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会议讲座招聘 查看内容

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度招收研究人员公告

2015-2-9 00:00| 发布者: 档案馆| 查看: 1251| 评论: 0|原作者: 马光|来自: 海交史

摘要: 近代史研究所流动分站按计划招收2015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拟招收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3人,“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引进优秀外籍或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留学归国博士名额不限。有意向者请于2015年3月31 ...

近代史研究

所流动分站按计划招收2015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拟招收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3人,“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引进优秀外籍或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留学归国博士名额不限。有意向者请于2015年3月31日前按附件要求将材料发至电子邮箱:rsc-jd@cass.org.cn,纸版材料请寄至: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一号

近代史研究

所人事处(邮编:100006)。

联系人:席卫蓉

联系电话:65257246

附件:

1.2015年度可招收国家资助博士后的合作导师

2.

近代史研究

所招收“项目博士后”课题项目一览表

3.博士后进站申请程序

4.世界前100名高校参考学校名单

近代史研究

所博士后流动站

2015年2月9日

附件一:2015年度可招收国家资助博士后的合作导师

姓? 名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崔志海

中国近代政治史 cuizh@cass.org.cn

耿云志

中国近代

思想史

gengthink@sina.com;

金以林

中华

民国史

jinyl@cass.org.cn;jinyl@263.net;

李长莉

中国近代

社会文化史

clli@cass.org.cn

李细珠

中国近代政治史 xzli@cass.org.cn

罗检秋

中国近代思想

文化史

lluojq@163.com;
马? 勇 现代化理论及中国现代化史 mayong@cass.org.cn;

于化民

中国现代政治史 yuhm@cass.org.cn

张海鹏

台湾史

hpzhang@cass.org.cn;

王建朗

中外关系史

jlwang@cass.org.cn

郑大华

中国近代思想

文化史

zhengdh2002@aliyun.com

左玉河

中国近代

文化史

zuoyh@cass.org.cn

附件二:

近代史研究

所招收“项目博士后”课题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 目

研究方向

主持人

姓? 名

拟招收博士后人数 最终成果形式 最终成果字数

(万字)

研究起止时间 拟提供的

研究经费

(万元)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及其意义

郑大华

1人 专著 5 2015.7-2017.6 2

附件三:博士后进站申请程序

一、招收形式

1.流动站自主招收的国家资助博士后

2. 流动站自主招收的“项目”博士后

3. 国际交流计划招收的博士后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资格

1.申请进站条件

(1)获得国内或国外博士学位。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3)年龄在40周岁(不含)以下;外籍及留学归国博士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在职人员必须脱产从事研究工作。

(5)本院工作人员不得申请进本院流动分站从事研究工作。

(6)申请人不能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为吸引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等优秀人才申请来我院做博士后,在符合课题要求及我院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不得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的限制可适当放宽。

2.相关说明

(1)对国内委托代培、定向培养和在职博士研究生及现役军人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申请进站的,应征得原工作单位或定向培养单位同意,并在“博士后申请表”中相应栏目内注明其出站后是否可以自主择业的意见。

(2)对未写明出站后是否可以自主择业的,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管会)在办理进站手续时,不办理户口落户手续,出站后也不能分配到其他单位工作。

(3)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各类留学人员(含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等)及外籍留学生申请进站的,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

①以培训身份出国学习的人员不属于留学人员,此类人员在国外学习期间转读学位,若未经派出单位同意,可不予承认其留学人员身份;

②留学人员回国后,若已由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服务中心或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留学生处重新安排工作单位或已回单位报到的,不可再以留学人员身份申请做博士后。

③国际交流计划招收博士后是指择优资助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毕业的留学博士和外籍博士到我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提交材料

1.申请者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专家推荐信”(两位专家推荐,其中一位为申请人的博士生导师。外文推荐信需附中文翻译并签名)

注:表格需在全国博管会网站(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进、出站申请”内下载。上报时需提交一份原件,三份复印件。

(2)辞职人员须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辞职的证明或原单位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的《辞职证明书》(一份原件,三份复印件。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的京外事业单位,可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

(3)“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军官证或转业、复员证、国外居留证(复印件四份)。

(4)“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四份,)或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书和学位办公室证明(决议书和学位办证明缺一不可,一份原件,三份复印件)。

(5)“政审材料”(一份原件,三份复印件,由本人

档案

所在单位提供)。

注:以上材料不可跨年度使用。

(6)博士论文及代表作复印件(一份,提交纸版、电子版材料)

