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少军 编 内容简介:
领事报告是近代来华日本人搜集的信息与情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所选译的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主要出自《通商汇编》《通商报告》《官报》《通商汇纂》,内容包括反映清末中国一些行业、区域情况的数量统计,关于收回利权运动的《清国基于收回利权运动之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报告》,对于研究辛亥革命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具有很高价值、共计35期的《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以及《关于清国报纸的调查》《清国聘用之日本人名表》等。
作者简介:
李少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目录:第一卷目录
《通商汇编》述要/1 一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1 二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3 三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4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4 五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5 六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6 《通商报告》述要/7 一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7 二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10 三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12 四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13 五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16 六 驻广州领事馆的报告/19 七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19 八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20 《官报》述要/22 一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22 二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33 三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39 四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45 五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47 六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48 七 驻广州领事馆的报告/50 八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51 《通商汇纂》述要(1894~1905年)/56 1894年/56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56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57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59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60 五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65 1895年/66 一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66 二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69 三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70 四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72 1896年/73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73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73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77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79 五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82 六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83 七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88 八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91 九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96 十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98 十一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99 1897年/102 一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102 二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109 三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112 四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116 五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120 六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127 七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130 八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137 九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143 十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145 1898年/152 一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152 二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157 三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159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162 五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165 六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166 七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170 八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172 九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172 1899年/175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175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177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187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190 五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193 六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196 七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199 八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201 九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205 十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211 十一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213 十二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216 十三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219 1900年/222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222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223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231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233 五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235 六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237 七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241 八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244 九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247 十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251 十一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251 十二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254 十三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256 十四 日本外务省通商局报告/257 1901年/258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258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259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267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269 