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册古籍的乡愁——《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
杜羽
原北平图书馆藏《永乐大典》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均为资料图片)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北海公园西侧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是国家图书馆前身北平图书馆的旧址,如今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所在地。70多年前,为躲避日军劫掠,3万余册珍贵善本古籍从这里辗转寄存海外。
70多年后,在这个院子的临琼楼内,1000册大书错落码放,把一张5米长的书桌铺得满满当当,这是国家图书馆组织编纂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当年转运的善本,终以影印出版的形式“回家”了。
【离国赴美】
甲库,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典藏宋元明早期善本的书库。上承清内阁大库旧藏,又广纳清末民国几代学人潜心搜罗的善本。甲库宋刻元刊、秘抄精校荟萃,珍贵稿本、名家批校题跋本云集,世间仅存400余册的《永乐大典》就有60册之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形势危急,为使国宝远离战火荼毒,甲库善本陆续转移到上海租界。
1941年,日军频繁进入租界搜查劫掠,这批善本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几经斡旋,北平图书馆最终决定将存沪善本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
今年104岁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钱存训,其时正在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工作,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得知《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的消息,钱存训特地致信国图,表达他的欣慰与感慨:“当年奉命参与抢救,冒险运美寄存,使这批国宝免遭战祸,倏忽已70余载,其间种种,仍历历在目。”
据钱存训回忆,为了躲避日军检查,暂存上海的善本只能选取一部分秘密运美。在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主持下,文献学家王重民、徐森玉负责拣选其中的重要文献,“计2720种,约3万余册,装成102箱,箱内用铁皮密封,以防潮湿。其中包括宋、元本约200种,明版近2000种和钞稿本500余种。这些书可说是当时北平图书馆善本的精华了。”钱存训说。
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钱存训将这102箱书分成10批,以“中国书报社”的名义开具发票报关,书单上罗列的是《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为美国图书馆代购的大部头新书。书运到海关后,由钱存训在海关工作的张姓友人签字放行,无须开封查验。就这样,3万册善本中的善本,开始了漫长的异乡之旅。
【自美返台】
“196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在未征求我馆意见的情况下,将我馆这批珍贵善本寄存台湾省,暂存台北‘中央图书馆’。其后,这批书又转移至台北故宫博物院暂存。”谈起寄美善本70多年来的曲折经历,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叹息不已。
甲库善本运抵美国国会图书馆后,正受聘于此的王重民开始着手对其进行编目、整理,2720种善本均被摄制成胶卷。1946年,王重民应胡适之邀,准备到北京大学任教,同时计划押护这批善本回国,但此时正值国内局势动荡之际,善本回国一事只能搁浅。1947年,钱存训奉命赴美接运善本回国,也是因为国内时局不稳而未能如愿。
“当初这批善本运美,我国是为了安全,而美国方面的兴趣主要是摄制书影以供流传和研究,摄影完毕后即拟运还。”钱存训说,1965年时,甲库善本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已20余年,该馆急需腾出库房以供他用,而台北“中央图书馆”也向美方提出将善本转运台北的要求。这一年年末,甲库善本再次乘风破浪,横跨大洋,只不过航程的终点指向了台北。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存放不久,就转移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善本书库。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3万册甲库善本一直寄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国家图书馆只能凭当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拍摄的一套缩微胶卷供读者阅览使用。
【影印出版】
“这批甲库善本与国家图书馆分离已长达70余年,学界祈盼分享珍本影像的愿望至为强烈。”周和平介绍,2010年,国家图书馆决定以寄台甲库善本缩微胶卷为主、现藏于国图的少量甲库善本为辅,将两岸所存甲库善本合璧,汇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历经3年多的努力得以告竣。
53种宋刻本,1种宋抄本,102种元刻本,1905种明刻本,190种明抄本,3种明代稿本……翻看过丛书目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钦善连称“功德无量”,“现在,即使是宋元本的残卷都很宝贵,这套丛书却汇集了这么多宋元善本。像宋代项安世的《周易玩辞》,既是宋人写的书,又是宋代刻印的版本,而且是世间的孤本、全本,实属难得。”孙钦善说。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特别看重丛书收入的780多种明刻明人文集。他说:“对清代的统治者来说,明人著作的‘违碍之处’颇多,在修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对这些地方都进行了删改。《四库全书》虽然价值很高,但不可迷信。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明代刻印的明人文集,与《四库全书》收入的明人文集进行比较,会对古籍整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周和平看来,影印出版的甲库善本不仅是供学术研究使用的文献资料,而且也是中华典籍文化聚散流变、悲欢离合的缩影。“典籍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不离。”周和平说。
