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服复兴开始那天,同袍心中一直有个心结:每次民族团结大合影时候,汉服总是缺席的!近几年,大团结合影中,逐渐出现了汉服的身影,令人欣喜。而下面这样的民族合影,则更为难得—— 冯咨翔,一位今年19岁的小伙儿,从16岁开始,用3年时间,走遍我国大江南北,与少数民族同胞拍下了51张合影。在每张照片里,小冯都穿着汉服,而对方也穿着自己的民族传统服饰。 合影地标示意图 2019年到来的第二天,他在微博@会FLY的阡陌客900 发布了关于这段经历的纪录片。 汉北现任会长采娈在转发时候是这样说的: 起源 越罗衫袂迎春风 玉刻麒麟腰带红 记不清是2012年还是2013年的一个要求正装出席的晚会上,小冯看到了两个身穿汉服的姑娘,一套粉色,一套宝蓝色。 那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汉字文化圈的传统服饰。 而小冯心中也生出这样一个愿望,用自己的行为,让这个社会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本土服饰,包括汉服。 行者 关山虽胜路难堪 才上征鞍久解骖 刚开始出发,就有好几拨人,又带着钱又带着人,想跟着投这个项目。小冯却把他们全都拒绝掉了。放弃了真金白银的赞助、放弃了声名显赫的机会,小冯自己却并不后悔。“我做这个项目绝对不是为了挣快钱,而是想要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段路显得分外独孤,小冯也曾试图邀请过很多人来一起,却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不得不独自一人将所有的照片全部搜集完成。 你可以想象得到,很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非常偏远,都是乡镇一级的地方,路况不好,自然条件也很差。 这样的条件只能轻装简行,能够选择的设备非常少。为了保持这些照片的一致性,小冯没有换其他的汉服,也没有换过摄影设备,一台gopro4完成了全部拍摄任务,而成像效果,自然是比不上摄影家们手中的炮筒的。 同时,在拍摄过程中,合影的大多数地点开放程度并不是很高,为了在老乡开始感到不适之前完成拍摄,沟通、构图和摄影的时间,其实非常短。 而拍摄后,也没有做任何后期,并不像旅拍照那样惊艳,甚至有点粗糙。这正是小冯希望传递给同他一样的年轻人的,中国土地上真实的样貌。 当他来到蒙古草原时,此时正值隆冬,四周白雪皑皑,对于一个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天气着实寒冷。但蒙古族兄弟的热情好客,让这片天寒地冻的世界,有了暖意融融。摆起酒席,唱起悠扬的歌。两个民族的文化,在友好的氛围中得以交流。而在暖和的帐篷外,寒风中,敖包上旗帜猎猎。 未来 约君切勿负初心 天上人间均一是 “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慎终追远;对慎终追远的理解是传承;对传承的理解是我们永不停息,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突破。”小冯这样说。 小冯的目标就是希望,全中国所有民族的小姑娘们,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身材好坏,都能有一套,属于自己民族,甚至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 在2018年年初,小冯创建了一家企业,一家社会性企业,一家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如果哪天我没做到这个要求,改变了现阶段的初心,特别希望大家保留这段视频,尽情的来打我的脸。”敢于将flag高高立起,源于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 汉北娘看到这个视频也非常震撼, 同时,一连串的问题也在心中产生, 于是便第一时间找到了小冯, 随后有了下面这段问答—— 问 Q1 今年19岁,走了3年,真的从16岁就开始的么?感觉大部分青少年16岁还不会这样闯荡。你资金来源是什么? 答 念头是从15岁时候开始的,真正落地是16岁,严格意义上没有3年那么久,中间回美国休息了半年,自己也贪玩,所以其实真正花在这件事上的时间在1年左右。绝大多数的资金来源是靠父母,前期有拉过赞助,但是赞助商老爱干预我的想法,后来就拒绝所有人的投资了。 这3年我没有特别发愁过资金的事情,但也仅限于特别二字。我花的很省,3年来住的基本都是青年旅舍,30块、40块一晚,几个人住一间小屋,很热闹,也很有意思,天南地北囊中羞涩但想看看这个世界模样的年轻人聚集到一齐畅谈人生。 问 Q2 认同汉服并投身推广的同袍非常多,形式也很多样。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式的? 答 我的本意,我真正做的事其实不是推广汉服。而是从一个物质条件还算不错的年轻的,普通爱好者的角度,相对深入的,最大程度的亲身感知中国本土文化在3种不同区域内的不同应用场景,以及成因。通过亲身感知中国本土文化在不同范围的差异能够让我从普通爱好者,或者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中国本土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 经济优越 传统文化保留较好 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 云贵川, 新疆,西藏 华北地区 — 传统文化保留一般 经济落后 我做的事情其实不是合照,关于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我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基本没推动啥,但是最直观的,或者说我最想要的效果就是引起社会各界对于中国本土服饰系统的关注,进而思考如何在现阶段,在不耗费大量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出能够代表21世纪上半叶的,包括汉服在内的,所有中华民族的服饰,以及能够代表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化。 