五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273 六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276 七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279 八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283 九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286 十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290 十一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295 十二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298 十三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301 十四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305 1902年/306 一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306 二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315 三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317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323 五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328 六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330 七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333 八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336 九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340 十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343 十一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344 十二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346 十三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349 1903年/351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等/351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351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359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362 五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368 六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372 七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377 八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379 九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386 十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388 十一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391 十二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394 十三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399 十四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400 1904年/403 一 驻华公使馆的报告/403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404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411 四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413 五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415 六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416 七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417 八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419 九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421 十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429 十一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432 十二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433 十三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438 十四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441 十五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441 十六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446 1905年/448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448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449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462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463 五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469 六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474 七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474 八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477 九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481 十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489 十一 驻长沙领事馆的报告/492 十二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498 十三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500 十四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502 十五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506 十六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508 十七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513 第二卷目录 《通商汇纂》述要(1906~1911年)/1 1906年/1 一 驻华公使馆的报告/1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1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14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17 五 驻奉天领事馆的报告/21 六 驻辽阳领事馆的报告/22 七 驻铁岭领事馆的报告/22 八 驻安东领事馆的报告/22 九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23 十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31 十一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31 十二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33 十三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38 十四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46 十五 驻长沙领事馆的报告/49 十六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53 十七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56 十八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62 十九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74 二十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80 二十一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85 1907年/92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92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93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103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105 五 驻安东领事馆的报告/110 六 驻奉天领事馆的报告/112 七 日本驻奉天领事馆辽阳派出所的报告/114 八 驻铁岭分领事馆的报告/115 九 驻长春分领事馆的报告/116 十 驻吉林领事馆的报告/119 十一 驻哈尔滨领事馆的报告/122 十二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124 十三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129 十四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129 十五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131 十六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139 十七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146 十八 驻长沙领事馆的报告/147 