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杜甫的千年影响

彩虹静脉· 2012-5-4 08:40 阅读 545 评论 0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由宋人开始奠定的,那么我们先从宋人看起。北宋有个政治家叫王安石,他对杜甫就非常尊敬,他在一首题杜甫画像的诗里这样说:“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就是我推测一下您的心灵,是古代也非常少有的、非常高尚非常伟大的一颗心灵。我非常希望您能够起死回生,让我做你的朋友。

  我们再看南宋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在《读杜诗》这首诗里对杜甫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同时对于杜甫的思想,对于杜甫的道德,对于杜甫在政治上的一些见解,也都给予极高的评价。陆游甚至认为,假如杜甫有机会的话,他完全可能在政治上面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因此这首诗最后说:“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咨嗟!”他的意思就是说后代人仅仅把杜甫当做一个诗人来看,我对这一点感到非常惋惜,非常不满,可见杜甫的意义远远溢出于文学家、诗人之外。

  再来看看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的评价。理学家,尤其是南宋的理学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朱熹就是这样的。我们看一部《朱子语类》,里面不受到他批评的历史人物是非常少的。在他们这种非常严格的道德标准的审视之下,很多历史人物都受到无情的批评。但是朱熹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五位伟大的人物,那么这五位人物是哪五位呢?第一是汉代的诸葛亮,然后是唐代的三位,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颜真卿,另一个是韩愈。最后是北宋的范仲淹。诸葛亮和范仲淹这两位人物不用我多讲,大家都很熟悉,他们在政治上,在道德上,都有很高的建树,这是历史早有定评的。值得讨论的是唐代的三位人物。朱熹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君子”,唐代就有三君子,其中第一位就是杜甫,第二位是颜真卿,但是颜真卿也是一位著名的忠臣烈士,他为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藩镇的叛乱,被军阀李希烈杀害了。第三位韩愈,他是儒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文以载道的提出者,发动了唐代的古文运动。韩愈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活中,每当国家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仗义执言,奋不顾身地站出来说话,多次被贬到南方荒远之地。由此可见,“五君子”中除了杜甫以外的四位人物,他们的一生中都在政治方面有很多建树,是功业彪炳的政治家,或是为国捐躯的烈士。惟独杜甫算不上一个政治人物。杜甫一生在政治上的建树,几乎没有多少值得可以提起的东西,因为他根本没有得到过那样的机会。他要报效祖国,他要忠于朝廷,他坚决反对叛乱,但是历史没有给他多少机会。他除了在肃宗的朝廷里偶然地仗义执言,从此受到朝廷疏远以外,其他时候始终默默无闻,甚至很多时候他是处于民间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为什么也得到了朱熹的高度赞扬?为什么在朱熹看来,杜甫可以在从诸葛亮到范仲淹的这样一张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朱熹说得很清楚,关键在于他们五个人有共同点,他们都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他们在道德上、在人格上,都有伟大的建树。

  朱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意思就是他们都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的人,是在人格上成为楷模的人。这显然不是一种文学的评价,而是一种道德的评价,一种文化的评价。

  到了近代,闻一多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做《杜甫》。在这篇《杜甫》的最后,闻一多这样说杜甫: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我觉得杜甫,当然还有李白,他们所吟咏过的祖国的大好河山,就由于那些杰出的诗篇而有了一种文化的意义。它不再是一个纯自然的东西。这是杜甫的一大贡献。

 

  到了现代 ,1961年,当时有一个国际组织叫世界和平理事会,那一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个主席团会议,在那次会上确定次年,也就是1962年,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有一位就是杜甫。由此可见,从宋代一直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认可杜甫的意义,而且不仅仅限于文学史。

  杜甫对后代的影响如何?我们说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为什么要评价他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呢?我们为什么评价杜甫为诗圣?我们主要是看他的影响。可以说从杜甫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就再也不能摆脱他的影响了。至少在五四以前,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怎么写诗,你都无法逃避杜甫的影响,他的影响已经潜在地渗透在一部诗歌史中间了。

  在诗歌以外的一些文化领域中,杜甫产生了什么影响?杜甫一生漂泊江湖,走过许多地方。他的死亡、他的安葬,至今都是一个谜。他到底是怎样去世的,他安葬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现在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很多杜甫的遗址,杜甫的坟墓就有八座之多。在八个地方有杜甫的坟墓,其中四个就是湖南的耒阳和平江,还有河南的巩县和偃师,这四个地方的杜甫墓都被当地人认为是真的,大家争得很厉害,大家都说这里才是真正的杜甫的坟墓。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非常希望这位伟大诗人是安息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安息在我们的家乡。当然,更加著名的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现在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园林,里面亭台楼阁,花木扶疏,环境幽静,整个氛围都使人肃然起敬。当然杜甫生前没有住得这么好,杜甫生前住的草堂,就是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描写的那个破草房,那么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一座园林被称为杜甫草堂呢?后代的人民觉得,我们的伟大诗人不应该住在一个漏雨的破草房里,他应该住在一座安静的、优雅的园林里面,让他对着花木,对着亭台楼阁,更好地写他的诗篇。

      与此同时,杜甫的影响也深入到其他的艺术领域,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书法作品是写杜诗的,很多的绘画是以杜诗为题材的,数量非常多,我就在成都草堂里看到过五十多种历代名人的书画,都是以杜诗为题材。

