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和祠庙都是祭礼神灵的场所。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坛庙建筑的历史远比宗教建筑久长,中国在内蒙古、辽宁、浙江等地发现的一批最早的祭坛和神庙,距今约有五六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建筑逐步脱离原始宗教信仰的范畴而变为一种有明显政治作用的设施。于是,坛庙建筑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在都城建设和府县建设中成了必不可少的工程项目。
明朝是修复旧礼、兴建坛庙的鼎盛期。《明史·礼制》中载入祀典的坛庙有数十种,修建南京、北京时,都把太庙、社稷坛、天坛等列为与宫室、城池同等重要而一并兴建。府县列为通祀的坛庙有山川坛、社稷坛、厉坛、城隍庙、孔庙等多种。各地还根据地方特点修建种种神庙,如苏州一带有吴地早期开拓者之庙“泰伯庙”,有助吴王兴国的功臣伍子胥之庙,沿海各地有海上保护女神天妃(妈祖)之庙,等等。其他如东岳庙、关帝庙、八蜡庙、文昌祠、龙王庙、水神庙等都是任意起造,只要不是有碍封建秩序的“淫祠”,官府就不加制止。一些边疆卫所城内还有与战争有关的神祠供祭拜,以便使军民得到精神寄托。至于官员及其后裔所建家庙,则更是遍布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