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我一生 发表于 2012-11-3 12:38:06

古代祭祀文化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摘抄自《中国的品格》 楼宇烈著
真心觉得这本书不错,一位好友获悉我要来韩国之后赠予我的。让我铭记中国的品格。除了感觉笼统了些,其他的这本书写的还是挺有深意的。

换我一生 发表于 2012-11-3 12:40:06

在《礼记》里面,曾经比较了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特征,其中讲到夏商都非常重视鬼神,而周虽然是夏商的继承者,但是周的文化特点与夏商有一些不同。周首先是“尊礼尚施”,尊重礼仪而且重视实际的事情。其次是“事鬼敬神而远之”,要事鬼也要敬神,但是要远之。最后是“近人而忠焉”,要近人事,而且也要忠心耿耿、认认真真地去做。

  孔子继承了周代的文化传统,所以在《论语》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跟这些思想类似的说法。当弟子季路问孔子怎样事鬼神时,孔子就相当严厉地批评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你人事都做不好,还要问怎么样去事鬼神?而当另一个弟子樊迟问他怎么才叫做有智慧、有知识时,孔子就告诉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应该是“务民之义”,就是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敬鬼神而远之”。什么时候都把人事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会把政权看得比神权更重要在文化上面的一个根源。

  所以人跟天命的合一,绝不是说我们要去跟鬼神合一,而是强调人只有通过自身品德的提升才可能得到外来的某种辅助。所以我觉得讲天人合一,其人文色彩是第一位的。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那么,人们会问,如果天命蕴涵的实际上是人意,那么祭祀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要祭祀祖先,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要祭祀自然,比如天不下雨就要求雨。对这些事情应该怎么看呢?

  我想,祭祀实际上是属于礼的范畴,因为礼本来就起源于祭祀的。礼这个字的起源就是一种祭器,祭天、祭地、祭鬼神。但礼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被赋予人文的内涵,以至于到最后,它成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一个主要载体。

  祭祀作为一种礼,从消极的方面来讲,是为了祈福禳灾;而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我想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报本。报什么本呢?我觉得在这儿荀子有一个论述非常值得注意。

  荀子曾经讲,礼有三本,哪三个呢?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

  第一是天地。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来源,所以“天地者生之本也”。

  第二是祖先。祖先是“类”的根本,人类来源于人类的祖先,鸟类来源于鸟类的祖先,所以“先祖者类之本也”。

  第三是君师。君主和老师是使人类社会得到治理的根本,所以“君师者治之本也”。

  荀子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就是说祭祀天、祭祀地,都是为了报本。我们过去看到家里面都供着一个大牌位,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这个在现在很多南方的老宅子里面都还能看到。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是我们生命的来源,是社会的根本,所以才要祭祀它,而不是为了去向神求福去灾,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荀子在这方面还有一系列的说法。当时有人问荀子发生了日食、月食,我们就要敲着锣鼓去祈祷;天大旱时我们要求雨,就得抬着草垛去游行,去跪拜;碰到了大事情我们决定不了,就要去求那些巫师做占卜……这些事情又该怎么解释呢?难道这个礼不是一种敬神的行为吗?荀子的答复是否定的,他说“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就是说做这些事情的人其实在内心深处并没有认为这样做就能得偿所愿了,这不过是一种文饰的东西,就是做事情一定要讲究一些。这就像我们现在讲“包装”,其实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太质朴了,文是相对于质来讲的。《论语》里面有“文质彬彬”这句话,就是文和质两个方面不能够只偏重一方,太质朴了,就会显得野里野气;而太文了,则有矫揉造作之嫌。所以孔子就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既要质朴又要讲一定的礼仪规范,这就是文质彬彬。

  荀子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啊,其实也并不是我求了就一定可以得到的,比如不下雨我就去求雨,上天就一定会下雨吗?不会。只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很质朴的阶段,所以我们就要用很多东西去装饰它,使得人们都有一种文化的氛围。

  所以荀子最后总结道:“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君子很清楚,这个就是一种社会的、文饰的东西,而百姓却以之为神。接下来还有一句话,“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把这当做一种文饰是很吉利的,但如果把这当做神就会很凶的。荀子在这儿就是想说,应当把碰到不下雨去求雨,碰到大事情要去卜筮这种带有强烈原始宗教色彩的行为纳入到一个具有人文意义的礼仪当中去看待,而不要把它作为一种求助于神灵的信仰仪式去看待。

  我觉得儒家的这种人文精神,就是通过这样一些东西来一步步构建的,它把那些原始的、宗教信仰的东西,一步步纳入到具有人文精神的轨道中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礼仪文化中,确实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在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还是在人与天命之间的合一中,都时时体现出一种人占主导地位的态度。

换我一生 发表于 2012-11-3 12:46:32

我个人认为
虽然中国自从周崇尚礼仪之后发展到后来走入了封建迷信的误区,但最初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
古人云“头上三尺有神明”,应是为了警醒世人莫要做非法之事。同时,韩国受了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在重大节假日会祭祖祭神灵。这也并非是对不存在的东西的盲目崇拜,可以理解为对天地的敬重和对生活圆满的渴求与希望。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祭祀文化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