      杜甫的影响,或者说杜甫的光辉,还照耀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面。杜甫一生走过很多地方,写过很多优美的诗句来吟咏我们的大好河山。当大家登上山东的泰山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地方都刻着杜甫《望岳》中的句子:“齐鲁青未了”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泰山上到处都刻着这些诗句。其实,即使没有把杜诗刻在石壁上,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文化常识的人登上泰山,你的心中自然会浮现出“一览众山小”的句子,这些诗句已经刻在人们心上了。假如你再走到洞庭湖畔,登上岳阳楼,你马上就会看到廊柱上刻着杜甫吟咏洞庭湖的句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话,杜诗和它所吟咏过的祖国河山,两者已经结为一体。中国人游览山水有一个习惯,总是觉得有人文内涵的景点更有意思,更有趣味。我不喜欢袁子才的诗,但是袁子才有一句诗说得很好,他说“江山也要伟人扶”(清代诗人袁枚诗《谒岳王墓》)。就是江山也需要名人的扶持。我觉得杜甫,当然还有李白,他们所吟咏过的祖国的大好河山,就由于那些杰出的诗篇而有了一种文化的意义。它不再是一个纯自然的东西。这是杜甫的一大贡献。

   实际上杜甫的影响早就越出国界。从13世纪开始,杜诗就在我们的东亚邻国进行广泛的传播。韩国、越南、日本。到了1481年,韩国就出现了世界上首部完整地把杜诗翻译过去的一部全译本,叫《杜诗谚解》。

 

      当然杜甫在后代的更大的影响,是关于后人的人格塑造或者道德建树的,杜甫在这方面的影响更加重要。一部杜诗,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代赵翼的《题遗山诗》)。就是伟大的诗篇往往不是产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恰恰产生在国家多灾多难的时代。这种时候文学的任务、诗歌的任务才凸现出来,杜诗的意义也是这样凸现出来的。

   因此在后代,每当中华民族遭受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杜诗就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从宋代以后,无数的爱国志士都从杜诗中间吸收营养,汲取力量。我们看北宋将要灭亡的时候,有一个爱国名将叫宗泽。宗泽坚决抗金,但是报国无门,朝廷掣肘他,他没有办法渡过黄河去杀贼。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纲也一样,在他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的时候,他亲笔题写杜诗,送给他的朋友,以此鼓励他的朋友。当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文天祥被抓到燕京去以后,关在狱中三年,始终不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最后从容就义。他在燕京狱中熬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他?皇帝都已经投降了,太后都已经投降了,家人都失散了,南宋已经灭亡了,他为什么还要在那里为着维护民族的尊严,坚持民族的气节,就是不投降?是一种怎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中写道:“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我在一个刮着大风的屋檐下面,就是在监狱里面,展开一本书本来读,古人的道德光辉照亮了我。文天祥所说的古人的著作,其中首先就是杜诗。所以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他把杜诗的句子从原诗中抽出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诗,他一共写了二百首《集杜诗》,都是五言绝句。这说明一部杜诗就是支撑着文天祥的精神源泉,一部杜诗就是文天祥民族气节的核心内涵。我觉得,杜甫在这方面的巨大影响,是怎么估价都不过分的。我曾经听很多位前辈说过,当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候,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了,那时候很多流亡到重庆、成都的前辈,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吟诵起一首诗,就是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个时候大家觉得最能表达我们心情的就是杜诗。

      实际上杜甫的影响早就越出国界。从13世纪开始,杜诗就在我们的东亚邻国进行广泛的传播。韩国、越南、日本。到了1481年,韩国就出现了世界上首部完整地把杜诗翻译过去的全译本,叫《杜诗谚解》。所以杜甫的影响早就越出国界,他是一个世界文化人。

   我对很多日本汉学家的学术成果是相当尊重的,他们确实研究得很细很透,但是我一直觉得他们那些人不可亲。但是其中一位是例外,这个人的名字叫吉川幸次郎,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听到过。吉川幸次郎是一辈子研究杜诗的一个专家,他写了很多关于杜甫的著作。在他临终之前,就是他去世的一年以前,或者两年以前,他专程到中国来,要到河南的巩县,到杜甫的出生地去朝拜杜甫。他专门用白布做了一件长袍,他认为唐朝人所穿的礼服就是那样子的,他准备到了巩县杜甫出生地以后,就穿上这件长袍来行礼。可惜那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他到了郑州以后,在那里停留了好多天,要求到巩县去,但是我方没有同意。因为那时候有规定,县级以下的地方外国人是不准去的。巩县是一个县,所以吉川没有能去成,最后很失望地回去了,由这一件小事,我就觉得吉川教授这个人很可亲。说明我们杜甫的光辉已经照亮到邻国,把日本人都感化了。

      西方人当然对我们的古典文学感到比较隔膜,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一个美国现代诗人,名叫做雷克斯罗斯,雷克斯罗斯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判断,这是我们南大外文系的张子清教授告诉我的,他翻译过雷克斯罗斯的诗。他说这位诗人说,他读了很多杜甫的诗,他认为杜甫的价值非常大,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他认为只有这种品格才能最后拯救我们这个世界。最后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东西,而是人跟人之间的爱、宽容和同情。他又认为,孕育了杜甫的,赋予杜甫这样一种品格的文化,当然也就是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孕育了《荷马史诗》的希腊文化更加伟大,因为《荷马史诗》中间缺乏这种精神。

原作者: 莫砺锋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