十九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150 二十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152 二十一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158 二十二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161 二十三 驻广州领事馆的报告/163 二十四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176 二十五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180 1908年/183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183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184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197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201 五 驻安东领事馆的报告/206 六 驻奉天领事馆的报告/209 七 驻辽阳领事馆的报告/210 八 驻铁岭领事馆的报告/212 九 驻新民府领事馆的报告/215 十 驻长春领事馆的报告/220 十一 驻吉林领事馆的报告/223 十二 驻哈尔滨领事馆的报告/226 十三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231 十四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238 十五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248 十六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250 十七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257 十八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263 十九 驻长沙领事馆的报告/266 二十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278 二十一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282 二十二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286 二十三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292 二十四 驻广州领事馆的报告/297 二十五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304 二十六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311 二十七 “关东都督府”的报告/312 1909年/313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313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314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321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326 五 驻安东领事馆的报告/331 六 驻间岛(延边)领事馆的报告/334 七 驻奉天领事馆的报告/335 八 驻辽阳领事馆的报告/337 九 驻铁岭领事馆的报告/338 十 驻新民府领事馆的报告/341 十一 驻长春领事馆的报告/345 十二 驻吉林领事馆的报告/347 十三 驻哈尔滨领事馆的报告/348 十四 驻齐齐哈尔领事馆的报告/352 十五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354 十六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363 十七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374 十八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374 十九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379 二十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387 二十一 驻长沙领事馆的报告/390 二十二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397 二十三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400 二十四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402 二十五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408 二十六 驻广州领事馆的报告/416 二十七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427 二十八 日本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431 1910年/432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432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432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442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450 五 驻安东领事馆的报告/451 六 驻奉天领事馆的报告/456 七 驻辽阳领事馆的报告/461 八 驻铁岭领事馆的报告/462 九 驻新民府领事馆的报告/465 十 驻长春领事馆的报告/467 十一 驻吉林领事馆的报告/469 十二 驻间岛(延吉)领事馆的报告/469 十三 驻局子街领事馆的报告/473 十四 驻哈尔滨领事馆的报告/474 十五 驻齐齐哈尔领事馆的报告/475 十六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476 十七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481 十八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485 十九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488 二十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491 二十一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495 二十二 驻长沙领事馆的报告/498 二十三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503 二十四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507 二十五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511 二十六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520 二十七 驻广州领事馆的报告/527 二十八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543 二十九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553 1911年/554 一 驻中国公使馆的报告/554 二 驻上海领事馆的报告/554 三 驻天津领事馆的报告/575 四 驻牛庄领事馆的报告/581 五 驻间岛(延吉)领事馆的报告/588 六 驻局子街领事馆的报告/590 七 驻道头沟领事馆的报告/591 八 驻珲春领事馆的报告/592 九 驻安东领事馆的报告/594 十 驻奉天领事馆的报告/598 十一 驻新民府领事馆的报告/602 十二 驻辽阳领事馆的报告/607 十三 驻铁岭领事馆的报告/608 十四 驻长春领事馆的报告/611 十五 驻吉林领事馆的报告/613 十六 驻哈尔滨领事馆的报告/614 十七 驻齐齐哈尔领事馆的报告/618 十八 驻芝罘领事馆的报告/619 十九 驻南京领事馆的报告/631 二十 驻苏州领事馆的报告/637 二十一 驻杭州领事馆的报告/640 二十二 驻汉口领事馆的报告/643 二十三 驻沙市领事馆的报告/651 二十四 驻长沙领事馆的报告/653 二十五 驻重庆领事馆的报告/656 二十六 驻福州领事馆的报告/660 二十七 驻厦门领事馆的报告/663 二十八 驻汕头领事馆的报告/670 二十九 驻广州领事馆的报告/673 三十 驻香港领事馆的报告/683 三十一 外务省通商局的报告/698 第三卷目录 《通商汇编》选译/1 1881年10月18日日本驻上海代理总领事致外务卿井上馨报告附件: 水野良知致上海海关道刘之照会/1 1881年10月4日(即清历光绪七年八月十二日)《上海报》报道:《伪洋宜防》/2 1881年10月23日上海《申报》(第3046号)报道:《照会查究铜洋》/3 1881年上海进口日本货物年报/4 1882、1883年之1月上海进口日本货物比较表/32 1882、1883年之2月上海进口日本货物比较表/38 1882、1883年之3月上海进口日本货物比较表/44 1882、1883年之4月上海进口日本货物比较表/52 1882、1883年之5月上海进口日本货物比较表/59 1882、1883年之6月上海进口日本货物比较表/65 1882、1883年之下半年上海进口日货情况比较 驻上海总领事品川忠道/72 1884年下半年上海贸易情况 1885年3月4日驻上海领事报告/75 1885年第一季度上海商况/98 1885年第二季度上海商情报告/120 1885年第二季度上海港从日本进口货物明细表/130 1885年第二季度上海向日本出口货物表/133 1885年第二季度外国货物经上海港转口输往日本总额之四年比较/135 1885年第二季度上海港进口日货概况/137 1881年7月27日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致代理外务卿上野景范报告附件/143 1881年天津进口日本货物表/146 1883年天津输出货物总计表/150 1883年上半年天津进口日本货物价格表/151 1883年下半年天津进口日本货物价格表/154 1884年1月至3月天津通商概况 驻天津领事报告/156 1884年上半年天津输出货物表/159 1884年下半年天津输出货物表/162 天津港对进口日本粗茶按值百抽五征 税驻天津副领事报告/165 驻芝罘代理领事上野专一致外务大辅吉田清成报告附件 1884年3月31日/166 1884年芝罘港船舶进出及贸易情况1884年 8月15日/171 1884年芝罘贸易景况/176 1884年芝罘进口外国货物表(价额1万两以上者)/178 1884年芝罘输入本国货物表/180 1884年芝罘输出本国货物表/181 1885年第一季度芝罘输出输入货物报告/182 1882年牛庄商况报告 1882年商况报告/186 1883年牛庄贸易报告/194 汉口内外贸易额及关税之十五年比较(1871~1885) 驻汉口领事馆报告/197 关于1883年中国蚕丝景况的报告 驻上海总领事品川忠道报告/200 1884年中国丝市情况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214 关于1883年中国茶市情况的报告 驻上海总领事品川忠道报告/269 1884年中国茶市情况报告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290 汉口与福州红茶、砖茶输出量十五年比较表(1871~1885) 驻汉口领事馆报告/377 关于中国电报的报告 1881年12月30日驻上海总领事致外务大辅/379 消费日本货之中国地方 1884年10月26日驻天津领事原敬报告/381 