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网

标题: 通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3 00:44
标题: 通览
“中国传统服饰”并不是一种贴切的表述,人们很难在脑海中立刻建立起一个统一、清晰和明确的形象。“中国传统服饰”是一个包含各民族服饰体系在内的体系。传统服饰同古代服饰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区别,古代服饰是一个包含各民族历代服饰的体系,而许多民族至今还保留着从历史上演变而来的独特服饰,因此传统服饰可以包含现在还继续为不同民族所穿着的、与古代服饰具有承袭关系的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是以汉族服饰为核心、各民族服饰与汉族服饰互相影响的一个体系,故而本站以历代不同功能的汉族服饰为主要介绍对象,辅以少数民族服饰的专题介绍。就传统服饰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至今仍特征鲜明且在节庆等场合下为人们所穿着,其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统一性更强,所以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并入“专题”部分;而汉族传统服饰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并不如少数民族服饰那样连贯,但形制却更为丰富多样,此外近年来又兴起了传统服饰的热潮,本站在“专题”中设“传统服饰热”版块,将传统服饰与古代服饰区分开来进行介绍。
l         中国传统服装的基本特征
         无论汉族还其他民族,其传统服饰都是平面结构,即不在肩、胸、腰等部位根据人体特征裁剪、缝制成立体的形状。立体的结构直到近代才传入。
虽然历代汉族服饰形制、样式众多,变化丰富,但依然存在与其他服饰相区别的特征,以一言蔽之,“宽衣大袍,交领右衽,蓄发冠带”。历史上汉族服饰与其他民族服饰互相影响,服装形制和衣着方式并不一定直接体现上述特征,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裤褶也为汉族所穿着,但将窄袖改为广袖,裤腿也日渐肥大;又如唐初胡服——尤其是回纥装深受女子青睐,女子襦裙、男子袍服也都改作小袖,式样窄紧,五代至宋都多少保留下来。襟也时常不作交领,而有盘领、对领等样式,宋、元、明、清持续变化。
历代少数民族服饰主要在襟上与汉族服饰相区别,例如匈奴、辽、金、元等衣左衽。蓄发冠带的风俗与汉族非常迥异。此外在襟、领、袖及装饰风格上与汉族服饰也有各种区别。但就服装基本结构特征而言,与汉族服饰是相同的,也是平面结构,并且也是分为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制。
l         中国传统服装的结构特征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又称深衣制,传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绣缘边。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甚至现今的连衣裙也是深衣制的沿革。  
若要细分,还可将衣裳连属制分为深衣制和通裁制两类,通裁制指上下衣在裁剪时就不在腰间裁断。
l         我国传统服装在历代的演变概述
中国古代服饰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满足御寒、蔽体和审美的需求,二是标明身份和等级差异、明确礼制规范。后者今天已不复存在。
Ÿ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详细的说明。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Ÿ           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胡服从此盛行。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胡服对汉族服饰的发展确实影响极其巨大。  
Ÿ           传统冠服制在在汉代的确立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说文》:绔,胫衣也。《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Ÿ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的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服装史上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烈。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左衽为右衽。但礼服仍然是传统的汉族礼服形式。
Ÿ           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此外,还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这种袍衫主要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风格。
    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Ÿ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给人以质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Ÿ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既沿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小口裤,脚穿络缝靴。服色以白、蓝、赭为主。此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Ÿ           明代为光复汉制,对唐宋服饰制度有大量人为的突出,但即使如此在男子的曳撒、女子的袄裙上还是继承下了元代贵族服饰的一些装饰特征。清初实行“削发易服”令,其后男子“宽衣大袍、交领右衽、蓄发冠带”的服饰传统绝迹,女子可继续服汉族服饰,但与满族服饰互相影响,既体现出结构上与前代的延续,又体现出与之前都不尽相同的总体风格。汉族传统服装在清代有很大破坏,但清代服饰对近代影响较大。
  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和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服装才起了重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





欢迎光临 汉韵网 (https://www.hanyunwa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