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明伦堂 文献 查看内容

近代香港报刊述略

2019-1-3 00:00| 发布者: 档案馆| 查看: 2798| 评论: 0|原作者: 马光|来自: 海交史

摘要: 陈华新   香港是我国近代新闻报刊的发祥地,鸦片战争期间,英人便开始在香港创办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香港公报》(Hongkong Gaje-tte)。1842年3月17日,又创办《华友西报》(The Fr ...
陈华新
  香港是我国近代新闻报刊的发祥地,鸦片战争期间,英人便开始在香港创办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香港公报》(Hongkong Gaje-tte)。1842年3月17日,又创办《华友西报》(The Friend of China),《香港公报》也并入《华友西报》,主笔有马礼逊、华德、卡尔、德伦等。1858年,德伦以诽谤香港辅政司布烈治之罪下狱,该报停刊数月。1860年迁至广州,已非原班人马经营。1866年又迁至上海,改为晚报。1869年,易名为“The Friend of China and Shipping Gajette”,不久停刊。

鸦片战争后,1845年2月20日,鸦片烟贩孖地臣斥资创办《中国邮报》(China Mail),初为晚周刊,主笔为萧德锐,由于该报为孖地臣投资,俗称《德臣西报》。该报编辑黎德,于1895年曾表示支持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谢缵泰在该报发表致光绪帝的公开信,黎德也参予起革命党致列强的宣言,何启也在该报发表《维新》一文。《德臣西报》一直至1977年前后才停刊,有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香港近代重要报刊之一。

1857年10月1日,又出版《孖喇西报》(Daily Press),发刊人兼编辑为英人茹兜(Ges M·Ryden),有午版及晚报。1941年12月18日,因日军占领香港而停刊。该报有80多年历史,也是近代香港重要报刊之一。

1881年创刊《南华晨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一直延续至1941年底香港沦陷时才停刊。与《南华晨报》同年创刊的,还有《士篾西报》(Hongkong Telegzaph)。《士篾西报》编辑为英人切尼斯·邓肯,他曾表示同情中国革命,1895年3月21日,孙中山等与邓肯会商于香港兴中会总部邓肯表示支持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该报一直延续至1941年底香港沦陷,前后有60年的历史。

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所录,还有1850年6月17日创刊的《狄兴氏香港记载》(Dixione Hongkong Recorder),至1859年1月14日停刊。1855年8月1日创刊的《香港航运录》(Hongkong Shipping List),三年后停刊。1868年3月7日创刊的《华人杂志》(The Chinese Magazine)。1869年11月1日创刊的《香港广告报》(The Daily Advertiser),至1873年5月1日改名为“The Hongkong Times”,三年后停刊。1853年9月24日创刊的《香港政府公报》(The Hongkong-Government Gajette),每周一册。1872年8月2日创刊的《中国滑稽报》(China Punch)。1876年7月创刊的《远东》月刊(The Far East),主编为英人布纳凯,除香港外,还发行至上海和日本东京。

以上均为英文报刊,读者以洋人为多,创办人多为传教士或商人,其目的在于帮助外人了解中国情况。在教会学校读书的中国学生,也时有购阅,同时也招揽华商刊登广告。所以,这些英文报刊与华人也发生一定关系。特别是《德臣西报》和《士篾西报》,曾表示支持孙中山革命,在中英友谊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中国人在香港创办的中文报刊,最早为1858年创刊的《中外新报》,创办人为伍廷芳。伍廷芳为广东新会人,先是《孖喇西报》的译员。时《孖喇西报》出版《中英合璧字典》,购得中文活字一副,字典出版后,中文活字积压不能发挥作用。伍廷芳提出创办《中外新报》,名义上为《孖喇西报》的中文版,实由华人主其事,经营权全属华人。双方协商条件,《孖喇西报》提供中文活字及印刷机器,不取租值,只收印刷工价。《中外新报》则无偿刊登《孖喇西报》招来的外商广告。《中外新报》新闻版分《京报全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三栏,新闻标题简略,如火警、盗窃、物妖、诙谐等,以吸引读者。论及时事,则托以寓言,指桑骂槐,令当局无法抓住把柄。该报一直延续至1918年停刊,前后达60年。

