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儒教——向汤、舒两位老师学习
湯院長、舒教授都是我熟悉和非常尊重的老師。湯院長弘揚孔教,不遺餘力,出鉅資鑄造了許多大型孔子像,贈送到世界各地,豎立在公眾場所、大學校園,供眾人瞻仰,起著介紹孔子的巨大效果,他年年在香港舉辦孔誕國際祭祀大會,讓香港人更接近“儒教”。他對國民近期大量成為基督信徒,惟恐因此割裂了傳統文化,抱著憂患心情,令人起敬。如今有意籌辦中國儒教聯合會,這是偉大構架的設想,有個大架構,儒教有常住了,我預祝成功。 1.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套安身立命,系統完整的文化,站在這堅固基礎上,去吸收及融匯其他外來文化,是健康、利益的事;儒學本身便具備有這方面的體質,看他千餘年來與佛教融會轉化為“中國佛教”,更可見其融通能力 。又如許多民俗節日,是各民族習俗與內容的結晶匯集,這都可証明中華文化有容乃大。可是,國人自我仇視、破碎或缺如傳統文化之下,迫切要把自己銳變為西方文化人,是反自然移植、捨優就次,其結果必惡劣危險。舉例說:耶教是反對祭祖,而是要全心歸伏於上帝;祭祖是孝文化之一環,斷了環,恐怕緣不下去,家便破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的家沒有制約力,就“不怕禍延子孫” 。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女不女,這不是今天越來越多的現象嗎?父子疏離,轉而寄望上帝;養寵物更安全!不再養兒防老想,“不想”就教不嚴,教不嚴,就惡性循環,廣泛造就父不慈子不孝,既然彼此不存寄望,倒不如自己享樂為要,超越借貸便成必然的行為了……! 2.國民沒有宗教選擇時,在耶教有人力、有財資、有系統、有組織的宣傳,將來要吸收十億八億的信徒是可期的。到時文教經政內容,在絕多數人質變而改變,成為教養乃至精神皆歸宿上帝,統治所向在梵蒂岡教宗。另一廂,具前瞻性、文化、優質的本土“儒教” 卻不允有發展空間,彼長此消,後果可見! 儒學要普及,儒教化是選項 中國古代社會較進步,允許人民可以“學優而仕”。或許是有了這個條件,學者的目標朝向“仕”而不是“度人”,逐成“官學”遠離“普度”。而西方,走的方向依然留在“度人”,結果,形成了“精神信仰”。 可是,進了21世紀,科學發展的衝擊之下,西方人對流行千多年的 “主宰”起了疑情。教堂的人潮確是日少,但“疑”並不會令他們不需要“精神皈依”,所以人人自己驗證可以成佛成聖,人道可通天道(可印證)的宗教觀,大大吸引西方人的眼球----儒教不正是21世紀的宗教嗎! 儒教是儒學的普及與學儒的最佳法門:讓人人落實“仁義禮智信”,以它為安身立命之學,為言行舉止的指導----這就是儒教信仰了;這樣的工作瑣碎細膩,不僅無法立竿見影,可能今生還來不及看到成績,要一步一腳印地跨。本會認為要扮演這個 “推” 的小角色。 略寫下多年來的工作步划,向先進們請教,倘望指正,協助我們少走冤路。 第一部份:精英理論建設 (a)組織國際儒學大會,以它為平台,希望主題研討有成,引導實踐,與實踐互動。這一方面的工作,許許多多的團體與個人,發展非常蓬勃,有網站、會議、文集,大量理論湧現,豐富多姿。 (b)相對來說,如何普及的文章,是少了一點。人民的生活不必大道理,而是如何思考與處理:言語、生活、行止、應對、待人、處世、對事、對物、對待生、對待死………等瑣碎事。儒學本來是在解決這些問題,學人卻少有把它“民生化” 地系統起來。因此本會想試做做,計劃由今年開始出版“儒學學刊”,是以這方面為主要內容。 第二部份:普及工作 普及工作的發展方法比較一致,以“讀經教育” 為開始。十多年來,邊做邊調整。目前進行有兒童讀經和成人讀經兩個部份。 (a)兒童讀經:讀經為學儒的開始,學習經典是儒教信仰的基礎。 ~兒童讀經:大量舉辦 “讀經說明會”,十年多來向社會宣揚“以經教德” ,《弟子規》是第一課本。馬國各團體至今贈出《弟子規》約五十萬本(全國700餘萬華人) 。假它提升家庭教育(包括了胎教、幼教),以“童蒙養正”為旨,三歲開始上讀經班。要求老師巧用教經,讀誦和實踐並行的同時,訓練記憶、促進右腦開發、思考能力、三語學習、強化獨立性…等。(詳情可參考網站: 。)~兒童讀經的第二課本是《論語》。孩子三至六歲,讀《論語》是不講解的(或少講解),以“讀誦” 為主。