色的记忆 发表于 2012-8-4 14:06:59

深 衣 记

在先秦经典《礼记》中有一“深衣”篇,用于记录和规范华夏民族的服饰体系。简单地说,深衣是汉民族服饰体系中一种特定款式的名称。从形式上看,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遵循一定的制作规范将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因为“被体深邃”,故而得名“深衣”。
  深衣有着汉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在华夏衣冠体系中,对深衣的穿着也颇有讲究。例如《礼记·深衣》中明确记载了因家庭状况不同,制作深衣时所选择的缘边用料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父母、祖父母都健在,以花纹布料为衣缘。如果父母健在,以青色布料为衣缘(古人青色类似现在的黑色,但略微发绿)。如果是孤儿,则以素色为衣缘。

  作为汉族传承时间最久的传统服饰之一的深衣,其典籍基础自然是来源悠久。其名最早见于《礼记》,而后又被历代儒者继续研发。唐代孔颖达第一次将《礼记深衣》中“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理解为深衣下摆用六幅布“交列裁之”为十二片。这也成为了后来各版本深衣的共识。至此,深衣的下裳由十二片布组成一体,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到南宋时期,朱熹亦研发过深衣,他的深衣被后世称为“朱子深衣”,从朱熹起,幅巾和深衣便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称为深衣礼服的首服(冠帽)。明代的深衣其形制依然保持了历代传统深衣的基本形式。到了明末清初,由于清朝统治者强制 “剃发易服”,禁止汉人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导致深衣断代了200多年。清末民初,章太炎等**党学者曾对深衣进行过小规模复兴,可惜因时乱世危而未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直到本世纪初,深衣才开始在民间和学界受到重视,逐渐复兴。

  民族服饰与一般服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件御寒裹体的衣服,亦不仅仅是追求美丽的装饰,而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而深衣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由此可见,深衣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不仅在于它外观上的飘逸与大气,其内涵让它的复兴和延续在今天更有现实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 衣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