1864年创刊的《华字日报》,也是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之一,创办人为陈霭亭。陈霭亭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他鉴于香港割让英国之后,某些华人以充当买办为荣,蔑视祖国文化,遂决心创办中文报刊,“以开通民智”。他采购中文旧铅字一副,自任主编,由《德臣西报》代印。有人认为《华字日报》是《德臣西报》的中文版,实际是华人独立创办的报刊。1870年王韬从欧洲回国,在该报编译《普法战纪辑要》连载,十分吸引读者。王韬的朋友黄平甫,也常为该报撰稿。1872年5月8日,《申报》著文介绍《华字日报》说:“其主笔为黄平甫及王君紫诠(王韬),飞毫濡墨,挥洒淋漓,据案伸笺,宏备古今之渊鉴,政刑措置,尽托闲谈,朝野见闻,总归直笔……”虽然不免夸张,但也足见该报在这些大手笔支持下办得颇有起色。陈霭亭后来出任清政府驻美使馆参赞,旋调任古巴总领事,报社由其子陈斗垣主持。1934年10月,曾编辑出版《香港<华字日报>七十一周年纪念刊》,被誉为香港创办历史最长的中文报刊。

1874年1月5日创刊的《循环日报》,也是早期香港中文报刊,创办人为王韬。王韬于1862年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将领刘肇均,事泄,清政府下令缉拿。他在英领事麦华陀的庇护下,流亡香港,后出国考察,至1870年回港,常在《华字日报》撰文。1871年香港英华书院停办,他购得该院印务所设备,创办中华印务局,后在此基础创办《循环日报》。“意谓革命虽败,而藉是报以传播其种子,可以循环不已也。”(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此当属附会之辞。王韬在报纸中,曾攻击太平天国革命为“粤匪”,不可解为继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而办报。从他主张改良的政治思想看来,可能取“三世循环”之义。该报主笔政除王韬外,尚有黄平甫及王韬的女婿钱昕伯。钱昕伯后回上海与英人美查合办《申报》。王韬以“遁窟废民”、“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欧西寓公”等笔名,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主张变法自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学习西方“富强之术”,必须“先富而后强”,求富之道在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883年,他把这些政论文章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外编》为我国最早出版的报刊政论集。1904年,该报扩充篇幅,分为庄、谐两部,庄部相当于正刊,谐部相当于副刊,以发表歌谣、曲本为主。1941年底,香港沦为日寇之手,《循环日报》与《大光明报》合并,更名《东亚晚报》,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喉舌。抗战胜利后始恢复原名,约于1947年停刊。

1900年1月25日创办的《中国日报》,是近代香港第一份革命报刊。该报为兴中会以及后来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亲自领导和筹备该报的创刊工作,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之义,取名《中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为陈少白,主笔有郑贯公、廖平子、卢信、黄世仲、黄鲁逸等。除了出版日刊外,还办了一个旬刊,称《中国旬报》。1906年7月,报社进行改组,由冯自由接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日报》对革命党人和各地会党的起义,都有专题报道,大造声势。反对清朝贵族的专制统治,更是该报突出的宣传内容。1900年发表章炳麟的《请严拒满蒙人入国会状》和《解辫发说》,是两篇反清檄文,被称为“霹雳半天,忙者失色。长枪大戟,一往无前。有清以来,士气之忙,文字之痛,当推此为第一隶。”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该报由香港迁至广州,报社设于第八甫(即今光复中路),由卢信主持,李民瞻为总编辑,潘蕙畴(秋士)、陈春生(春醒)为社论撰述。1913年8月被龙济光查封。《中国日报》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宣传阵地,被誉为“中国革命提倡之元祖”。