来源: 光明日报
序号 书名 卷数 存卷 著者 版本 其它书名 所在册 1 周易兼義 九卷 (唐)孔穎達撰 明永樂二年刻本 釋文一卷(唐)陸德明撰 略例一卷(晉)王弼撰 1 2 周易義海撮要 十二卷 (宋)李衡撰 舊抄本 1 3 楊氏易傳 二十卷 (宋)楊簡撰 明抄本 1 4 周易玩辭 十六卷 (宋)項安世撰 宋江陰項氏建安書院刻本 2 5 誠齋先生易傳 二十卷 (宋)楊萬里撰 明嘉靖二十一年尹耕刻本 2 6 大易緝說 十卷 (元)王申子撰 舊抄本 2 7 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 十四卷 (元)董真卿撰 明洪武二十一年建安務本堂重刻本 朱子易圖附錄纂注一卷朱子啓蒙五贊附錄纂注一卷朱子筮儀附錄纂注一卷 3 8 周易參義 十二卷 存八卷(卷三至十) (元)梁寅撰 元刻本 3 9 周易傳義大全 二十四卷 存十一卷(卷四至十四) (明)胡廣等撰 明烏絲欄抄本 3 10 讀易餘言 五卷 (明)崔銑撰 明嘉靖相臺崔氏家塾刻本 4 11 涇野先生周易說翼 三卷 (明)呂柟撰 舊抄本 4 12 大象觀 二卷 (明)劉元卿撰 明萬曆安福楊時祥刻本 4 13 周易像象述 六卷 (明)吳桂森撰 明崇禎刻本 4 14 兒易內儀以 六卷 (明)倪元璐撰 清抄本 4 15 兒易外儀 十五卷 (明)倪元璐撰 明崇禎十四年刻本 4 16 書集傳 六卷 (宋)蔡沈撰 (元)鄒季友音釋 明初刻本 尚書纂圖一卷綱領一卷 5 17 書集傳 六卷 (宋)蔡沈撰 (元)鄒季友音釋 明初刻本 尚書纂圖一卷綱領一卷 5 18 書傳會選 六卷 存一卷(卷五) (明)劉三吾撰 明刻本 5 19 書傳會選 六卷 (明)劉三吾撰 明趙府味經堂刻本 5 20 尚書旁訓 二卷 (明)朱升撰 明刻本 5 21 書傳大全通釋 十卷 (明)彭勖撰 明宣德十年守中書堂刻本 6 22 尚書日記 十六卷 (明)王樵撰 明萬曆十年金壇于明照刻本 6 23 書義矜式 六卷 (元)王充耘撰 元刻本 7 24 詩集傳 二十卷 (宋)朱熹撰 宋刻明印本 7 25 詩緝 三十六卷 存二卷(卷八至九) (宋)嚴粲撰 元刻本 7 26 詩童子問 二十卷 存十二卷(卷一至十二) (宋)輔廣撰 元至正四年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7 27 詩說 十二卷 存九卷(卷一、三至八、十一至十二) (宋)劉克撰 舊抄本 7 28 詩說 十二卷 存九卷(卷一、三至八、十一至十二) (宋)劉克撰 清抄本 8 29 明經題斷詩義矜式 十卷 存五卷(卷一至五) (元)林泉生撰 元刻本 8 30 詩經解頤 四卷 (明)朱善撰 明洪武刻本 8 31 詩說解頤 四十卷 (明)季本撰 明嘉靖三十九年新安胡宗憲刻本 8 32 魯詩世學 三十二卷 (宋)豐稷正音 (明)豐慶續音 豐耘補音 豐熙正說 豐坊考補 明越勤軒抄本 9 33 新刊詩經集成圖說 十卷 存八卷(卷一、四至十) (明)胡明勗撰 清抄本 10 34 詩意 一卷 (明)劉敬純撰 明抄本 10 35 韓詩外傳 十卷 (漢)韓嬰撰 明嘉靖十八年薛來芙蓉泉書屋刻本 10 36 韓詩外傳 十卷 (漢)韓嬰撰 明萬曆新安程榮刻漢魏叢書本 10 37 周禮 十二卷 (漢)鄭玄注 明嘉靖東吳徐氏刻三禮本 10—11 38 周官講義 □□卷 存八卷(卷五至八、十、十二至十四) (宋)史浩撰 宋刻本 11 39 太平經國之書 十一卷 (宋)鄭伯謙撰 明嘉靖十五年山西高叔嗣刻本 11 40 周禮傳 十卷 (明)王應電撰 明嘉靖四十二年永豐知縣吳鳳瑞刻本 翼德二卷圖說二卷 11 41 讀禮疑圖 六卷 (明)季本撰 明嘉靖刻本 12 42 周禮述注 六卷 (明)金瑤撰 明萬曆七年璫溪金氏一經堂刻本 周禮二氏改官改文議一卷 12 43 周禮說 十四卷 (明)徐即登撰 明萬曆刻本 12—13 44 儀禮 十七卷 元刻本 旁通圖一卷 13 45 儀禮圖 十七卷 存六卷(卷一至六) (宋)楊復撰 明初刻本 儀禮旁通圖一卷 13 46 雙峰先生內外服制通釋 九卷 存七卷(卷一至七) (宋)車垓撰 舊抄本 13 47 禮記集說 一百六十卷 (宋)衛湜撰 明抄本 13—18 48 三禮考注 六十四卷 (元)吳澄撰 明成化九年建昌謝士元刻本 18 49 新刊三禮考注 六十四卷 存四十七卷(卷一至十六、三十四至六十四) (元)吴澄撰 明嘉靖七年詹氏進賢堂刻清江書堂印本 19 50 廟制考義 一卷 (明)季本撰 明嘉靖刻本 19 51 禮考 一卷 (明)吳嶽撰 舊抄本 19 52 禮書 一百五十卷 存六十九卷(卷一至十六、二十八至六十四、一百十八至一百三十三) (宋)陳祥道撰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學刻明修本 19 53 刪定射禮直指 一卷 (明)姚坤撰 明萬曆刻本 20 54 春秋左傳 不分卷 明嘉靖仿宋刻巾箱本 20 55 春秋經傳集解 三十卷 (晉)杜預撰 明仿宋淳熙三年閩山阮氏種德堂刻本 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蜀)馮繼先撰 20 56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 十五卷 (宋)孫覺撰 舊抄本 21 57 春秋五禮例宗 十卷 存七卷(卷一至三、七至十) (宋)張大亨撰 舊抄本 21 58 春秋五禮例宗 十卷 存七卷(卷一至三、七至十) (宋)張大亨撰 清道光八年王誦莪抄本 21 59 春秋傳 三十卷 存十四卷(卷七至十二、二十二至二十六、二十八至三十) (宋)胡安國撰 元刻本 21 60 春秋胡氏傳 三十卷 存二十卷(卷一至十二、十五、二十一至二十七) (宋)胡安國撰 林堯叟音注 元刻本 春秋名號歸一圖一卷 (蜀)馮繼光撰 諸國興廢說一卷 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 21 61 春秋胡氏傳 三十卷 存三卷(卷一至三) (宋)胡安國撰 林堯叟音注 明永樂四年廣勤書堂刻本 春秋名號歸一圖一卷 (蜀)馮繼光撰 諸國興廢說一卷 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 21 62 春秋傳 三十卷 存八卷(卷一至三、十一至十五) (宋)胡安國撰 明內府朱絲欄抄本 22 63 春秋或問 二十卷 存十一卷(卷五至十五) (宋)呂大圭撰 元刻本 22 64 春秋經左氏傳句解 七十卷 (宋)林堯叟撰 元刻本(卷六十四至七十配元建刊音注全文直解本) 22 65 春秋經左氏傳句解 七十卷 存十八卷(卷三十四至五十一) (宋)林堯叟撰 元刻本 23 66 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傳句讀直解 