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 大连大学中国东北亚史研究中心 中外文化交流史专业委员会 2016年10月28-29日 中国·大连 10月28日 8.30-9.00 开幕式 王禹浪教授主持并代表大连大学致辞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执行会长万明致辞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明史研究会副会长赵毅致辞 9.30-11.00 主旨发言 主持人:孙泓 陈佳荣:渤海针经《黄中海程》作者及出处略辨 朱亚非:一带一路的历史启迪与思考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五百年白银时代的开端 杨富学、刘源:鄯善国与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禹浪:从辽东半岛汉墓及出土文物看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 13.00-16.30 分组讨论 第一组:丝绸之路的历史互动研究 召集人:张安福、赵现海 张来仪:丝绸之路的咽喉——帕米尔 崔向东:东北亚走廊与丝绸之路 王三三:帕提亚的东征与丝路中段的拓展 魏孔:从内蒙古地区出土的蒙元货币观察草原丝绸之路 黑龙、孙宁:丝绸之路上的蒙古人 白玉冬:QatunSīnī“可敦墓”考——兼论十一世纪初期契丹与中亚之交通 高关山:捍卫丝路:怛罗斯之战——怛罗斯之战起因辨析及启示 王启明:清代新疆“后沟路”研究 暴景升:亦失哈北巡与明初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开辟 张安福、王玉平:丝绸之路与环塔里木地区多元宗教信仰 朱安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 王超:试论“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传播模式 赵现海: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长城形象——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陈文源:清朝藩国使团伴送制度述论——以安南使团为中心 何立波:骊靬:汉代丝绸之路上的“罗马城” 第二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召集人:石云涛、陆芸 杨巨平:四大帝国的并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周永卫:汉唐岭南与东北亚地区的海上交通 古小松:早期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最早国家的建立 曲金良:海洋大国的海洋和平世界建构: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历史智慧与现代启示 徐昭峰、朱敏: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生 王少泉:江苏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地位变迁研究 张晓东:古代上海地区的市镇与海上丝绸之路 石云涛:唐诗中海上丝绸之路行旅 马建春:西域人与元朝海上交通的拓展 袁晓春:海上丝绸之路外来遗珍——蓬莱高丽古船研究 李伟强:明朝旧港宣慰司研究 周彦: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次中西诗辩:《印中搜闻》中关于中国诗歌的文章 陆芸:全球视野下的16-1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漳州月港为例 李庆:晚明崖山与西方诸国的贸易港口之争 成思佳:越南阮朝学者潘辉注的江流波之行——以其著述《海程志略》为中心的考察 伍庆: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离岸文化中心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余雷:郑和下西洋与大明王朝的海洋事业 徐文玉: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 任志宏:明代白银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 施存龙:东北亚准“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起点问题探讨——兼论大连港历史和发展 第三组: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 召集人:柳若梅、韩香 韩香:从波斯到中国——丝绸之路上来通角杯的传播与变迁 张宜婷:香枣的传播及其文化意义 朱悦梅:唐代吐蕃铁器制造及其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朱建路:帖木儿帝国使者所见天球考 李建武:从《陈竹山文集》看明初西域各国社会风俗 程玲: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形象探析 张涛:《中国丛报》与早期美国的孔子形象 张寒:李鸿章的拉美认识与早期中拉关系 张天政:美国藏珍稀史料与抗战时期易货偿债交涉研究 孙文政:黑龙江省汤原县双河古城历史学研究与考古学观察 王陆野: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的美国因素 柳若梅:《罗西亚国史》——中国第一部俄国史 萧成:《射雕英雄传》:宋元时期草原丝路战争状况的文学鉴证 金秋蓉:船政学堂留学生制度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徐亚娟:近代欧洲“中国印本”在英国的传播 第四组:中外历史文化交流史研究 召集人:乌云高娃、刘永连 刘永连、王洋:鲁认旅明文献与地方和民间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 朴灿奎:关于新调查的平壤地区高句丽都城遗迹 孙泓:北京大兴新出土“乐良朝鲜人韩显度”铭文砖相关问题研究 王臻:清朝兴起时期的中朝政治秩序变迁探析 乌云高娃:朝鲜司译院蒙学译官的培养及其语言能力 刘英:“历史冲突论”:史学研究中的一种认识论 胡浩:犹太教与道教神学信仰之比较 张勇:“四方僧房”考:僧尼行脚时的住宿制度的源头及演变 王永杰:《职方外纪》成书过程及版本考 陈广恩:日本宗家文库所藏《事林广记》版本初探 王越旺:试论罗马法的复兴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岳岚:19世纪西方人的声调教学与学习 程彩萍:明代西南边疆涉外法律规定与司法控制 吴宝晓:京畿义和团运动研究 王明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内地省份的外交事务——以四川省为个案的考察 16.50-17.30 大会总结及闭幕式 主持人:朱亚非 大会总结:马建春 10月29日 考察(旅顺) (感谢成博士提供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