1903年创刊的《世界公益报》,也是革命党人创办的革命报刊。总编辑为郑贯公,主笔为黄鲁逸等,其宗旨与《中国日报》相同。继郑贯公任总编辑的,有李大醒、黄世仲、黄耀公等。黄世仲在任最久,他是广东番禺人,为文词锋锐利,名著省港,读者争读其文,使该报发行量大增。1912年,黄世仲被陈炯明诬构侵吞军饷罪论死,使该报发行量锐减。1917年因营业亏损而停刊。后改名《公益报》,易人经营,不及一年也停刊。

与《世界公益报》同年创刊的,还有《实报》,主编为潘飞声。潘飞声是一位诗人,犹擅近体诗。言论温和,副刊充斥风花雪月的诗词,难以吸引读者,因亏损而停刊。1908年改名《真报》,由陈自觉任主编,持论转趋偏激,至1915年停刊。

1904年创办的《商报》,为保皇派在香港的宣传机关。主笔政者有徐勤、伍宪子、伍权公等。伍宪子原为《中国日报》的主笔之一,被《商报》以每月多给5元笔资挖去,此事也说明当时革命与保皇的界线尚未划清。民国后《商报》易名《共和报》,由伍权公任主编。伍权公为简朝亮的学生,善属文,在《共和报》开辟《灯窗琐记》专栏,旁及修身处世之道,时有精要之论。1921年易主,未几停刊。

1909年创办的《广东日报》,是革命党人在香港创办的另一革命报刊,主编为郑贯公、李大醒,后由劳纬孟继任。该报倡行民主立宪,与保皇党的《商报》展开论战。在1905年的拒约运动中,它与《有所谓报》是影响最大的两份革命报刊。发表《敬告会议对付美约之诸君》,指出美国“所以悍然不顾”,敢于刁难华工和迫订苛约,“不过欺吾国之弱耳”。又发表《<上海人镜学社上各会书>书后》,声明“此次抵制美约,清政府为一路,我国民为一路,各办各事,不相涉也。”当清政府在美国的要挟下,解散拒约团体,迫害拒约会员时,该报及时发表《异哉清政府有何权力而能解散我拒约之团体》。对直隶总督袁世凯、两广总督岑春煊凶残镇压拒约运动,该报发表《袁世凯以一身为国民之公敌》等,进行谴责和鞭挞。保皇派利用拒约会员马达臣、潘信明、夏仲文三人被捕事件,落井下石,硬指他们三人为革命党人,借以打击革命派。《广东日报》发表保皇党破坏拒约运动十大罪状,使保皇派十分被动。《广东日报》的副刊《一声钟》,刊出大量紧密配合拒约宣传的谐文、小说、诗词和民间演唱文学,雅俗共赏,名震于一时。在收回粤汉路权的斗争中,《广东日报》“最以直言著,为粤吏所忌”。1906年4月,被迫停刊。

1905年6月4日创刊的《有所谓报》,一名《唯一趣报》,也是革命报刊。该报主编郑贯公,是清末著名爱国报人。在1905年的拒约运动中,《有所谓报》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该报内容完全以拒约为中心,不是反对美国华工禁约,就是宣传抵制美货。甚至广告也以抵制美货为主。刊头以公元纪年,不用清朝年号,阴历则直书“中历某年某月某日”,也不冠上清朝年号,以示不奉“清朝正朔”。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有所谓报》是一份小报,以广州方言发表俳文民歌小品,以趣味取胜,行销省港,销售量驾于各大报之上。经常在该报撰文的,除了郑贯公外,尚有胡子骏、陈树人、卢伟臣等。1906年夏,郑贯公病逝,7月29日改名《东方报》,由胡子骏、谢英伯、刘思复、骆汉存先后任主编,以“惊醒数千年睡狮之酣梦”和“鼓吹民族主义”为宗旨,继承《有所谓报》的办报风格,“或庄或谐”,文笔幽默,常在报刊披露清朝统治阶级的丑闻。省吏禁止该报内销,发行困难。1907年1月13日,因经济不支而停刊。