七十卷 存十卷(卷三十五至四十四) (宋)林堯叟撰 元刻本 23 67 春秋本義 三十卷 存六卷(卷十至十一、十六至十七、二十五至二十六) (元)程端學撰 元刻本 23 68 春秋或問 十卷 存一卷(卷三) (元)程端學撰 元刻本 23 69 三傳辨疑 二十卷 存十卷(卷六至十四、十八) (元)程端學撰 元刻本 23 70 春秋屬辭 十五卷 (元)趙汸撰 元至正二十年至二十四年商山義塾刻本 23 71 春秋左氏傳補注 十卷 (元)趙汸撰 元至正二十四年商山義塾刻本 24 72 春秋集傳大全 三十七卷 存二十三卷(卷一、十六至三十七) (明)胡廣等輯 明抄本 序論一卷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興廢說一卷 24 73 左傳附注 五卷 (明)陸粲撰 明嘉靖刻本 後錄一卷 24 74 春秋私考 三十六卷 (明)季本撰 明嘉靖刻本 25 75 春秋繁露 十七卷 (漢)董仲舒撰 明嘉靖刻本 25 76 重廣陳用之真本入經論語全解義 十卷 (宋)陳祥道撰 明抄本 26 77 論語張宣公解 十卷 (宋)張栻撰 明抄本 26 78 四書標題 二十一卷 存五卷(論語卷三至四,孟子卷五至七) (宋)熊禾撰 元刻本 26 79 四書集義精要 三十卷 存二十二卷(卷一至二、五至八、十一至十九、二十二至二十八) (元)劉因撰 元至順元年江浙儒學刻本 26 80 讀四書叢說 八卷 存五卷(讀大學叢說一卷全,讀中庸叢說二卷全,讀孟子叢說二卷全) (元)許謙撰 元刻本 26 81 讀四書叢說 八卷 (元)許謙撰 舊抄本 27 82 大學章句箋注 或問 中庸章句箋注 或問 各一卷 (元)王侗撰 元至正十六年翠巖精舍刻本 27 83 四書管窺 五卷 存四卷(大學一卷,論語二卷,孟子一卷) (元)史伯璿撰 明洪武刻本 27 84 四書管窺 五卷 存一卷(論語卷上) (元)史伯璿撰 明刻本 27 85 四書擬題經疑主意 □卷 存四卷(卷二至四、六) (元)涂溍生撰 明初刻本 27 86 四書章圖檃括總要 四卷 (元)程復心撰 明刻本 27 ? 87 四書經疑問對 八卷 (元)董彝撰 明初刻本 27 88 四書集成 □□卷 存二卷(論語卷六至七) 元刻本 27 89 四書集成 □□卷 存四卷(孟子卷九至十二) 元刻本 27 90 四書集說啓蒙 □□卷 存八卷(大学一卷全,中庸一卷全,孟子卷一至六) (元)景星撰 明刻本 28 91 四書解義 二十卷 存二卷(孟子卷三至四) (明)張洪撰 明初刻本 28 92 大學古本 大學述 大學述答問 各一卷 (明)許孚遠撰 明萬曆刻本 28 93 增訂論語外篇 四卷 (明)梁子璠輯 明天啓五年刻本 28 94 大學舊本私記 一卷 (清)李光地撰 舊抄本 28 95 經典釋文 三十卷 存二十二卷(卷三至十二、十五至十六、二十一至三十) (唐)陸德明撰 影宋抄本 28—29 96 經典釋文 三十卷 (唐)陸德明撰 清康熙刻通志堂經解本 29 97 九經直音 十二卷 題(宋)孫奕詳定 元刻本 30 98 六經圖 不分卷 存毛詩、左傳 (宋)楊甲撰 宋刻巾箱本 30 99 對制談經 十五卷 (宋)葉時撰 (明)杜涇注 舊抄本 30 100 莆陽二鄭先生六經雅言圖辨 八卷 舊抄本 30 101 九經考異 九經逸語 考異十一卷逸語一卷 (明)周應賓撰 明萬曆刻本 30 102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二百卷 (日本)山井鼎撰 物觀訂補 舊抄本 31 103 樂府雜錄 一卷 (唐)段安節撰 舊抄本 32 104 樂書 二百卷 存三十一卷(卷八十二至一百、一百七十至一百八十一) (宋)陳暘撰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學刻本 32 105 樂書 二百卷 存六十六卷(卷六十二至七十五、一百三至一百二十八、一百五十三至一百七十八) (宋)陳暘撰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學刻本 32 106 樂書 二百卷 存八十四卷(卷一至十四、五十九至八十五、一百五十一至一百九十、一百九十三至一百九十五) (宋)陳暘撰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學刻明代修補本 32 107 雅樂發微 八卷 (明)張敔撰 明嘉靖十七年丹陽孫沐刻本 雅義一卷 附錄一卷 32 108 大樂律呂元聲 六卷 (明)李文利撰 李元校補 明嘉靖十四年浙江布政司刻本 大樂律呂考注四卷 32 109 詩樂圖譜 十八卷 (明)呂柟撰 明嘉靖十五年國子監生周大有等集貲刻本 33 110 樂經元義 八卷 (明)劉濂撰 明嘉靖刻本 33 111 太常李樓雲樂書 二十卷 (明)李文察撰 明嘉靖二十五年刻本 33—34 112 律呂正聲 六十卷 (明)王邦直撰 明萬曆十四年刻本 34 113 爾雅 三卷 (晉)郭璞注 明景泰刻本 34 114 爾雅注疏 十一卷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元刻明修本 35 115 爾雅新義 二十卷 (宋)陸佃撰 清嘉慶海鹽錢氏衎石齋抄本 35 116 博雅 十卷 (魏)張揖撰 (隋)曹憲音注 明正德十五年吳郡皇甫錄世葉堂本 35 117 埤雅 二十卷 (宋)陸佃撰 明嘉靖元年贛州府清獻堂刻本 35 118 增修埤雅廣要 四十二卷 (宋)陸佃撰 (明)牛衷增修 明萬曆三十八年鵝湖孫弘範刻本 36 119 爾雅翼 三十二卷 (宋)羅願撰 明正德十四年羅文殊刻本 36 120 重校爾雅翼 三十二卷 (宋)羅願撰 (明)姚大受校補 明萬曆姚大受刻本 36—37 121 急就篇 四卷 (唐)顏師古注 (宋)王應麟補注 元後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玉海》本 37 122 千字文 一卷 (梁)周興嗣撰 明刻本 37 123 增修復古編 二卷 (宋)張有撰 (元)吳均增補 舊抄本 吳騫跋 37 124 漢隸字源 五卷 (宋)婁機撰 宋刻本 37 125 龍龕手鑑 四卷 (遼)釋行均撰 舊抄本 37 126 六書故 三十三卷 存十卷(卷六、十四至十五、十七至十八、二十、二十二至二十三、二十五至二十六) (元)戴侗撰 元刻本 38 127 六書正譌 五卷 (元)周伯琦撰 元至正十五年高德基等刻本 38 128 六書總要 諧聲指南 總要五卷指南一卷 (明)吳元滿撰 明萬曆刻本 38 129 字學三正 四卷 (明)郭一經撰 明萬曆二十九年山東曹縣公署刻本 38 130 高昌譯語 一卷 明抄本 39 131 集韻 十卷 (宋)丁度等撰 清康熙四十五年曹寅揚州使院刻本 39—40 132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 五卷 存四卷(卷二至五) (宋)毛晃增注 毛居正重增 宋刻元印本 40 133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 五卷 存二卷(卷二、四) (宋)毛晃增注 毛居正重增 元刻本 41 134 韻補 五卷 (宋)吳棫撰 明刻本 41 135 漢隸分韻 七卷 存三卷(卷五至七) 元刻本 41 