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 研究中心主办的《海洋史研究》第七、第八辑近期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海洋史研究》第七辑“专题论文”共有14篇,内容分三个板块:一是中越交流与越南历史研究,包括14—15世纪中越之间火炮技术交流,18世纪越南、暹罗华人势力的关系与冲突,鄚氏河仙政权的海洋网络与对外贸易,越南西山阮氏政权、阮朝统治下占人社会变迁,西贡的广东商人与会馆等。二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研究,包括荷兰人在东亚的海权争夺与海洋称霸,东印度公司贸易经营之道以及中荷关系。三是近代早期东西方海域文化交流,包括清朝的通事,来华传教士与知识传播,英国人的“中国印象”等。“专题笔谈”、“学术述评”收入5篇文章,分别讨论海洋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海南的海洋贸易、台湾在中国海洋史上的地位、韩国海洋史研究、法语文献中的广州史料等。 《海洋史研究》第八辑“专题论文”共17篇,内容分五个板块:一是海洋考古研究,包括印尼、菲律宾海域发现的古代沉船考古研究。二是东西方海洋贸易研究,包括东亚海域珠宝、人参贸易,全球化时代中欧贸易网络与市场消费。三是清代粤港澳贸易研究,包括清代广州行商、香港外侨社群、广东海关规章与海难管理。四是海洋环境史研究,包括明清时期珠江口海洋环境变迁、清代香山海岛管理。五是妈祖信仰研究等。 《海洋史研究》第1-6辑目录请参考 。《海洋史研究》第七辑目录专题论文 中国火炮技术与大越(1390-1479)(孙来臣) 鄚天赐与郑信——政治立场、冲突及时代背景之研究 (陈荆和) 东南亚的“小广州”:河仙(“港口国”)海上交通与海洋贸易(1670-1810年代)(李庆新) 18世纪顺城镇占人土地状况与奴隶制度——以法藏潘陀浪王宫汉文档案为中心的研究 (张桦) 西贡埠广肇帮圣母庙初探 (耿慧玲) 荷兰在亚洲海权的升降(包乐史 Leonard Blussé) 163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经营亚洲贸易的致胜之道(范岱克 Paul A. Van Dyke) 东印度公司的中国海寇:荷兰联寇逼华(1621-1662)(欧阳泰 Tonio Andrade) 清代海外贸易通事初探(廖大珂) 殊方异兽与中西对话:《坤舆万国全图》中的海陆动物(邹振环) 从印本书籍看16-17世纪英国作家的中国印象(徐亚娟) 清代中国出口欧美的扇子(松浦章) 清代颜真卿书迹作品输入日本考—-以《颜真卿三稿》与其单帖为中心(马成芬) 专题笔谈 海洋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杨国桢) 唐代海南岛的海上贸易(叶显恩) 简论早期台湾在中国海洋史上的地位(陈支平) 近年韩国海洋史研究槪况(河世凤 Sae-Bong, Ha) 学术述评 广州十三行法语文献初编(蔡香玉) 《海洋史研究》第八辑目录专题论文 早期亚洲陶瓷贸易和勿里洞唐代沉船(约翰·盖伊 John Guy) 菲律宾巴拉望南端潘达南岛海域一艘15世纪中期的沉船考古(Eusebo Z. Dizon) 古代海外贸易中的宝石、珍珠 (姜波) 明治前期日本产人参的输出动向及其出口产业的形成(童德琴) 迈向“大分流”:中欧贸易网络和全球消费者在澳门和马赛(18-19纪)(马龙 Manuel Perez-Garcia) 17-19世纪广州行商的变化(耿升) 1760-1843年广州外国人居住区的商业街(范岱克 Paul A. Van Dyke) 关于《亚马港全图》的若干考证(金国平) 再探十九世纪的香港德国社群(麦劲生) 清代粤海关外国商船进出口规章的形成(徐素琴) 清道光前期(1821-1839)广东对于海难救助之研究——以欧洲船只、船员为例(郭嘉辉) 简论12世纪以后南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兼论中西海洋观的差异 (陈衍德) 明清时期环珠江口平原的生态环境——兼谈海洋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方法(吴建新) 环境、农业开发与水路交通——以明清时期香山的海陆变迁为中心(衷海燕) 清代香山县基层建置及其相关问题(刘桂奇 郭声波) 澳门妈祖信仰形成、扩展及其与中西宗教的交融——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综合考察(吴宏岐) 妈宫故事和海岛历史——以妈屿岛近四百年变迁为中心的考察(陈嘉顺) 学术述评 Nola Cooke, Li Tana, and James A.Anderson, The Tongking Gulf Through History(周鑫) “海上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广东海洋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王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