《通商报告》选译/383 1886年第三季度上海棉花商情 1886年12月23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3 1886年第四季度上海棉花商情 1887年3月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3 1887年第一季度上海棉花商情 1887年5月20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4 1887年5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7年7月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4 1887年7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7年9月16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5 1887年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5 1887年10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5 1887年12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6 1888年上海棉花税率及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6 1888年3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7 1888年4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8 1888年5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8 1888年6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9 1888年7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89 1888年8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0 1888年9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8年11月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1 1888年10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8年12月3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1 1888年11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8年12月29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2 1888年12月上海棉花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3 1889年1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3月1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4 1889年2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4月1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5 1889年3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5月9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6 1889年4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6月6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6 1889年5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7月5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7 1889年7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8月30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8 1889年8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9月27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99 1889年9月上海棉花商情 1889年11月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00 1886年汉口港棉花商情 1887年1月17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01 1884年至1887年中国各口输出棉花概况及价格 1888年12月3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03 1886年第三季度上海煤炭商情 1886年12月23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06 1886年第四季度上海煤炭进口交易 1887年3月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09 1887年第一季度上海煤炭商情 1887年5月25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13 1887年4月上海煤炭商情 1887年6月2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16 1887年5月上海煤炭商情 1887年7月27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17 1887年7月上海煤炭商情 1887年9月16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19 1887年8月上海煤炭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21 1887年9月上海煤炭商情 1887年11月1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23 1887年10月上海煤炭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25 1887年11月上海煤炭商情 1887年12月22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27 1887年12月上海煤炭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30 1888年2月、3月上海煤炭输入量及各种煤之价格/432 1888年5月上海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35 1888年6月上海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36 1888年7月上海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37 1888年8月上海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39 1888年9月上海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8年11月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0 1888年11月上海煤炭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1 1888年12月上海煤炭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2 1889年2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9年4月1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4 1889年3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9年5月9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5 1889年4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9年6月6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6 1889年5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7 1889年6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9年7月31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47 1889年7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9年8月30日驻上海领事报告/448 1889年8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9年9月27日驻上海领事报告/449 1889年9月上海港各种煤炭输入量、价格及与上年同期对照表 1889年11月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50 1886年香港煤炭进口量 驻香港领事馆报告/450 1887年汉口新茶商况及价格表 1887年5月10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51 1887年5月汉口茶市商情及价格、兑换行情 1887年5月16日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5月17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52 汉口及九江新茶商况及价格 1887年5月20日调查,1887年5月27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54 1887年5月24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5月24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55 1887年5月31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5月31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58 1887年6月21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6月21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61 1887年6月28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6月28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64 1887年7月5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7月5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67 