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网
标题: 楚服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3 00:19
标题: 楚服
衣食住行,人类生活的最基本需求,而衣为先,服饰是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特色的标志之一。楚国贵族的服饰由衣、裳、冠、履等组成。有关楚服饰的文献记载及考古学资料都很丰富。考古发现楚墓出土的服饰实物就有衣、袍、裙、帽、鞋、手套及皮履等。从质地上观察主要有丝织品、麻织品、皮革品三类,以丝织品为多。
古人的着服习俗为上衣下裳。衣主要是指正衣。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单衣实物,单衣,顾名思义为单层的薄衣。单衣在古代文献中作禅。《说文》云:“禅,衣不重也”明确指出没有衣里为单衣。《方言》载:“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 ;关之东西谓之禅衣;古谓之深衣。”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有单衣二件。
一件为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衣以绢面,正载。面绣一凤一龙相蟠纹。形为平肩凸领,平袖直袖长衣。两袖平展,两袖展开长274厘米,袖上边平直,袖下边稍微下垂成弧状。袖口宽40厘米,袖缘用彩条纹绮。衣领呈三角形。领缘是大菱形纹锦。领缘用下端延伸至外襟的裾的上部。右衽,直裾。腰围65厘米。下摆平齐,宽80厘米,略大于腰围。裾和下摆用绣缘。
[attach]7[/attach]
另一件为龙凤虎纹绣罗单衣,是用罗为面料,形状和结构与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相同,正裁。其中正身二片,各宽40厘米,两袖各二片,宽46、46.5厘米;宽25—45厘米不等。领缘、袖缘、外襟缘和下摆缘用厚实的大菱形纹锦。衣面绣龙凤虎纹。
古人习惯天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服式,古人称为袍。《广雅•释器》:“袍,长襦也。”袍是长裳而夹有丝绵的冬季服装。考古发现的实物袍是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绵袍的式样有两种,从形态及制作方式来看可分为正裁、斜裁的袍。
斜裁素色绵袍,为直肩凹领斜袖。袍长148、袖展216、袖宽35、袖口宽21、腰宽52、下摆宽68厘米。袍面已经朽烂,但仍可见拼缝的痕迹。右衽,后领下凹,两袖平展后斜向外收,为平肩斜袖呈八字形,小袖口,直裾,下摆平齐。灰白绢里,内絮丝绵,领缘和袖缘均用藕色绢。
[attach]8[/attach]
正裁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袍,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三角形凸领。右衽,直裾。平肩平袖,平摆略宽。长165厘米、两袖平展长158厘米,袖宽45厘米,腰宽59厘米,下摆宽69厘米。领缘用田猎纹绦和龙凤纹绦,袖缘和下摆缘用大菱形纹锦。浅黄绢面,袍内絮丝绵。
正裁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袍,通长169、袖平展长182、袖宽47、腰宽66、下摆宽80厘米。上衣四片,下裳六片。浅黄绢为面,里絮丝锦。而领缘、袖缘用条纹锦,襟缘、下摆缘用大菱形纹锦。袍形为平肩束袖。
正裁小菱形纹锦面袍,袍长200厘米,袖平展长345厘米,袖宽64.5厘米,袖口宽42厘米,腰宽68厘米,下摆宽83厘米。袍的形态为平肩束袖,三角凸领,下摆微宽。领缘用六边形绦,袖缘用大菱形纹锦,裾缘和下摆用几何纹锦。
[attach]9[/attach]
古人以裙为下裳。《释名·释衣服》:“裙,群也,群幅也。”顾名思义,裙从工艺角度而言是以多幅料裁制、拼缝联接而成的下裳。裙的考古发现实物在马山1号楚墓中出土,但保存都较差,形状基本清楚的仅有一件单裙。形状平展似呈梯。单裙腰部略窄,下摆较宽,通长82厘米。裙面用八片面料拼成,正中两幅面料直裁,其余各片分别向两边斜裁。腰部系带,联接在裙腰上。下摆包缝有大菱形纹锦为缘,以增加下摆的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