136 古今韻會舉要 三十卷 (元)熊忠撰 明刻本 41—42 137 古音叢目 古音後语 奇字韻 古音獵要 古音略例 古音餘 轉注古音略 古音附錄 叢目五卷後语一卷奇字韻五卷獵要五卷略例一卷古音餘五卷古音略五卷古音附錄一卷 (明)楊慎撰 明嘉靖刻本 42 138 古音駢字 古音複字 各五卷 (明)楊慎撰 明嘉靖刻本 42 139 毛詩古音考 四卷 (明)陳第撰 明萬曆三十四年刻本 42 140 合併字學集韻 十卷 (明)徐孝撰 明萬曆三十四年永城張元善刻本 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一卷四聲領率韻一卷 42—43 141 併音連聲字學集要 四卷 (明)陶承學編 明萬曆二年周恪刻本 43 142 金石韻府 五卷 (明)朱雲撰 明嘉靖俞顯謨刻本 43 143 四書人物考 四十卷 (明)薛應旂撰 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 44 144 重刊埤雅 二十卷 (宋)陸佃撰 明新安畢效欽刻本 44 145 史記 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明刻本 45—46 146 史記 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明正德十三年建陽令邵宗周刻十六年劉氏慎獨齋校訂本 46—47 147 史記 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唐)張守節正義 明正德十二年廖鎧刻本 48—49 148 史記 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張守節正義 明嘉靖四年金臺汪諒刻本 50—51 149 史記 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張守節正義 明嘉靖十三年秦藩刻二十九年重修本 52—53 150 漢書 一百卷 存九卷(表四至八、志四至五、傳六十四至六十五)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宋紹興國子監刻本 54 151 漢書 一百卷 存三十卷(傳七至二十五、三十一至四十一)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明正統八年刻本 54 152 漢書 一百卷 存二十八卷(紀七至十二、志七至十、傳十三至二十五、六十至六十四)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明正統八年刻本 55 153 漢書 一百卷 存二十四卷(表一至七下、傳二十至三十、三十六至四十一)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明正統八年刻本 55 154 漢書 一百卷 存二十一卷(紀一至十二、傳二十六至三十、六十三至六十六上)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元大德九年太平路儒學刻本 56 155 漢書 一百卷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明嘉靖汪文盛刻本 56—57 156 漢書 一百卷 (漢)班固撰 明嘉靖德藩最樂軒刻本 58—59 157 班馬異同 三十五卷 (宋)倪思撰 明嘉靖十六年李元陽福建刻本 60 158 後漢書 一百二十卷 存二十三卷(紀四至八,志一至二、六至九、十三至十五,傳四十八至四十九、六十四下至六十六、七十一至七十二下、七十六至七十七) (劉宋)范曄撰 (晉)司馬彪撰志 (唐)李賢注 (梁)劉昭注志 宋紹興國子監刻元修本 60 159 後漢書 一百二十卷 存六十二卷(傳一至十一、十四至二十七、三十下至三十八、四十八至四十九、五十五至八十) (劉宋)范曄撰 (晉)司馬彪撰志 (唐)李賢注 (梁)劉昭注志 宋紹興國子監刻元明遞修本 61—62 160 後漢書 一百二十卷 存五十五卷(志一至七上、十七至二十三,傳一至二十、三十至四十二、四十五至五十二) (劉宋)范曄撰 (晉)司馬彪撰志 (唐)李賢注 (梁)劉昭注志 宋刻元大德元統明初遞修本 63 161 後漢書 一百二十卷 存二十四卷(紀四至九,志一至三、十五至二十、傳十二至二十一、三十九至四十二、四十七至四十九、五十二至五十四、五十八至六十、六十九至七十上 七十七至七十八) (劉宋)范曄撰 (晉)司馬彪撰志 (唐)李賢注 (梁)劉昭注志 元大德九年寧國路儒學刻本 64 162 後漢書 一百二十卷 (劉宋)范曄撰 (晉)司馬彪撰志 (唐)李賢注 (梁)劉昭注志 明汪文盛刻本 64—65 163 兩漢刊誤補遺 十卷 (宋)吳仁傑撰 舊抄本 66 164 三國志 六十五卷 (晉)陳壽撰 (劉宋)裴松之注 明萬曆二十四年南京國子監刻本 66—67 165 晉書 一百三十卷 存六十五卷(志一至三、八至二十,傳十六至三十五、四十至五十一、六十七至七十,載記十八至三十,音義三卷全) (唐)房玄齡等撰 宋刻元明遞修本 67—68 166 晉書 一百三十卷 存三十二卷(紀十,志一至二、七至十,傳七至十八、五十至五十五,載記六至十二) (唐)房玄齡等撰 宋刻元明遞修本 69 167 晉書 一百三十卷 存一百四卷(紀一至十,志一至二、七至十八,傳一至十八、二十三至三十八、四十九至五十七、六十二至六十八,載記四至三十,音義三卷全) (唐)房玄齡等撰 宋刻元明遞修本 69—71 168 晉書 一百三十卷 存四十九卷(紀一至十,傳十六至十九、二十四至二十九、三十九至四十八、五十五至七十,音義三卷全) (唐)房玄齡等撰 元大德集慶路儒學刻本 72 169 晉書 一百三十卷 存五十二卷(紀一至六、傳六、十五至十八、二十四至二十六、三十九至四十、四十二至五十三、六十至六十四、七十、載記一至五、十四至二十六) (唐)房玄齡等撰 元大德集慶路儒學刻明修本 73 170 晉書 一百三十卷 (唐)房玄齡等撰 明萬曆吳氏西爽堂刻本 74—76 171 陳書 三十六卷 存二十五卷(紀一、五至六,傳二至四、十一至十六、十八至三十) (唐)姚思廉撰 宋紹興刻元修本 77 172 陳書 三十六卷 存八卷(傳十一至十五、二十五至二十七) (唐)姚思廉撰 宋紹興刻元修本 77 173 陳書 三十六卷 存五卷(紀五,傳一至四) (唐)姚思廉撰 宋紹興刻元修本 77 174 南史 八十卷 存二十六卷(紀四至七,傳一至五、二十八至三十、三十四至四十四、五十八至六十) (唐)李延壽撰 元大德十年信州路儒學刻本 77 175 南史 八十卷 存十七卷(紀卷二至三、六至七,傳六至十、十二至十三、三十四至三十六、五十五至五十七) (唐)李延壽撰 元大德十年信州路儒學刻本 77—78 176 南史 八十卷 存四十四卷(目錄,紀一至十,傳一至八、二十七至三十六、五十五至七十) (唐)李延壽撰 明初刻本 78 177 南史 八十卷 存三十二卷(傳二十四至二十七、三十二至五十六、六十一至六十三) (唐)李延壽撰 明初刻本 79 178 北史 一百卷 存九十一卷(目錄,紀一至十二,傳一至二十一、二十五至二十八、三十一至三十三、三十五至五十九、六十一至七十八、八十一至八十八) (唐)李延壽撰 