1911年9月底创刊的《新汉报》,也是宣传民族革命的报刊。主笔为卢博郎、李孟哲。卢博郎等原在广州创办《天民报》,因宣传反清革命,6月22日出版,24日即遭封禁,时称“《天民报》之狱”。后来,他们避逃到香港,以《天民报》的原班人马,创办《新汉报》,以“反满兴汉”的民族革命为号召。出版时,距武昌首义仅十天。《新汉报》是靠革命党人捐资兴办的,1912年2月,南北和议告成,清帝退位,该报认为民族革命成功,宣告结束。

1913年创办的《大光报》,是一份由教会创办的报刊。该报的前身为《郇报》,创刊于1890年,月余而停刊。1906年,由德国礼贤会牧师改为《德华朔望报》,仅维持三年又停刊。1913年,由尹文楷医生等发起创办《大光报》,洪孝充、张亦镜、陆丹林、黄冷观等先后主持笔政。1920年,《大光报》出版庚申增刊征词,孙中山给该报题词日:“光明能指示人生之趋向,凡旧社会之迷妄偏执,一一须以此光明照临破除之。障碍既除,然后此所谓互助者,可得实现。”并且指出“盖光明者,不外使人认识实在,认识真理之工具。”孙中山在题词中还说:“《大光报》之立,至今八年,持正义以抗强权,于南方诸报中,能久而不渝者,惟此而已,故余乐为之词。”说明《大光报》虽为教会刊物,孙中山充分肯定其成绩,并寄于殷切的期望。该报一直出版至1941年底香港沦陷。

1919年创办的《华商总会报》,是旅港华商总会的机关报。该报以“传递商务消息”为主旨,发行数年而停刊。1934年改为月刊。

1924年创刊的《新闻报》,创办人陈炯明,主编陈秋霖,编辑黄古等。1920年11月,陈炯明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力主联省自治,与国民党产生意见分歧,《新闻报》成为陈炯明的宣传阵地。但是,该报创刊数月后,7月19日,陈秋霖在报上发表《致陈竞存先生书》,黄古等也发表《我们的宣言》,声明脱离陈炯明,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的政治立场。宣言全文有六点,并表示“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昔日之我作战。”陈秋霖等的反戈一击,使陈炯明十分被动。此后,更报名为《中国新闻报》。陈秋霖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6次例会在省城惠州会馆(今广州越秀南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举行,陈秋霖与廖仲恺夫妇同车赴会,在门口下车登阶时,惨遭暴徒暗杀,廖仲恺身中三弹而死,陈秋霖也重伤身亡。《中国新闻报》遂因此停刊。

1925年创办的《工商日报》,由港商集资,主编潘惠俦。数年后。潘惠俦死,《工商日报》易主,一直延续至今。

1929年创办的《香港时报》,倡行“国家社会主义”,敢于批评时政,1933年停刊。

1929年创办的《香港小日报》,宣传马思主义经济学说,并介绍苏联社会主义情况,数月后因经济不支停刊。

此外,据麦思源《七十年来之香港报业》所录,尚有1925年创办的《华侨日报》,1928年创办的《南强报》,1930年创办的《南华报》和《超然报》,1931年创办的《东方报》,1932年创办的《新中报》和《平民报》、《中兴报》,1933年创办的《天光报》,1934年创办的《大众报》等。以上皆为日报,至于晚报,以1916年《小说晚报》为最早,1921年又有《香江晚报》。此后,相继出现的还有《华强晚报》、《南中晚报》、《工商晚报》、《中和晚报》、《天南晚报》、《循环晚报》等,而以《南中晚报》、《工商晚报》、《循环晚报》维持较久。

据不完全统计,香港近代先后创办的报刊近百家。由于新闻报刊勃兴,1907年已成立香港报业公会。1928年又成立香港记者联合会。香港近代报刊,多为民办,或社会团体、宗教团体集资创办,政见不尽相同,可谓五花八门。但象《循环日报》倡导改革,《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等倡导反清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些光荣的爱国和进步的新闻传统,今后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原网址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