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明伦堂 大家说 查看内容

郭齐勇:礼学与现代生活及文明对话

2019-1-7 00:32| 发布者: 敦锋绂| 查看: 2979| 评论: 0|来自: 中国网

摘要: 礼学与现代生活及文明对话 郭齐勇 礼的涵盖面很广,一般说来,是宗教信仰、社会规范、文化制度、行为方式。传统中国沒有今天分科的学问,如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艺术、哲学等,这些内容其实 ...


礼学与现代生活及文明对话

郭齐勇



“礼”的涵盖面很广,一般说来,是宗教信仰、社会规范、文化制度、行为方式。传统中国沒有今天分科的学问,如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艺术、哲学等,这些内容其实都在“礼”之中。儒家的礼节,都有其具体含义。冠礼在明成人之责;婚礼在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丧礼在慎终追远,明死生之义;祭礼使民诚信忠敬,其中祭天为报本返始,祭祖为追养继孝,祭百神为崇德报功;朝觐之礼,在明君臣之义;聘问之礼,使诸侯相互尊敬;乡饮酒之礼在联络感情以明长幼之序;射礼由体育活动可以观察德行。这些古礼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美学的价值。儒家除了礼教还有乐教、诗教,这些都可以促使人向善,敦厚庄敬,相互和睦,克服人性负面的东西,对于稳定社会,调治人心,提高生活品质都有积极意义。

礼学传统中有哪些要素可以经由沟通、诠释而提炼出可普遍化的价值、规则呢?我以为有如下四个方面,这就是秩序、节度、交往、和谐原理。这些原理在今天的现代化过程中还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文明间的对话更有价值。

礼学不仅有人文精神,更有宗教精神。“礼”中蕴含的宗教精神、人文精神均具有深意。

三礼之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仍有其现代价值。礼乐文化不仅促进社会秩序化而且有“谐万民”的目的,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规范为调节的,包括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礼”的目的是使“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记·乐记》)礼乐教化的人文精神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协和万邦、民族共存、文化交流融合并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动力。孔子对礼乐的继承、传授,大有益于他身后两千五百年世道人心的维系和民族的大融合、文化的大融合。

礼让为国,安定社会,消弭争夺战乱,节制骄奢淫逸,是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前提。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处理恰到好处,是礼乐制度的正面价值。这里有社会正义的义蕴,即反对贫富过于悬殊。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富了以后怎么办?孔子讲“富而后教”,讲教化、教养,反对辅张浪费、夸财斗富。

文明间的对话需要有“礼”的精神的调剂与“礼”的智慧。例如“礼”的秩序原理中所包含的规范、有序、崇义、扶弱的因素,节度原理中所包含的节制、恰当、分寸、适度的原则,交往原理中礼尚往来、尊重他人、敬、让、轻财重礼、不骄不淫、相互沟通与理解的内涵,和谐原理中的和亲、谐民、仁爱、交融的精神,均是走出自我,走向他者、社群、国家、天下的相互伦理,而具有普世价值。

“礼”学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对话”的伦理。文明间的冲突与调和是对立的两元。中华文化在调和性上见长。协调、和合的过程并不会掩蔽其原创性,相反有着如下的品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礼记·中庸》)“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系辞传》)正因为有多样性,有差异,才有创造之源。人类各族群、各宗教、各地域、各语言的文化方式、能力、传统、值价都是相对的、各别自我的,唯其如此,才有灿烂丰富的世界文明。文明间的理解与沟通需要呼唤相互尊重、学习、礼让的精神。我们对礼学的这些原理可以作创造性的转化,并使之在文明间的交往、沟通、对话、理解中,逐渐地成为可普遍化的伦理。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