明初刻本 79—81 179 北史 一百卷 存六十九卷(紀一至十二,傳五至十七 、十九至二十、二十四至二十八、四十九至八十五) (唐)李延壽撰 明初刻本 81—82 180 隋書 八十五卷 存三十五卷(志三至五、八至十一、十三至二十一、傳一至十五、二十五至二十八) (唐)魏徴撰 元大德饒州路儒学刻明修本 83 181 唐書 二百二十五卷 存一百三十八卷(序,目錄,志五至十三上、十六至三十九上,表四至九、十下至十五,傳二十三至三十、三十五至四十七、五十一至五十七、六十三至六十七、八十七至九十四、一百四至一百二十、一百二十四至一百二十五、一百二十九至一百四十六、一百五十,釋音卷十二至二十五) (宋)歐陽修 宋祁撰 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學刻本 83—85 182 唐書 二百二十五卷 存九十五卷(紀一至十,志一至十七上、四十五至五十,表一至六,傳一至六、十四至二十一、二十九至三十五、六十二至九十、一百四十六下至一百五十下) (宋)歐陽修 宋祁撰 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學刻明修本 86—87 183 唐書 二百二十五卷 存十七卷(表十上,傳三十、一百十七至一百三十、一百三十七) (宋)歐陽修 宋祁撰 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學刻本 87 184 新唐書糾繆 二十卷 (宋)吳縝撰 明海虞趙開美刻本 87 185 舊五代史 一百五十卷 (宋)薛居正等撰 (清)四庫館輯 清抄本 目錄二卷 88—89 186 五代史記 七十四卷 存五十八卷(序目,卷一至十六,三十三至七十四) (宋)歐陽修撰 徐無黨注 元宗文書院刻本 89 187 五代史記 七十四卷 (宋)歐陽修撰 徐無黨注 明嘉靖汪文盛刻本 90 188 宋史道學傳 四卷 (元)脫脫等撰 明弘治刻本 90 189 遼史 一百十六卷 存八十八卷(紀一至三十,志一至十七上,二十七至三十一,表一至八,傳一至二十八) (元)脫脫等撰 明初刻本 90—91 190 遼史 一百十六卷 存一百九卷(紀一至八、十五至三十,志一至三十一,表一至八,傳一至四十六) (元)脫脫等撰 明內府朱絲欄抄本 91—92 191 遼史拾遺 二十四卷 (清)厲鶚撰 清歙縣鮑氏知不足齋烏絲欄抄本 續三卷(清)楊復吉輯 92 192 元史 二百十卷 存一百八十八卷(目錄,紀一至三十四、三十九至四十七,志一至九、十二至三十六、三十九至五十三、表一至五上、傳一至二十、二十四至七十、七十四至九十七) (明)宋濂等撰 明內府抄本 92—95 193 元史 二百十卷 存七十二卷(目錄,紀五至九、二十一至三十五、四十一至四十七,志四至五、八至十一、二十七至二十九、四十五、五十二至五十三,表六,傳十六至十七、二十一至二十二、三十七至三十八、五十五至五十六、六十九至八十一、九十至九十七) (明)宋濂等撰 明烏絲欄抄本 96—97 194 敕修明史 三百三十二卷 (清)張廷玉等撰 清雍正乾隆抄本 目錄四卷 97—103 195 敕修明史 三百三十二卷 存三百六卷(目錄,卷五至十五、二十至二百六十四、二百七十八至二百八十二、二百九十二至三百三十二) (清)張廷玉等撰 清抄本 目录四卷 104—109 196 四史外戚傳 不分卷 宋刻明印本 109 197 通志 二百卷 存一百八十二卷(卷一至五上、六上至十、十二至十七、十九至四十三、四十六至八十九、九十一、九十三至九十六、九十八至一百二下、一百四至一百七十、一百七十二至一百九十一) (宋)鄭樵撰 元大德三年福州路三山郡庠刻本 110—120 ? 198 邃古記 八卷 (明)朱謀?撰 舊抄本 121 199 蜀漢本末 三卷 (元)趙居信撰 明藍格抄本 121 200 契丹國志 二十七卷 (宋)葉隆禮撰 舊抄本 121 201 大金國志 四十卷 題(宋)宇文懋昭撰 舊抄本 121 202 遼小史 金小史 遼一卷金八卷 (明)楊循吉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吳郡徐景鳳刻本 121 203 元朝祕史 十二卷 存四卷(卷三至四、七至八) 明洪武刻本 121 204 名山藏 一百九卷 (明)何喬遠撰 明崇禎十三年福建巡撫沈猶龍等刻本 122—124 205 皇明史竊 一百五卷 存一百一卷(卷一至七、十一至十三、十五至一百五) (明)尹守衡撰 明崇禎十年刻本 125—126 206 皇明史概 一百二十卷 存一百十四卷(皇明大政記三十六卷全,皇明大訓記十六卷全,皇明大事記卷一至六、十至四十二、四十四、四十六至四十七、四十九至五十,皇明開國臣傳十三卷全,皇明遜國臣傳五卷全 (明)朱國禎撰 明崇禎刻本 126—129 ? 207 敕修明史稿 三百十卷 存三百三卷(卷一至二百九十四、二百九十八至三百、三百五至三百十) (清)王鴻緒等撰 清雍正抄本 130—135 208 元經薛氏傳 十卷 (唐)薛收撰 (宋)阮逸注 明藍格抄本 136 209 增入名儒集議資治通鑑詳節 一百二十卷 存八卷(卷八十四至九十一) (宋)司馬光撰 宋刻巾箱本 136 210 增修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鑑詳節 一百二十卷 存六十卷(卷一至十、三十一至四十、六十一至七十、八十一至一百、一百十一至一百二十) (宋)陸唐老集注 元刻本 136 211 增修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鑑詳節 一百二十卷 存四十五卷(卷一至三十一、六十七至八十) (宋)陸唐老集注 元刻本 137 212 增修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鑑詳節 一百二十卷 存四十一卷(卷二十三至三十、四十七至七十一、七十九至八十六) (宋)陸唐老集注 元刻本 137 213 少微家塾點校附音通鑑節要 三十卷 存十七卷(卷十四至三十) (宋)江贄撰 明刻本 137 214 少微家塾點校附音通鑑節要 五十六卷 存十二卷(卷三十三至四十四) (宋)江贄撰 明刻本 138 215 資治通鑑綱目 五十九卷 存五十七卷(卷一至三十一、三十三至三十九、四十一至五十九) (宋)朱熹撰 宋嘉定刻明印本 138—140 216 資治通鑑綱目 五十九卷 存二十四卷(卷一、三十一至四十一、四十三至五十、五十二至五十三、五十七、五十九) (宋)朱熹撰 明內府朱絲欄抄本 141—142 217 資治通鑑綱目 五十九卷 存二卷(卷三至四) (宋)朱熹撰 明內府朱絲欄本 142 218 資治通鑑綱目書法 五十九卷 存二十七卷(卷三至六、十九至三十四、五十三至五十九) (宋)劉友益撰 元刻明印本 142 219 資治通鑑綱目書法 五十九卷 存十一卷(卷四十九至五十九) (宋)劉友益撰 元刻明印本 143 220 資治通鑑綱目發明 五十九卷 (宋)尹起莘撰 明洪武二十一年建安書市刻本 143 221 資治通鑑綱目集覽 五十九卷 存十四卷(卷一至十四) (元)王幼學撰 元刻本 143 222 資治通鑑綱目集覽 五十九卷 存五十卷(卷六至三十八、四十三至五十九) (元)王幼學撰 明洪武二十一年梅溪書院刻本 143—144 