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中华民俗 生肖文化 查看内容

丑牛耕地

2011-10-8 20:57| 发布者: 花の物语| 查看: 1355| 评论: 0

摘要:   在十二生肖文化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每一年的春天都会有关于牛的话题,因为春天来了,春耕的主力——牛该登场了。 鞭春牛祈丰年   每年的2月4日通常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残冬 ...

 

  在十二生肖文化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每一年的春天都会有关于牛的话题,因为春天来了,春耕的主力——牛该登场了。

鞭春牛祈丰年

  每年的2月4日通常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残冬终于退去,人们迫不及待地准备迎接春天了。古人向来有残冬出土牛送寒气的习俗,到两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固定为立春之际举行的土牛迎春仪式。

  当日清晨,京城百官都着青衣、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于城门外,官员执鞭击土牛,以示劝农,各郡县也举行同样的仪式。随后老百姓哄抢碎牛的散土,说是“土牛之肉宜蚕,兼辟瘟疫”。争来抢去,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谓之“鞭春”、“鞭牛”。

  立春出土牛以祈丰收的习俗,经两汉入唐至两宋,越来越丰富多彩。汉时“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丑的方位在北方偏东,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牛为丑,故立土牛于丑位为最佳方位。到宋代四门都开,各出土牛,牛身饰彩,鼓乐相迎,由人妆扮成主管草木生长的“句芒神”(句音勾)鞭打春牛,地方官行香主礼。一方面宣告包括农事在内的一年劳作开始,一方面祈祷当年的丰收。宫中也行“鞭春”仪式,自然是皇帝主礼。街市上多有泥制小春牛出卖,于是春牛不仅是迎春仪式上的主角,也成了新春之际的吉祥物。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中,牛与春天具有天然的联系。

牛年好耕田

  古人认为“牛年马年好耕田”,牛年通常风调雨顺。旧时的黄历多印有十二生肖图,并标明“几牛耕田”、“几龙治水”之类的话。每年第一个丑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牛耕田;第一个辰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龙治水。比如某一年正月初一是辰日,初十是丑日,即“一龙治水,十牛耕田”。按民间的说法,治水的龙越多,雨水越少,龙越少反而雨水充沛。牛却相反,本是勤奋和财富的象征,自然是多多益善,由此看来,这一年就是个好年头。

  牛成为生产力的标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中国山西、河南、四川等地都出土过距今5000年左右的水牛遗骸化石。近年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水牛的角、残肢和颊齿等300多件,证明古河姆渡人已把野生牛驯化成家畜。据说黄帝的臣子胲能驾牛,也有说少昊时人开始驾牛。黄帝、少昊都是远古传说时代的部族首领,彼时尚未进入青铜器时代而不可能有金属农具,因此用牛耕田还不可能,所谓驾牛大概是驱牛负重或载人。据记载,商部族的祖先王亥曾赶着牛群到河北与有易氏进行贸易,足见远古时代畜牧业之发达。

  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铧犁,将有证可查的牛耕历史从春秋提高到商代,牛用以耕田至少是3000年前的事了。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犁”字,其形颇似牛引犁头启土,可见牛耕已较常见。农业进入畜牧阶段,无疑是生产力的一次革命。牛耕至今尚未绝迹,在偏远山区间或负重引车,可见牛还没完全脱离农事。

神牛创世纪

  牛在农耕文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感谢和自己共同创造文明史的伙伴,因此牛崇拜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秦国就曾立怒特祠祭祀神牛。中国56个民族大都实行过牛崇拜,有关牛的神话传说举不胜举。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