问 Q3 在走的过程中怎么向大家介绍汉服的?有没有言语不通的情况? 答 我没有过多地介绍汉服,一般只做简单介绍,因为汉服对于多数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讲,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应用场景的文化产物,就像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只会对非常有限的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有所耳闻一样。尽管老乡们不了解汉服,但是绝大多数老乡对我这个外来客都非常友善,所以我也希望友善的对待他们,至少不会强行介绍一些老乡们其实一点都不感兴趣的文化产物,尽管它具有代表性。语言不通的中老年挺普遍的,但是年轻人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所以最多就是某些情况下的沟通略微麻烦了些。 :点赞!许多同袍刚刚认识汉服会以一腔热血吓蒙一票人等,这里的方式是理性的。 问 Q4 拍了51张照片,是还有4个民族没有走么?为什么停了下来? 答 有4个少数民族的照片我没有搜集到,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高山族。高山族是因为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不符合宝岛台湾自由行的标准。另外的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都是集中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少数民族,我前后寻找了10天左右,确实能力有限,很遗憾,没有搜集到照片,这其实也是现阶段中国本土服饰的一个常态,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保留相对缺失的区域,换个方式描述的话,我想大家在乡镇村一级的行政单位,也很难找到一套汉服。 问 Q5 其他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服饰是怎么看待的呢?其他民族对于汉服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和看法? 答 我感受不到其他民族看待自己民族的服饰和汉族看待汉服有任何的不同,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区别在21世纪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只是区域文化的不同,就像是黑龙江人和云南人的区别而已,思维方式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中国人,年轻一代也都讲普通话,但是能确定的是,就我接触到的,对服饰史有兴趣的同胞们,都对中国本土服饰的现状表示强烈关切。其他民族对于汉服的理解和看法同汉族对其他民族的服饰的看法也没有不同,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也不会有非常过多或有意义的看法。 :记得从汉服复兴运动开始,总有人想当然发出质疑,“穿汉服是大汉民族主义吧?其他民族得怎么想?”小冯用3年亲身经历来打脸:你想多了。 问 Q6 这段路给你的个人成长是什么? 答 这段路其实要比视频中展露出来的艰难非常多,所以方方面面的成长都有一些,很难细讲,因为我这个年纪暂时还没有归纳或总结人生经历的能力,最宝贵的可能是我由于经常在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往返,对社会责任感有了更强烈的认知吧,比同龄人提前一步找到了目标,也比同龄人提前一步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向。 同时,我也觉得年轻人一定不要因为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从而盲目追求小众的酷。 我现在正在前往美国一个野鸡大学的途中,我要回去念书,把没有用好的3年时间追回来,再有1个月我就 20岁了,却连一本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我不埋怨任何人,但希望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像我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一定不要因为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从而盲目追求小众的酷。没有门槛的小众一点都不酷,真正酷的事,是有技术壁垒的,是要花上很多时间才能入门的事。我不知道什么是酷的,当义工,去雨崩徒步,去拉萨骑行,不一定不酷,但休学,辞职去做这些事,一定不酷。 问 Q7你说,我们要在现有条件下做出突破,要不断进步。那么你认为要突破什么?要怎样进步? 答 在汉服板块内的话,最直白的讲,我可以接受汉服行业在现阶段做出的突破是失败的,是无效的,做出的衣服不如几百年前的前人所作;但是我不能接受汉服行业没有去做出突破的勇气,今天复刻下壁画,明天复刻下古书画,后天复刻下文物,拼拼凑凑又一年过去了。我没有在苛责任何人,但是今年是汉服运动的第16年了,我们是衣冠上国,但我个人对在2019年,汉服行业提供给绝大多数的汉服爱好者的选择依然是几百年前的形制的现状表示难过。 :emmm...算是“离经叛道”的声音了,汉北娘私以为,如果不从“几百年前的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