223 資治通鑑綱目集覽 五十九卷 存二十四卷(卷一至五、四十一至五十九) (元)王幼學撰 明洪武二十一年梅溪書院刻本 144 224 資治通鑑綱目 五十九卷 存五十五卷(卷一至四、九至五十九) (宋)朱熹撰(元)王幼學集覽 汪克寬考異 明景泰元年魏氏仁實書堂刻本 144—145 225 資治通鑑綱目 五十九卷 存十三卷(卷十二至十三、二十至二十二、二十五至二十六、四十至四十一、五十六至五十九) (宋)朱熹撰 尹起莘發明 劉友益書法 (元)汪克寬考異 徐昭文考證 王幼學集覽(明)陳濟正誤 明弘治九年江西黃仲昭等刻本 146 226 大事記 通釋 解題 記十二卷通釋三卷解題十二卷 存三卷(通釋卷二至三,解題卷九) (宋)吕祖謙撰 宋嘉定五年吳郡學舍刻本 146 227 通鑑前編 舉要 前編十八卷舉要二卷 存五卷(通鑑前編卷三至六、十八) (宋)金履祥撰 元刻本 146 228 資治通鑑綱目前編 外紀 前編十八卷外紀一卷 (宋)金履祥撰前編 (元)陈桱撰外紀(明)劉弘毅音釋 明藍格抄本 147 229 通鑑續編 二十四卷 (元)陳桱撰 元刻本 147—148 230 增修附注資治通鑑節要續編 三十卷 存二十二卷(卷一至三、五至十、十四至二十六) (明)劉剡輯 張光啓訂正 明景泰三年善敬書堂刻巾箱本 148 231 漢唐祕史 二卷 存一卷(上) (明)朱權撰 明建文四年寧藩刻本 148 232 續資治通鑑 六十四卷 (明)王宗沐撰 明隆慶五年山東左布政使王宗沐自刻本 149—150 233 續資治通鑑長編 一百八卷 (宋)李燾撰 舊抄本 150—151 234 皇朝編年備要 三十卷 存二十九卷(卷一至十四、十六至三十) (宋)陳均撰 清清白草廬烏絲欄抄本 152—153 235 皇朝編年備要 三十卷 (宋)陳均撰 清抄本 153 236 中興兩朝編年綱目 十八卷 (宋)陳均撰 舊抄本 154 237 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鑑 宋朝事實 通鑑三十六卷事實二卷 存十三卷(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鑑卷五至十二、二十五至二十六、二十九至三十一) 明初刻本 154 238 元史續編 十六卷 存八卷(卷一至四、九至十二) (明)胡粹中撰 明永樂刻本 154 239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不分卷 (明)胡廣等纂修 明藍格抄本 155—156 240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二百五十七卷 存二百四十六卷(卷一至十三、二十五至二百五十七) (明)胡廣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56—157 241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 二百七十四卷 (明)張輔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58—159 242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 十卷 (明)張輔等纂修 民國十九年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 159 243 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 一百十五卷 (明)楊士奇等纂修 明藍格抄本 159—160 244 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 一百十五卷 存一百三卷(卷十三至一百十五) (明)楊士奇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61 245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三百六十一卷 (明)孫繼宗 陳文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62—164 246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不分卷 存天順元年正月至天順八年正月 (明)孫繼宗 陳文等纂修 明抄本 165—166 247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 二百九十三卷 (明)劉吉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66—168 248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二百二十四卷 存二百二十三卷(卷一至一百九十二、一百九十四至二百二十四) (明)李東陽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卷一百七十八至二百二抄配) 169—170 249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 一百九十七卷 存一百八十八卷(卷一至一百五十三、一百六十三至一百九十七) (明)費宏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71—172 250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 五百六十六卷 存五百六十二卷(卷一至七十九、八十四至五百六十六) (明)張溶 徐階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72—175 251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 七十卷 卷八至十五、六十五至七十爲抄配 (明)張溶 張居正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卷八至十五、六十五至七十抄配) 176 25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五百九十六卷 (明)顧秉謙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76—181 253 大明光宗貞皇帝實錄 八卷 (明)葉向高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82 254 大明熹宗哲皇帝實錄 八十七卷 存七十四卷(卷一至四十二、五十五至八十四、八十六至八十七) (明)溫體仁等纂修 明朱格抄本 182—183 255 仁廟聖政記 宣廟聖政記 仁廟二卷宣廟□□卷 存二十三卷(仁廟聖政記二卷全,宣廟聖政記卷二至二十二) 明藍格抄本 183—184 256 皇明肅皇外史 四十六卷 存三十九卷(卷一至三十九) (明)范守己撰 清抄本 185 257 皇明嘉隆兩朝聞見紀 