讓孩子一舉之下把《論語》背下來。熟悉本文,將來就成為 “生命的義意”的最佳營養了。 ~兒童讀經是多姿多采的,符合兒童的生理、腦力成長過程,間中有詩詞、英文選、馬來文選的讀誦,還有講民俗節日與八德故事、行為功課角色扮演、節日慶祝、讀經演出………等的補助功課。只要有時間,其他經典會一本一本地讀誦下去。 ~兒童讀經班有分:家庭讀經、社區讀經、團體讀經、幼兒園讀經、小學讀經,教導技巧,因年紀分大同小異。 (b)成年讀經:這個部份,目前進行五項工作。 ~教經老師培訓;有老師十三講。 ~家長親子講座會四講。 (上述兩項內容可參考網站。 。)~經典課程,現在先行開始“《論語》讀一遍”課程(三十課時)。編印了《論語溤]今譯》,贈送給讀經學生。 ~舉辦“我讀孔子”作文比賽,分組為:初中、高中、學院、成年組等(澳門人文科學學會已舉辦多屆,小小的澳門,二十多間的中學,有八千位學生參加,其比例是非常非常令人讚賞的。可參閱網站 。)~講座會:是公開給大眾,各團體都有舉辦,啟著介紹“經典”的功能! (c)生活儒化: ~鼓勵母親節(現在多以慶雙親節稱)以紀念孟母(節) 方式進行。 ~辦學童入學開筆禮。 ~祭孔與教師節同時舉行,辦各種活動、寄發“孔誕卡”。 ~生、入學、成人、婚、節日、死………等禮儀轉化。 (d)儒教需要組織化: 日常生活的禮儀儀規,言行學君子,節慶婚喪…,儀規、禮節、司職要有循時代的“禮樂”規範。推廣落實,絕非一人一團體便可完成的,經多年的努力與嘗試,知其艱難。 ~要有財力、智力、人力的結合。目前各國儒教(孔教)各行其是,有財力者多是拋不開山頭風光、有智力者又掙扎在學教窠臼裡,力行的不願又不想站在一起。這種弱點,短期內還得加倍努力,方有望突破藩籬。 ~中國本土“禮失”已久,但文獻豐富,只要多些人願意“共同”參究整理轉化。可借鑑韓國,日本,印尼和東南亞儒教經驗,一定可以完善周備。 ~儒教的立足,必需擁有眾多有素質、身體力行的信仰者,才是真正的實力;儒教與他教對話,亦復如是,否則祇會受到“嗤之以鼻”。 ~儒教建樹,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其中某些工作,可以立即舉步開走,如: 1. 湯老先生贈送大型孔子像,建孔廟,供海內外瞻仰,功德偉大,沒幾人可以做到。我們效法其情,辦微小之事,如大量製造印刷各種大小孔子相,供人懸掛,或鼓勵供奉禮敬----既然可以家家觀世音,那麼“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華人,更應該是“戶戶禮孔子”! 2. 鼓勵各地民間成立儒學會或孔學會、儒教會或孔教會,學者成立精舍,團體成立書院,把讀經講經作為日常功課。如此一代兩代努力,世界各地有五十萬所,那麼儒教、儒學將有能力移風易俗! 3. 大量印刷《論語》簡註溩g,效法回耶,給每間旅店房間放置一本。效法唐朝翻譯佛經方法,組團把四書五經譯為英文和其他語文,減少義差,為舊譯本澄清。 4. 我們再呼籲,中國大地還有許許多多的孔廟書院,遠者千年、近者數百年,無論大小,或座落村城,都不應該讓它繼續淪落為民宅與小商販“吃喝拉撤睡”的場所。給衪尊嚴,無錢令它恢復舊貌,最低限度可以空出,收拾乾淨,慢慢再修飾莊嚴。有經濟修復者,不應該為了“創匯”而胡亂裝璜,要視它為聖人文化之表徵,就如世界各地的耶教教堂、回教清真寺一般聖潔----另一點要再提出的,絕對能夠承擔聖地之職,有如麥加、耶路撒冷、梵蒂岡之神聖的曲阜三孔;對待祂的態度,迫切待糾正,以文化服務代替經濟服務,建設為世界尊孔人朝聖地代替旅遊商機思維。 惟期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秘書長陳啟生 孔元2560年6月15日 4. 我們再呼籲,中國大地還有許許多多的孔廟書院,遠者千年、近者數百年,無論大小,或座落村城,都不應該讓它繼續淪落為民宅與小商販“吃喝拉撤睡”的場所。給衪尊嚴,無錢令它恢復舊貌,最低限度可以空出,收拾乾淨,慢慢再修飾莊嚴。有經濟修復者,不應該為了“創匯”而胡亂裝璜,要視它為聖人文化之表徵,就如世界各地的耶教教堂、回教清真寺一般聖潔----另一點要再提出的,絕對能夠承擔聖地之職,有如麥加、耶路撒冷、梵蒂岡之神聖的曲阜三孔;對待祂的態度,迫切待糾正,以文化服務代替經濟服務,建設為世界尊孔人朝聖地代替旅遊商機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