(7)申请进站人员情况表(电子版材料)

2.留学博士申请进站除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需增加如下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一式四份(一份原件,三份复印件。模板可在全国博管会网站上下载)。

(2)如出国前已注销户口需提供户口注销证明复印件四份。

(3)在国外获长期居留证的博士,需提交该证件的复印件四份;

(4)由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出具的本人学历证明复印件四份。

3.网上申报

面试通过后,申请人通过全国博管办网上办公系统填写电子材料,提交给本所。

网址: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

附件四:世界前100名高校参考学校名单

序号

国家名称

学校名称

学校名称(英文)

排名

1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

2

美国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2

3

英国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2

4

美国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4

5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6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6

7

英国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7

8

英国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8

9

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9

10

美国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10

11

美国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11

12

瑞士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

ETH Z¨?rich-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rich

12

13

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3

14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14

15

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5

16

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6

17

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7

18

美国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18

19

美国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9

20

美国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

21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21

22

美国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22

23

美国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23

24

美国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4

25

美国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5

26

美国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5

27

日本

东京大学

University of Tokyo

27

28

澳大利亚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8

29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9

30

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30

31

美国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31

32

英国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32

33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33

34

加拿大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34

35

美国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35

36

中国

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5

37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37

38

美国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38

39

英国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39

40

瑞士

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学院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40

41

美国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41

42

美国

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42

43

瑞典

卡罗林斯卡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

42

44

美国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44

45

美国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44

46

中国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46

47

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47

48

德国

慕尼黑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琀 München

48

49

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49

50

韩国

浦项科技大学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0

51

美国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51

52

中国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52

53

美国

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53

54

美国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54

55

日本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54

56

美国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56

57

英国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57

58

比利时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58

59

法国

巴黎高等师范大学

Normale Supérieure

59

60

韩国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59

61

美国

宾州州立大学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61

62

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62

63

法国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Polytechnique

62

64

荷兰

莱顿大学

Leiden University

64

65

中国

香港科技大学

HongK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65

66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65

67

荷兰

乌特列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67

68

韩国

韩国先进科技学院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8

69

美国

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69

70

荷兰

瓦格宁根大学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er

70

71

德国

哥廷根大学

Georg-August-Universit

70

72

荷兰

鹿特丹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72

73

美国

马萨诸塞大学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72

74

英国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74

75

美国

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

75

76

美国

匹兹堡大学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76

77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77

78

德国

海德堡大学

Universit琀 Heidelberg

78

79

美国

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79

80

英国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80

81

法国

巴黎第六大学

Universit¨? Pierre et Marie Curie

81

82

瑞典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82

83

荷兰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83

84

加拿大

蒙特利尔大学

University of Montreal

84

85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85

86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86

87

美国

塔夫斯大学

Tufts University

87

88

加拿大

麦克马斯特大学

McMaster University

88

89

瑞士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rich

89

90

荷兰

格罗宁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89

91

美国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91

92

法国

巴黎第十一大学

Universit¨? Paris-Sud

92

93

比利时

根特大学

Ghent University

93

94

美国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94

95

美国

密歇根州立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94

96

美国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96

97

美国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97

98

美国

亚利桑那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

98

99

德国

柏林洪堡大学

Humboldt-Universit琀 zu Berlin

99

100

美国

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99

101

澳大利亚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99

2015年度申请进站人员情况表

所人事处制表

姓? 性别 政治

面目

出生

年月

本科、硕士、博士

毕业院校(毕业时间)

进站后拟

合作导师

进站后

各阶段毕业论文及

代表作发表情况

外语

级别

联系方式 招收

形式

本科:

19**.9-19**.7

***大学**系

硕士:

19**.9-19**.7

**大学**系

博士:

19**.9-19**.6

**大学**系

博导:

学士论文:《》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代表作:

1.

2.

3.

4.

5.

6.

7.

请标明出处、期刊号、合著者请注明第几作者

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1.流动站自主招收形式包括:国家资助招收、流动站“项目经费”招收。外籍(境外)和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工作人员为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项目。

2.国家自主招收经费由国家统一拨付,在站期间的日常经费为10万/2年;流动站 “项目经费”招收博士后,是指以研究所重点课题或合作导师项目为在站研究内容,在站期间的日常经费(1.5万/2年,食宿自理)由课题组或合作导师项目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项目经费由国家统一拨付,在站期间经费为40万/2年,其费用包括工资、基本保险、住房费用和往返差旅费等。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