十二卷 (明)沈越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沈朝陽等刻本 185 258 世穆兩朝編年信史 六卷 存皇明永陵編年信史四卷全 (明)支大綸撰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186 259 皇明大記 二十八卷 存一卷(卷二十六) 明藍格抄本 186 260 憲章外史續編 十四卷 (明)許重熙撰 明崇禎六年刻本 186 261 武庫纂略 十卷 (明)張一龍撰 明崇禎張氏刻本 附九邊考一卷 186—187 262 國榷 不分卷 (明)談遷撰 清抄本 187 263 平寇志 十二卷 (清)彭孫貽撰 清初活字本 187 264 滿文實錄 四卷 存三卷(卷二至四) 清內府寫本 187 265 通鑑紀事本末 四十二卷 存三十五卷(卷三至二十八、三十、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至三十七、三十九至四十二) (宋)袁樞撰 宋淳熙二年嚴州郡庠刻本 188—189 266 通鑑紀事本末 四十二卷 存十八卷(卷二、四、六至七、十一、十三至十八、二十、二十四、二十七、三十一、三十七、三十九、四十一) (宋)袁樞撰 宋寶祐五年趙與□湖州刻本 190—191 ? 267 通鑑紀事本末 四十二卷 存十一卷(卷三上、六上、九上、十上、十三下、十四上、十七下、十八下、二十七上、四十中、四十一中下) (宋)袁樞撰 明朱絲欄抄本 191 268 通鑑紀事本末 四十二卷 存七卷(卷二十至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至二十六、三十七至三十八) (宋)袁樞撰 明內府朱絲欄抄本 192 269 蜀鑑 十卷 (宋)郭允蹈撰 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 192 270 皇明鴻猷錄 十六卷 (明)高岱撰 明刻本 192—193 271 兩朝平攘錄 五卷 (明)諸葛元聲撰 明萬曆三十四年商濬刻本 193 272 昭代武功編 十卷 (明)范景文撰 明崇禎十一年刻本 193 273 定陵注略 十卷 (明)文秉撰 舊抄本 193 274 海寜倭寇始末 一卷 清抄本 194 275 國語 二十一卷 (吳)韋昭注 明嘉靖四年許宗魯宜靜書屋刻本 古文音釋一卷(明)王鎣撰 194 276 國語 二十一卷 (吳)韋昭注 (宋)宋庠補音 明李克家刻本 194 277 鮑氏國策 十卷 (宋)鮑彪校注 明嘉靖七年龔雷刻本 194 278 渚宮舊事 五卷 (唐)余知古撰 舊抄本 補遺一卷(清)吳翌鳳輯 194 279 靖康紀聞錄 一卷 題(宋)丁特起撰 舊抄本 拾遺一卷 194 280 北狩見聞錄 一卷 (宋)曹勛撰 舊抄本 194 281 建炎時政記 三卷 (宋)李綱撰 恰顏堂烏絲欄抄本 194 282 新刊大元混一江南實錄 三卷 (元)劉敏中撰 舊抄本 195 283 新刊皇明政要 二十卷 (明)婁性撰 明金臺岳世瞻文會書舍刻本 195 284 九朝談纂 十卷 明藍格抄本 195 285 皇明吾學編餘 二卷 (明)鄭曉撰 舊抄本 195 286 鄭端簡公徵吾錄 二卷 (明)鄭曉撰 明嘉靖四十五年項篤壽刻本 195 287 新刻校正纂輯皇明我朝捷錄 一卷 (明)李良翰撰 明刻本 196 288 國朝謨烈輯遺 二十卷 (明)朱當■[左氵右眄] 編 明嘉靖三十二年刻本 196 ? 289 壬午功臣爵賞錄 壬午功賞別錄 各一卷 (明)都穆撰 明藍格抄本 196 290 皇祖四大法 十二卷 (明)何棟如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江東何氏刻本 196 291 姜氏祕史 一卷 (明)姜清撰 舊抄本 197 292 建文書法儗前编 正编 附编 前编一卷正编二卷附编二卷 (明)朱鷺撰 明萬曆刻本 197 293 靖難功臣錄 一卷 明藍格抄本 197 294 革書 一卷 (明)劉濟撰 明朱絲欄抄本 197 295 南征錄 一卷 (明)張瑄撰 明藍格抄本 197 296 北虜事蹟 西番事蹟 各一卷 (明)王瓊撰 明鄭曉淡泉書屋藍格抄本 197 297 平粵錄 後平粵錄 錄二卷後平粵錄一卷 存二卷(平粵錄下,後平粵錄一卷全) (明)汪俅等撰 明嘉靖三十六年蒼梧刻本 197 298 皇明馭倭錄 九卷 (明)王士騏輯 明萬曆刻本 197 299 郢事紀略 一卷 (明)王禹聲撰 明萬曆刻本 197 300 萬曆野獲編補遺 不分卷 (明)沈德符撰 舊抄本 197 301 玉鏡新譚 十卷 (明)朱長祚撰 明崇禎刻本 198 302 孤兒籲天錄 十六卷 (清)楊山松撰 清康熙十九年武陽楊氏刻本 末一卷 198 303 遺事瑣談 六卷 (清)沈頤仙撰 舊抄本 附記一卷 198 304 唐大詔令集 一百三十卷 (宋)宋敏求輯 舊抄本 199 305 皇明詔令 二十一卷 (明)傅鳳翺輯 明嘉靖刻本 199—200 306 賜諸番詔敕 一卷 明太祖朱元璋撰 明洪武內府刻本 200 307 孝陵詔敕 長陵詔敕 各一卷 明太祖朱元璋撰孝陵 明成祖朱棣撰長陵 明抄本 200 ? 308 燕王令旨 一卷 明成祖朱棣撰 明朱絲欄抄本 200 309 宸翰錄 四卷 (明)楊一清輯 明嘉靖六年刻本 200 310 國朝諸臣奏議 一百五十卷 存一百四十五卷(卷一至十、十二至三十、三十五至一百五十) (宋)趙汝愚輯 宋淳祐十年史季溫福州刻本 201—202 311 歷代名臣奏議 三百五十卷 (明)楊士奇等編 明永樂內府刻本 203—210 312 皇明嘉隆疏抄 二十二卷 (明)張鹵編 明萬曆刻本 附嘉隆新例六卷 211—212 313 神廟留中奏疏彙要 四十卷 (明)董其昌輯 明朱絲欄抄本 213—214 314 頌天臚筆 二十四卷 (明)金日升輯 明崇禎刻本 215 315 唐陸宣公集 二十二卷 (唐)陸贄撰 明宣德三年浙江都御史胡概刻本 216 316 唐丞相陸宣公奏議纂注 十二卷 存八卷(卷一至六、九至十) (元)潘仁撰 元後至元六年湖南僉憲赫國寶刻本 216 317 疊山批點陸宣公奏議 十五卷 (唐)陸贄撰 明嘉靖刻本 216 318 田表聖先生奏議集 一卷 (宋)田錫撰 (明)安磐輯 明朱絲欄抄本 216 319 孝肅包公奏議集 十卷 (宋)包拯撰 明正統刻本 216 320 禮科給事中李實題本 不分卷 (明)李實撰 明抄本 217 321 葉文莊公奏疏稿 四十卷 (明)葉盛撰 明崇禎五年崑山葉重華刻本 217 322 太師王端毅公奏議 十五卷 (明)王恕撰 明正德十六年王成章刻本 217 323 澄江別集 三卷 (明)尹直撰 明弘治十七年尹氏自刻本 218 324 戶部奏議 二卷 (明)王瓊撰 明正德刻本 218 325 吏部獻納稿 一卷 (明)楊一清撰 明嘉靖刻本 218 326 關中奏題稿 十卷 (明)楊一清撰 明嘉靖刻本 218 327 密諭錄 閣諭錄 密七卷閣四卷 (明)楊一清撰 明藍格抄本 218 328 嘉靖奏對錄 十三卷 (明)嚴嵩撰 明嘉靖刻本 219 329 南宮疏略 八卷 (明)嚴嵩撰 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 219 330 漸齋奏疏 四卷 (明)趙漢撰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219 331 奏謝錄 三卷 (明)夏言撰 明嘉靖刻本 219 332 鄭端簡公奏議 十四卷 (明)鄭曉撰 明隆慶四年項氏萬卷堂刻本 219 333 穀原巡按疏議 巡按畿內疏議 督府疏議 穀原一卷巡按畿內疏議四卷督府七卷 (明)蘇祐撰 明嘉靖三十七年李汝寬刻本 220 334 曾襄愍公復套議 一卷 (明)曾銑撰 明萬曆曾氏家刻本 220 335 高文端公奏議 十卷 (明)高儀撰 明萬曆二十九年高氏家刻本 220—221 336 御史大夫思質王公奏議 二十六卷 存六卷(卷五至十) (明)王忬撰 明隆慶刻本 221 337 譚襄敏公奏議 十卷 (明)譚綸撰 明萬曆二十八年顧所有刻本 221 338 督撫江西奏議 四卷 存三卷(卷一、三至四) (明)徐栻撰 明萬曆元年江西按察副使邵夢麟刻本 222 339 督撫江西奏疏 四卷 (明)潘季馴撰 明萬曆六年刻本 222 340 兵部奏疏 刑部奏疏 各二卷 (明)潘季馴撰 明刻本 222 341 粵西疏稿 三卷 (明)吳文華撰 明萬曆刻本 222 342 少保李公奏議 四卷 (明)李世達撰 明萬曆刻本 222 343 閱視三鎮奏議 □卷 存一卷(卷二) (明)吳兌撰 明刻本 223 344 總督宣大山西軍門奏議 十四卷 存十一卷(卷一至十一) (明)楊時寧撰 明刻本 223 345 大中大夫鄭蒼濂先生奏議 一卷 (明)鄭秉厚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刻本 223 346 汪清簡公奏疏 十六卷 (明)汪應蛟撰 明天啓刻本 223—224 347 薛恭敏公奏疏 不分卷 (明)薛三才撰 明藍格抄本 224 348 薛恭敏公奏疏 十四卷 (明)薛三才撰 抄本 224 349 太僕奏議 四卷 (明)張輔之撰 明萬曆刻本 224 350 蘭臺摘稿 奉常疏稿 薊門摘稿 蘭臺二卷奉常一卷薊門二卷 (明)劉曰梧撰 明刻本 225 351 撫津疏草 四卷 (明)畢自嚴撰 明天啓刻本 225 352 餐微子集 擒妖始末 子集五卷擒妖二卷 (明)岳和聲撰 明天啓四年刻本 225 353 兩臺疏草 不分卷 (明)孫居相撰 明萬曆四十年刻本 附揭帖 226 354 按遼疏稿 六卷 (明)熊廷弼撰 清抄本 226—227 355 督學王公奏議 八卷 (明)王以寧撰 明刻本 227 356 周忠愍公傳疏 五卷 (明)周起元撰 (清)鄭郊輯 清康熙長存堂刻本 補遺一卷 227 357 漕撫奏疏 四卷 (明)郭尚友撰 明崇禎刻本 227 358 金陵按疏 不分卷 (明)賈毓祥撰 明刻本 227 359 周忠毅公奏議 四卷 (明)周宗建撰 明崇禎熊開元刻本 附錄一卷 228 360 昌鎮奏議 太常奏議 昌鎮□□卷太常□卷 存九卷(昌鎮奏議卷二、四至七、九至十一,太常奏議卷一) (明)李日宣撰 明崇禎十二年刻本 228 361 典劇奏疏 不分卷 (明)吳鳴虞撰 明崇禎刻本 228 362 張襄壯公奏疏 六卷 (清)張勇撰 清康熙三十三年張氏家刻本 229 363 吏部考功司題稿 不分卷 明藍格抄本 229 364 戶部題稿 不分卷 明抄本 230 365 魯府招 一卷 明藍格抄本 230 366 應郎中審錄疏略 林郎中疏略 各不分卷 明藍格抄本 230 367 楚王案 一卷 明抄本 230 368 晏子春秋 八卷 明刻本 230 369 晏子春秋 八卷 明嘉靖柯喬刻本 230 370 晏子春秋 八卷 明沈啓南刻本 230 371 晏子春秋 四卷 明萬曆十六年吳懷保刻本 230 372 東家雜記 二卷 (宋)孔傳撰 抄本 230 373 魏鄭公諫錄 六卷 (唐)王方慶撰 明抄本 230 374 丞相魏公譚訓 十卷 (宋)蘇象先撰 抄本 230 375 豐清敏公遺事 一卷 (宋)李朴撰 舊抄本 附錄一卷(明)豐慶輯 230 376 濂溪志 九卷 (明)李楨撰 明萬曆刻本 231 377 宋陳忠肅公言行錄 八卷 (明)陳載興輯 明嘉靖二十九年刻本 231 378 宋陳少陽先生盡忠錄 八卷 (明)陳沂輯 明正德十年刻本 231 379 宋太學生陳東盡忠錄 八卷 (明)陳沂輯 明天啓七年朱國盛四印堂刻本 231 380 鄂國金佗稡編 續編 稡編二十八卷續編三十卷 (宋)岳珂撰 明嘉靖二十一年洪富刻本 231—232 381 青陽先生忠節附錄 二卷 (明)張毅輯 明嘉靖刻本 232 382 大明功臣誠意伯翊運錄 一卷 (明)劉廌輯 明永樂刻本 232 ? 383 項襄毅公年譜 實紀 遺稿 年譜五卷實紀四卷遺稿一卷 (明)項德楨輯 明萬曆二十七年項皋謨刻本 232 384 環浦年譜 一卷 (明)鄭世威撰 明萬曆藍格清稿本 233 385 許忠節公世行錄 三卷 (明)許叔文輯 明萬曆五年張簡刻本 233 386 右副都御史謝公行狀 一卷 (明)倪思輝撰 明崇禎刻本 233 387 天恩存問錄前集 後集 續集 又續集 各一卷 (明)王承裕輯 明正德元年王氏刻本 附錄一卷 233 388 兩廣去思錄前集 後集 各一卷 明正德十一年刻本 233 389 萃美錄 十三卷 存七卷(卷一至七) 明正德刻本 233 390 都御史顧公恩榮錄 一卷 (明)顧曾大輯 明嘉靖元年顧氏自刻本 233 391 鄭恭介公恩榮祿 一卷 (明)鄭應曉輯 明萬曆刻本 233 392 少司徒述齋王公榮哀錄 □卷 存一卷(卷三) 明萬曆刻本 233 393 恩命錄 一卷 (明)王之垣輯 明萬曆八年家刻本 233 394 恩榮曹氏錄 一卷 明萬曆曹氏家刻本 233 395 畢氏恩綸錄 一卷 明萬曆畢氏刻藍印本 233 396 孫繼皋諭祭葬錄 一卷 明萬曆刻本 233 397 浦江鄭氏旌義編 三卷 (明)鄭濤輯 明洪武十一年鄭氏家刻三十年增補本 233 398 金陵陳氏世德錄 一卷 (明)陳恭輯 明景泰陳氏家刻本 233 399 毓慶勳懿集 八卷 (明)郭良輯 明正德十一年郭勛刻本 234 400 新安吳氏傳桂集 續集 集五卷續集一卷 (明)吳廷端輯 明弘治十四年吳氏刻嘉靖十五年遞修本 234 401 貞懿錄 十六卷 (明)楊應震輯 明天啓楊氏自刻本 234 402 畢公生祠記 一卷 (明)張廷玉撰 明天啓刻本 234 403 三蘭倪公崇祀名宦鄉賢錄 一卷 (明)倪會吉輯 明崇禎刻本 234 404 歷代帝王曆祚考 八卷 (明)吳繼安撰 明萬曆二十九年吳氏商山義塾刻清初遞修本 明代紹統年表一卷 音釋一卷 明代曆祚考一卷 234—235 405 帝鑑圖說 不分卷 (明)張居正等撰 明萬曆刻本 235 406 昭鑒錄簡略 二卷 (明)文原吉等輯 明朱絲欄抄本 235 407 諸王會要 一卷 明初抄本 235 408 臣戒錄 十卷 存五卷(卷五至九) 明太祖朱元璋撰 明洪武內府刻本 235 409 相鑑賢臣傳 姦臣傳 賢臣傳十六卷姦臣傳四卷 存十六卷(賢臣傳卷一至四、七至十六,姦臣傳卷一至二) 明太祖朱元璋撰 明洪武十三年內府刻本 235 410 歷代臣鑒 三十七卷 存三十三卷(卷一至二十九、三十四至三十七) 明宣宗朱瞻基撰 明宣德元年內府刻本 236 411 歷代相業考 皇明相業考 皇明軍功考 各一卷 (明)沈夢熊撰 明天啓三年費邦教等刻本 236 412 義命彙編 十二卷 (明)李仲僎編 明嘉靖三十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