1887年7月12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7月12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69 1887年7月19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7月19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72 1887年7月29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7月29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75 1887年8月2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8月2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78 1887年8月9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8月9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81 1887年8月16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8月16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84 1887年8月23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8月23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87 1887年8月30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8月30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89 1887年9月6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9月6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92 1887年9月13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9月13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94 1887年9月20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9月20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97 1887年10月5日汉口茶市统计报告 汉口商会发行报告抄译,1887年10月5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499 1888年前后汉口红茶景况 1888年4月30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502 关于1886年上海茶叶商情的报告 1887年1月1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02 1887年1月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1月1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06 1886年10月至12月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3月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07 1887年3月9日了解之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3月17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08 1887年3月23日了解之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3月31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08 1887年4月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4月21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09 1887年第一季度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5月20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09 1887年6月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6月2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10 1887年7月1日了解之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7月7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10 1887年7月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7月22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11 1887年7月29日了解之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8月5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12 1887年8月上海茶叶商情(1) 1887年8月17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14 1887年8月上海茶叶商情(2) 1887年9月1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17 1887年9月上海茶叶商情(1) 1887年9月16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18 1887年9月上海茶叶商情(2) 1887年10月1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20 1887年10月上海茶叶商情(1) 1887年11月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23 1887年11月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11月1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27 1887年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11月25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31 1887年10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32 1887年12月7日了解之上海茶叶商情 1887年12月9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33 1887年12月上海茶叶商情(1) 1887年12月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36 1888年1月6日了解之上海茶叶商情 1888年1月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38 1887年12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41 1888年2月3日了解之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42 1888年2月上海茶叶商情(1) 驻上海领事馆1888年2月17日调查、报告/545 1888年2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月2日调查、报告/548 1888年3月上海茶叶商情(1)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3月17日调查/551 1888年3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3月30日调查、报告/554 1888年3月至4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4月13日调查、报告/554 1887年至1888年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57 1888年4月至5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5月4日调查、报告/559 1888年5月上海茶叶商情 1888年5月18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62 1888年6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6月29日调查、报告/564 1888年7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567 1888年8月上海茶叶商情(1) 驻上海领事馆8月10日调查、报告/570 1888年8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8月24日调查、报告/574 1888年8月至9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9月7日调查、报告/577 1888年9月至10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10月12日调查、报告/581 1888年10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10月26日调查、报告/582 1888年10月至11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11月9日调查、报告/584 1888年11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11月23日调查、报告/586 1888年12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1889年1月4日调查、报告/588 1889年1月上海茶叶商情(1) 驻上海领事馆1月18日调查、报告/590 1889年1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1月30日调查、报告/592 1889年2月上海茶叶商情(1) 驻上海领事馆2月15日调查/593 1889年2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3月1日调查、报告/594 1889年3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3月29日调查、报告/596 1889年3月至4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4月12日调查、报告/598 1889年4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4月20日调查、报告/598 1889年6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6月29日调查、报告/600 1889年7月上海茶叶商情(1) 驻上海领事馆7月13日调查、报告/603 1889年7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7月27日调查、报告/606 