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刘思汐 四川日报记者 吴晓铃)1月28日,成都文殊坊。穿过各式美食、杂货铺,一条僻静小街的汉服店,因为花花绿绿的各式汉装,总能吸引游客好奇进入。不时有人取下一两件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的衣服试穿,然后买下。 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国内最早的一家汉服店。老板吕晓玮,一个声音温柔的女子,基于对传统文化和汉服的热爱,辞职当起了“店小二”。8年来,她不光把店开到了上海,还在四川把热爱汉服的人从几十上百个,发展到现在的上万人。 推广汉服被误解 “这么美的衣服为什么没人穿?”十几年前,吕晓玮进了一家汉文化网站,惊叹古代的汉服如此端庄、轻灵、飘逸,从此一头栽进推广汉服的各式活动中。 2005年,吕晓玮买了人生的第一件汉服,当她兴冲冲穿上衣服、坐着公交到锦里拍照,却在车上被误认为是日本人。之后,她到大庙会等民俗活动现场宣传汉服,或者穿上汉服上街介绍元宵节、七夕节等节日的传统内涵,总有人甩一句“吃饱了没事干”。还有人兴致勃勃和他们辩论,“现在都全球一体化了,穿不穿汉服重要吗?”“宽袍大袖的衣服,哪里适合干活!” 当吕晓玮的音乐人丈夫创作了歌曲《重回汉唐》后,这个外表温柔、内心倔强的女子,便生出开一家汉服店的想法。 卖汉服更卖文化 2006年12月,吕晓玮拿出几万元积蓄,在文殊坊开了这间30多平方米的汉服店。古代的汉服究竟啥样?全国各地的汉文化学者在网上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衣服的材质、款式、面料都找到典籍作为严谨参考;有的还把逛各地博物馆拍的古代汉服照片以及马王堆出土简牍中关于汉服的记载发到网上共享。 吕晓玮说,汉服最大的特点是“交领右衽、褒衣广袖、系带隐扣”,对穿衣者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精气神,穿出来就极不好看。”汉服对面料也颇为讲究,尤其贵族服饰,几乎都以丝绸为主。然而,当年她刚开店时,喜欢汉服的还多为年轻人,哪有高消费能力?于是,她开始尝试遵循古代审美、面料与现代结合的制装方式,花了一年时间认识面料、学习搭色,然后自己开始设计。 不过,吕晓玮的汉服店开得并不轻松:看热闹的多,下手的少。刚开始,她只能靠出租服装给游客拍照,收取租金和照片打印费勉强度日。但吕晓玮从没放弃推广汉服文化,只要有人在店里驻足,便滔滔不绝开讲。渐渐地,有人开始被她打动。有一个80多岁的大爷,租了一套三重衣拍照;有两个女孩,专门租了汉服回家给爷爷奶奶拜年;还有一个华裔女孩也买了一套,说一定要在国外的重要场合穿……随着汉服认同度的增加,汉服店的生意终于一天比一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