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武术流派中,秘踪拳分两大派,即“少林秘踪”和“燕青秘踪”。但在技术上却分三种类型:秘踪拳、燕青拳、迷宗艺。
秘踪拳始于唐代,但只是雏型。据传正式创立是宋代徽宗赵佶(1101年——1125年)时的卢俊义,外号“玉麒麟”。他祖居北京,有一身好武艺,是“河北三绝”,绝就绝在“秘踪拳”。据说此拳只传给他的心腹家人燕青。燕青自幼父母双亡,是卢俊义一手抚养长大,后随卢入伍梁山泊,成为梁山好汉。故秘踪拳又有“燕青拳”之说。经过宋、元、明三个朝代,又传至清代,使其纵深发展。
霍元甲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他学艺吸收各派之长处,精心研究,自成一格,自称“秘宗艺”。二十世纪初,他在上海首创中国第一个民间武木组织“精武会”,培养了一大批武林高手。当时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非常崇敬他爱国爱民族的精神,亲笔写了“尚武精会”四个大字相赠,影响深远。
秘踪拳的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法,眼助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各种拳套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50多个动作组成。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较强的攻防技术。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秘踪拳”的秘密,主要有十个字,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要求配合得好。兵法有“三十六计”,所以有“学好秘踪三十六,走遍天下不会输”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