1889年8月上海茶叶商情(1)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8月15日调查、报告/608 1889年8月上海茶叶商情(2)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8月24日调查、报告/610 1889年9月上海茶叶商情 驻上海领事馆9月21日调查、报告/612 清国产茶实况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614 中国茶叶贸易衰落问题调查委员之意见书 驻上海领事馆报告/624 华北烟草说 驻天津领事馆报告/628 清国出产麻之实况 1887年9月16日上海领事馆报告/634 1886年第三季度上海商情 1886年12月23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635 1886年第四季度中国上海进口日本货物比较表 、上海向日本出口货物比较表 1887年3月4日驻上海领事馆报告/637 1887年天津港进口日本货物情况 1887年9月15日驻天津领事馆报告/644 1886年汉口港输入国内外海产品表 1887年5月9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646 1886年汉口输出输入表 驻汉口领事馆报告/649 1886年汉口运往内地之海带等海产品数量表 1887年5月9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656 1889年汉口海产品商情 1889年9月16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661 1889年汉口杂货商情 1889年9月16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665 1887年汉口市场洪水情况 1887年7月18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669 清国四川地方旅行日记拔萃 1888年7月7日驻汉口领事馆报告/670 日本棉布在台湾之景况 1889年4月15日驻福州领事馆报告/678 第四卷目录 《官报》选译1 1890年5月30日德国报纸关于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报道/1 1880年以降中国的对外贸易/1 俄国财政部《工业》杂志所载俄国驻汉口领事关于1884年至1888年天津、 上海木材贸易的报告/3 1890年1月至4月中俄陆路贸易情况/3 1889、1890年中俄陆路贸易情况/6 1889年6月1日至1890年6月1日中国生丝输出量/7 1889年中国各通商口岸贸易量/7 1890年9月12日日本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俄陆路贸易的报告/9 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关于1890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的报告中的相关统计/9 1889年与1890年中国对日输出的主要货物价额比较/16 1890年日本对华输出主要货物价额/17 1890年底中国各通商口岸外国商馆数量及外侨人数/18 中国各通商口岸之本国居民概数/19 1882年至1891年每年外国直接对华输出输入贸易额/19 1890、1891年中国与各国(地区)贸易额比较/20 中国各通商口岸1890年和1891年贸易额比较/21 1890年与1891年中国十二个通商口岸对日贸易额比较/22 1890、1891年中国对外输出主要货物的数量、价额比较/23 1887年至1891年中国几种茶叶出口数量/24 1887年至1891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25 1890年与1891年中国对日本出口主要货物的数量与价额比较/25 1890年与1891年中国对外输出金银价额/26 1890、1891年中国进口主要货物价额比较/27 1890年与1891年中国从各国(地区)输入货物价额比较/29 1890年与1891年日本对华输出主要货物数量、价额比较/30 1890年与1891年中国各项关税收入比较/32 1890年与1891年进出中国口岸的各国船舶数及其吨数/33 1890年与1891年中外船舶载货价额表/34 关于1890、1891年中国输出黄金的数量/34 1888年至1892年中国对外贸易额/35 1891、1892年中国与一些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额/36 1888年至1892年中日贸易额/36 1891年与1892年中国各口岸与外国直接贸易额/37 1891年与1892年中国一些口岸与日本直接贸易额/39 1891年与1892年中国各项关税收入额/40 1891年与1892年进出中国口岸的中外船舶数及其吨数/40 1892年中外船舶在中国贸易中所占份额/41 1890年至1892年中国净输出金银价额/42 1892年底在中国各地的外侨人数及外国商馆数/42 1891年与1892年中国进口主要外国货物的数量与价额/43 1888年至1892年中国出口各种茶叶情况表/46 1888年至1892年中国出口生丝、蚕茧情况表/46 1888年至189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大豆、棉花、砂糖情况/47 1888年至1892年上海对朝鲜输出贸易情况表/47 1891年与1892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向各口岸输出产品数量及其价额/48 九江贸易景况/48 牛庄港概况/54 1889年越南与中国南部通商情况/60 1890年2月15日《字林沪报》报道云南与越南之间电线架设情况/61 琼州景况/61 1890年在国外市场之中国茶叶衰落情况/64 1893年福州织布业盛况/65 1890年台湾邮政状况/65 1890年2月《字林沪报》报道台湾新煤矿情况/66 1890年5月5日《字林沪报》报道台湾铁路情况/66 《通商汇纂》选译/67 清国邮政之扩展/67 华西邮路扩展计划及邮政现状/69 清国纺织厂现状/70 清国的火柴业/89 清国各地书籍出版及书肆营业情况/100 清国岳州考察复命书/116 清国湖南省岳州情况一览/122 赴清国湖南常德府出差复命/135 清国常德出差考察复命书/142 清国湖南省常德商业考察复命书/145 常德考察报告/186 清国湖南省湘潭商业考察复命书/210 清国湖南省萍乡衡州工商业考察复命书/241 湖南省浏阳地区情况/282 长沙见闻谈/290 清国湖南情况/293 清国湖南省情况/296 西藏拉萨/311 1900年西藏贸易概况/319 清国基于收回利权运动之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报告(第一辑)330 第一卷清国收回利权运动及产业之趋势330 第二卷基于收回利权主义之清国产业保护政策纪要(存目)378 第三卷驻清国各领事馆报告380 第一部北方工业一般情况380 第二部关于福州官办、民办及官民合办工业与银行之调查403 第三部厦门地方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412 第四部关于芜湖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报告434 第五部南京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438 第六部关于长春地方在利权回收热中之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报告452 第七部关于湖南地方在利权回收热中之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453 第八部关于四川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报告461 第九部汕头地方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474 第十部关于沙市地方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475 第十一部关于北满洲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476 第十二部关于辽阳地方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487 第十三部关于苏州地方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报告491 第十四部关于齐齐哈尔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491 第十五部新民府附近利权回收热中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之调查报告502 第十六部杭州之清国人自办企业报告504 第十七部汉口地方利权回收热中企业之勃兴505 第十八部山东利权回收热中企业之勃兴513 第十九部奉天利权回收热中之企业勃兴516 第五卷目录 关于清国报纸的调查(一)(政务省政务局第一课1909年12月印刷)/1 关于清国报纸的调查(二)(政务省政务局第一课1910年5月印刷)/22 关于清国报纸的调查(三)(政务省政务局第一课1911年6月调查)/48 清国聘用之日本人名表(1908年)/76 清国聘用之日本人名表(1910年)/144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一)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0月25日)/207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0月28日)(10月20日至10月26日之报告)/216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三)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2日)(10月27日至10月31日之报告)/224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四)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4日)(10月31日至11月1日之报告)/242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五)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8日)(11月2日至7日之报告)/251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六)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10日)(11月7日至9日之报告)/262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七)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14日)(11月10日至13日之报告)/280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八)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7日)(11月14日至16日之报告)/292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九)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21日)(11月17日至20日之报告)/323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1月27日)(11月20日至27日之报告)/341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一)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2月1日)(11月27日至30日之报告)/356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二)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2月5日)(12月1日至5日之报告)/374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三)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2月7日)/388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四)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2月9日)(12月6日至8日之报告)/411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五)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2月16日)(12月9日至15日之报告)/422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六)(《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2月21日)/432 第六卷目录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七) (《通商汇纂》号外,1911年12月23日)(12月16日至22日之报告)/1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八) (《通商汇纂》号外,1912年1月10日)/13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九) (《通商汇纂》号外,1912年1月13日)/30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 (《通商汇纂》号外,1912年1月17日)/47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一)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5期,1912年1月23日)/63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二) (《通商汇纂》号外,1912年1月25日)/73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三)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7期,1912年1月27日)/77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四)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9期,1912年2月2日)/107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五)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11期,1912年2月8日)/131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六)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14期,1912年2月16日)/140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七)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17期,1912年2月27日)/151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八)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19期,1912年3月2日)/195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二十九)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21期,1912年3月7日)/232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三十)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23期,1912年3月13日)/273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三十一)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25期,1912年3月18日)/306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三十二)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28期,1912年3月28日)/327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三十三)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30期,1912年4月2日)/373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三十四)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32期,1912年4月8日)/399 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三十五) (《通商汇纂》临时增刊第35期,1912年4月18日)/416
编者按:本文为新书《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的前言,略有删节。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的史料价值以及该书所编译资料的来源。李少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是我们所承担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项目的成果。值此出版之际,有必要对与之相关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众所周知,大力发掘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就清代特别是晚清来说,史料发掘还必须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专门成立了编译组,投入很大力量搜集、编译源于国外的相关史料,而“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就是其项目之一。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自古深受中国影响,并且形成了高度注意和研究中国状况的传统。在 1871年中日建立近代邦交之后的七十多年中,除去两国关系本身头绪日益纷繁因而留下汗牛充栋的相关史料之外,日本还以对华扩张为主要动力,通过来华的官员、海陆军人、工商金融业者、新闻记者、学者、学生以及各色浪人(甲午战争后还逐步加上在台湾、东北、朝鲜等地的殖民统治机构的派出人员)等,深入中国社会,从各个方面接连不断地搜集各种信息与情报。天长日久,这些资料积累数量之多,仅就现在还留存于两国的来说,便难以数计。这些资料在当时无疑主要是服务于日本侵华的目的,但因搜集者一般都受过近代新式教育,且不少人还根据需要分别受过观察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教、自然和人文地理等问题的专门训练,故他们所观察乃至于刺探的对象和所采取的视角、所记述的情况,也就与当时中国方面的记载多有不同。晚清时期,日本人搜集的信息与情报所反映的一些中国社会现象尤其是经济状况,就涉及面的多样性、过程的连续性、数据的具体性来说,往往可以弥补同期中文记载的不足(更何况,由于战乱、动荡频仍,不少中文记载还毁于兵火或散佚难寻)。此外,与同期欧美人的记述相比,因日本人更易于深入中国社会内部,且从总体上说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的程度也远非欧美人所能及,故其搜集的信息与情报在内容上往往更为深入、具体和细致。这样看来,至今留存的当年日本人在华搜集的大量信息与情报,只要经过科学鉴别与审慎辨析,是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乃至弥补资料缺漏的。 在留存至今的近代来华日本人搜集的信息与情报中,领事报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日本向国外派驻领事的制度,酝酿于19世纪60年代德川幕府统治末期,而1872年品川忠道来到上海担任领事,则是日本派领事驻华的开端。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先后在上海、香港、福州、厦门、天津、芝罘、牛庄、汉口、广州开设了领事馆;从1895年《马关条约》订立后一直到清王朝被推翻,日本又迫使清政府同意,相继在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南京、汕头、长沙、奉天(即沈阳)、辽阳、铁岭、安东、长春、吉林、哈尔滨、新民府、延吉、齐齐哈尔、局子街、道头沟、珲春开设领事馆或领事分馆。近代日本在华开设的领事馆,从数量而言,在其同期开设于世界各国的全部领事馆当中占了最大的比重。 1871年订立的《中日修好条规》,就两国互派领事到对方的开放口岸做出了最早的规定,其中所言领事职权,是约束本国商民并审理其交涉、财产词讼案件;但1895年《马关条约》订立之后,日本驻华领事就开始享有与欧美驻华领事同样的特权了。从历史实际来看,日本在中国开放口岸派驻领事,从一开始就是服务于其对华扩张需要的,除了对日商的贸易等事务进行日常管理、涉足中日相关交涉之外,刺探和搜集各种信息和情报,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他们要获取的信息情报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日本制定对华政策所需的中国政治与军事情报,二是日本对华经济扩张、牟取利益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情报。 刺探、搜集中国政治、军事情报,在日本向中国派驻领事之前就已开始,并且贯穿于近代日本领事驻华的始终。日本设在中国重要口岸的领事馆内的陆海军武官,实为有公开身份的间谍,而平时为谍报人员到中国地方搜集情报提供掩护与便利,也是日本领事馆的“职责”之一。至于向本国传递所获取的中国政治、军事情报,则视情报的重要性、紧迫性的高低,也有时间快慢之分和传递方式之别。虽尚未得见相关制度明文,但刺探、搜集和传递中国政治、军事情报,在日本驻华领事及领事馆的情报活动中,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类情报在当时多具有机密性质,只有被日本官方与军方认为有助于宣扬其对华政策的一些内容,才会有选择地公开,但这相对于情报总体而言,不过一鳞半爪而已。当下在日本的公开出版物尤其是档案和图书机构中,已可很方便地看到还留存的这类情报,且为数之多达到惊人程度,即使限定于晚清时期,也无法仅在一个项目中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译介。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学界今后逐步分专题来做。 我们承担的项目所规定的任务,是译介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资料中有关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信息与情报。在具体说明我们译介的内容之前,不妨先介绍一下日本领事获取这些信息与情报的缘由及我们所依据的资料的来源、这些资料的价值。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一贯以对外经济扩张来服务于本国的工业化进程。为此,早在1870 年日本外务省酝酿派出首位来华的领事时,就在给他的任务中明确规定:要详细了解中国人喜好而日本又能生产的商品信息以及有助于扩展日本对华贸易的情况,向国内主管机构报告。1873年,日本政府又要求驻外领事通过年报、半年报、临时报告,将驻地对日本进出口货物的名称、数量、价格以及是否由日商经营等情况报告给大藏省。1875年,日本政府又发布相关规则,要求驻外领事按规定格式统计驻地一年中的贸易情况,并注意报告驻在国相关贸易法令的改废、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与准入、进口货物由日本船只运输与否的区别。1876年,日本政府颁布《日本领事官须知》,对领事报告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此后,日本政府还于1879年颁布《日本领事官训令》、1884年制定《贸易报告规则》、1890年制定《帝国领事报告规程》,促使领事报告制度日趋严密、规范化,将已长期实行的月报、年报、临时报告制度固定下来。 为了服务日本对外经济扩张,日本政府还将驻外领事发回的报告中有关所在地经贸与社会状况等的信息传递给日本相关行业和商民。明治政府成立之初,就通过各级政府机构向社会传递海外信息,同时也让《东京日日新闻》等官方报刊刊登一些驻外领事报告的内容。1878年以后,政府刊物如内务省劝商局的《劝商杂报》、大藏省商务局的《商务局杂报》不时刊载领事报告的“拔萃”“摘要”“摘录”或报告全文。 1882年7月,日本外务省创办《通商汇编》,刊载经过整理的该省与驻外领事往复文件,到1886年,共出版10册。1886年12月至1889年底,日本外务省又定期出版《通商报告》(与《通商汇编》有继承关系),发行周期短于周刊。此外,1883年日本政府创办的《官报》,也常常刊载驻外领事报告,并容许其他报刊转载;在《通商报告》停刊后,《官报》设“通商报告”栏,且每月都将所载通商报告汇集为《官报抄存通商报告》出版,通过内阁官报局向社会出售。从1894年1月到1913年,日本外务省通商局出版《通商汇纂》刊载驻外领事报告,初为月刊,1895年5月以后改为半月刊,1898年6月又改为旬刊,1903年4月后除了每月出版6期之外,每年还有6期临时增刊。此外,农商务省还在所办《农商工公报》(1885~1888)上刊载驻外领事报告。 从上述报刊、书籍所载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的内容来看,其广度与深度显然是与日本对华扩张的进展成正比的。在甲午战争以前,日本在华设领事的口岸还很有限,故只能看到日本驻上海、天津、芝罘、牛庄、汉口、福州、广州、香港领事的报告,其内容主要是领事所在口岸的中外贸易及与之相关的税收、船舶进出口、货币兑换等信息。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反映当时中日贸易状况的叙述与统计、关于中国主要开放口岸丝茶出口的连续统计(包括数量与价格)等,至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领事报告虽也有所涉及,但多浮光掠影,价值不高。1895年《马关条约》订立后,日本在华获得了与列强一样的政治经济特权,且增辟了苏州、杭州、沙市、重庆等新的通商口岸,大大增强了对华扩张的力度;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又进一步提升了日本在侵华列强中的地位。由此,日本在我江南、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开设的领事馆越来越多,领事发出报告也越来越频繁,涉及面也越来越广,相应的,日本外务省1894年创办的《通商汇纂》刊载驻华领事报告的数量,也就远远超过了甲午战争前所有日本报刊刊载的总量。并且,甲午战争以后的领事报告,为了适应对华扩张的需要,也由于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内容不断充实,视野更为宽广。 其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中日贸易状况,有年报、半年报、月报,既有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的,也有针对领事所在口岸贸易情况的;外国对华出口棉纱、棉布情况在报告中日显突出,而对中国出口货物关注的重点,也由茶、丝转向了棉花、大豆、矿石等工业原料。这些报告所反映的中外贸易状况,特点在于具有连续性,相对而言较为完整,因此对研究当时中外经济关系具有较高价值。在与中外贸易相关联的中外货币流通、比价与兑换率等方面,甲午战争后的驻华领事报告提供了更多口岸的更为连贯的资料,其中,尤以驻上海、厦门的领事所提供的资料最为翔实。同时,领事馆驻地的金融状况,也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报告内容,几乎每个领事馆都报告过驻地的金融状况。将这些报告所提供的资料综合起来运用,必将对探讨清末中国金融问题大有裨益。 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华所获政治经济特权使日本人深入中国社会内部大为便利,由此,领事报告中增添了不少对于中国地方的考察报告。据粗略统计,《通商汇纂》中,仅直接冠以“考察报告”(日语为“視察報告”)之名的共有45件,考察对象分布于江浙、两湖、两广、直隶、安徽、山东、四川、福建、东北三省等地,考察事项涉及一般社会状况、工农业、商业、航运、灾害等方面。从1899年开始,《通商汇纂》将所载领事报告分为“定期报告”与“临时报告”,“临时报告”以反映与贸易相关的中国社会状况为主,涉及当时各领事馆所了解的驻地及所涉区域内经济领域的重要信息和相关事件,其中,报告中国特定区域农业生产与收成、近代工商业发展情况、金融体制变化等的内容为数不少。这些资料对于了解和研究清末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开始在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或居留地),来华进行各种活动的日本人也日益增多,因此领事报告中又有了较多的反映租界和日本人在华情况的内容。在租界(或居留地)方面,报告涉及苏州、上海、天津、重庆、汉口、常德、杭州、广州等地;至于日本人在华情况,从1902年起,反映日本侨民在中国各地人数与职业状况的报告越来越多。这些资料,当有助于深入了解清末日租界的实际情形和日本对华扩张的具体情况。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日本外务省出版了作为《通商汇纂》号外的《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四十四、四十五年清国事変ノ経済界ニ及ホス影響」),到1912年4月18日,共出号外35期。这些号外所载领事报告,反映中国社会动荡中工商业、金融与外贸、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情况,涉及汉口、沙市、宜昌、九江、南昌、西安、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镇江、宁波、芜湖、安庆、芝罘、厦门、广州、汕头、重庆、成都、云南、牛庄、营口、奉天、铁岭、安东、旅顺、辽阳、抚顺、安东、新民府、海城、凤凰城、鸡冠山、吉林、长春、珲春、延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可为辛亥革命研究提供一些重要资料。 我们所译介的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主要来源于上面所提及的《通商汇编》《通商报告》《官报》《通商汇纂》。从时段和领事报告的发出地来说,《通商汇编》收载了1881年至1886年日本驻上海、天津、香港、牛庄、芝罘、汉口领事的报告;《通商报告》收载了1886年至1889年日本驻上海、天津、芝罘、汉口、福州、香港、广州、牛庄领事的报告;《官报》收载了1890年至1893年日本驻上海、天津、芝罘、汉口、福州、牛庄、广州、香港领事的报告;《通商汇纂》收载了1894年至1913年的领事报告,其中1896年以前各号载有驻华公使馆和驻上海、天津、芝罘、香港领事的报告,1896年以后各号相继增加了驻杭州、苏州、厦门、沙市、重庆、牛庄、福州、汉口领事的报告,1904年至 1905年又先后增加了驻南京、汕头、长沙领事的报告,1906年以后又相继增加了驻奉天、辽阳、铁岭、安东、长春、吉林、哈尔滨、广州、新民府领事的报告,1909年以后,又先后增加了驻延吉、齐齐哈尔、局子街、头道沟领事的报告。 上述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区域多,故总体篇幅巨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按项目规定的容量进行译介,颇费思量。经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尽可能撷取《通商汇编》《通商报告》《官报》《通商汇纂》中的数量统计,同时选译反映中国一些行业、区域情况的领事报告;对于共计35期的《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因其作为辛亥革命和清末中国社会经济资料有很高价值,而将其中的领事报告全部译出。另外,日本外务省通商局1910年作为单行本出版的《清国基于收回利权运动之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报告》(『清国ニ於ケル利権回収熱ニ基ク各種企業並ニ保護政策調査報告』),以及日本外务省政务局1909年12月、1910年5月印刷和 1911年6月完成调查(印刷时间不明)的《关于清国报纸的调查》(『清国ニ於ケル新聞紙ニ関スル調査』),该局1908年6月、1910年6月编印的《清国聘用之日本人名表》(『清国傭聘本邦人名表』),因有助于了解清末经济政策、各地报刊和中日关系情况,故也予以译出。同时,考虑到译出的文字只是我们所见领事报告资料的很小一部分,为便于感兴趣者了解更多情况、向相关研究者提供资料线索,我们还分别对《通商汇编》《通商报告》《官报》《通商汇纂》做了内容述要(《通商汇纂》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刊载的领事报告,因已译出,在内容述要中不再涉及)。现在付梓的成果,总称“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 当然,我们的译介并没有也不可能涵盖所有涉及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如日本外务省通商局1907年出版的《清国事情》第1、2辑,内容是1906年至1907年日本驻天津、芝罘、上海、汉口、苏州、杭州、南京、长沙、沙市、福州、厦门、汕头、广州、重庆领事分别就各自所涉区域情况所做综合性报告的汇编,对于研究清末中国社会经济状况、日本对华经济扩张的进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该书现在比较易于得见,且篇幅较大、宜单独译介,故没有纳入我们的项目当中。此外,日本已公开出版和作为档案资料等保存的晚清驻华领事报告还有不少,值得进一步了解和搜集。 我们打算译介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资料是在将近二十年前,靠着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终于得以实现夙愿,令人欣慰。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译介的资料能对相关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目录提要 第1卷 《通商汇编》述要 《通商报告》述要 《官报》述要 《通商汇纂》述要(1894~1905年) 第2卷 《通商汇纂》述要(1906~1911年) 第3卷 《通商汇编》选译 《通商报告》选译 第4卷 《官报》选译 清国基于收回利权运动之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报告(第一辑) 第5卷 《关于清国报纸的调查》(一)至(三) 《清国聘用之日本人名表》(1908、1911)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一)至(十六) 第6卷 《1911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十七)至(三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