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孔庙大成殿内祭祀的“四配”“十二哲”

木之 2022-12-14 22:33:2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成殿是孔庙正殿,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从祀。
四配:子渊、子参、子思、子舆
十二哲:
子损——孝行闻名
子雍——以德化民
子贡——儒商鼻祖
子路——勇敢正直
子夏——仕优则学
子有——强记好古
子耕——以德惠民
子我——利口辩辞
子求——多才多艺
子游——弦歌行政
子张——忠信楷模
朱熹——理学大师
9 P+ ^' c8 Z$ {, i, x6 j
4 b5 p  x: k6 O. S2 x9 y: x
" \5 P8 q% o! p* U1 q
中间: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孔子

+ t- j, n5 k* Y; F
' ?) [  q% N/ I- d2 @' G8 o
四配:
   东边:复圣颜子(颜渊)、述圣子思子(子思)
   西边:宗圣曾子(曾参)、亚圣孟子(孟轲)
3 ]- _# `0 r3 E+ I" _十二哲:殿内东西两端,每端各6位:
   东面: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
         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子若)
   西面: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
         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元晦)
%E5%A4%A7%E6%88%90%E6%AE%BF%E7%A5%80%E4%BD%8D%E7%A4%BA%E6%84%8F.jpg
: i8 i7 B: @* o; }% C- n. [ %E5%AD%94%E5%AD%90%E5%92%8C%E5%9B%9B%E9%85%8D.jpg
0 N1 _% I3 l7 D* g, O3 O4 u( H* J
  {' j6 o$ a: p( O8 Z) s9 g
四配
+ P. V( Q% ~$ n
1.复圣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春秋时鲁国人,为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天资聪明,敏而好学,能闻一而知十,不迁怒于人,从不犯两次相同的过失,他过著贫苦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别人必定感觉很忧愁,他却甘之若饴,毫不改变安贫乐道,怡然自乐的态度。他是孔子所认为最得意的弟子,《论语》中记载颜回之处,总是称赞的多。他本来是最理想的孔门道统继承人,只因先孔子而死,才由曾参接替。
2.宗圣曾参,字子参。皙的儿子,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天性至孝,家境贫困,靠劳力为生。资质虽然不很聪明,但是能领悟孔子的一贯道理,传述孔子忠恕之道,以教授子思。
# F0 j/ W$ p% |9 d. b
3.述圣孔伋,字子思。父名鲤,祖父孔子曾直接教过他,为曾参弟子,独能传授孔门心法。受困于宋,而作《中庸》。《中庸》乃儒家人生哲学的名著,论心性多精语,宋明理学家奉为圭臬,所谓“不偏,不易乃中庸之道。”宋朱熹作《中庸章句》,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子书。子思曾周游讲学,到过宋、卫两国,得到时君的尊重。子思家贫,他解释富贵的真义: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不取不辱可以算是富贵。他阐述高官厚禄,不足以钓饵君子。痛斥阿谀求荣的不当,惟德高和寡,未能见容于世。卒年六十二岁,因述圣祖之业,后世称为“述圣”,是四配之三。
7 n( r" W" ]( ^$ A2 I2 {( n9 q
4.亚圣孟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邹国人,即今山东省邹城。生于周威烈王四年(即西元前三七一),其先世为鲁国公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一的孟孙氏,父名激,早殁,由母仉氏抚养,以孔伋为师。孟子学成之后,为儒家的传人,由于其生卒年月难以详考,说法亦多有差异,而以其享年八十以上者居多。
3 ?  ^6 y$ E, h6 F
十二哲
孔庙祀典在未有“四配”之前,原先有“十哲”。“十哲”是根据《论语》“从我於陈蔡间”一章中的弟子而名,计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其后,颜子配享,补上曾子,曾子配享后,一说补上朱熹,一说补上子张,又嫌遗漏有若,两位皆属《论语》里的热门人物,最后补上子张、有若和朱熹,由“十哲”改为“十二哲”。

, k  }  }1 P: f
1.子损——孝行闻名: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鲁国人。字子骞,尤其以孝行闻名于世。有关他的孝行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鞭打芦花”的故事:闵损丧母后,其父又娶一妻,并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闵损很不好。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闵损絮芦花。闵损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他父亲不了解真情,因此便常鞭打他。棉衣破了,露出了芦花,他父亲终于得知继母虐待他,一怒之下,要赶走继母。这时,闵损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之人的赞赏。闵损被追赠为“费侯”、“琅琊公”、“费公”。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诏为“十哲”之一,配祀于孔庙。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T& m# l( W0 J8 [! k) D' U0 k
2.子雍——以德化民:冉雍(公元前522年—?),鲁国人。字仲弓,冉雍出身微贱,却品学兼优,是一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多次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又说:“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意思是说,他的父亲虽然身贱而且偷东西,却不能掩遮儿子的德行,想不得到重用都不行。冉雍曾担任季氏宰,问政孔子,孔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仲弓即知贤才而举之。荀子曾说仲尼、仲弓为“大儒”,为“圣人”。唐开元年间诏为十哲之一。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雍也仁而不佞。
7 U9 B' S3 K9 N4 N  |
3.子贡——儒商鼻祖: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前456),卫国人。字子贡,家境富有,青年时即以经商著称。端木赐利口巧辞,博闻强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辩人也,丘弗如也”,为孔子四科中的言语科的佼佼者。《左传》中记载了他多次代表孔子或鲁国到楚国、吴国、齐国从事外交活动,都不辱使命。在经商活动中也大获成功,以致于“家累千金”、“富比朱陶”。子贡被看作是历史上第一个儒商。他说:“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他积极宣传孔子及其学说,在传播孔子思想的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太史公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他和孔子的师生之谊超过了一般人,孔子死后,弟子均守墓三年而去,他则在孔子墓旁建草庐,又守墓三年才离开。清乾隆年间被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W. h6 L" @/ j8 V
4.子路——勇敢正直:仲由(公元前542年—前480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字子路,又字季路,是孔子学生中“政事”科的高才生。幼至孝,百里负米养亲,是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他豪爽勇敢,喜闻过,有政事才。后来被卫国聘为蒲邑(今河南长垣县)宰。子路治蒲3年,勤政爱民,兴水利,重农耕,以粟馈众,与民同苦,很受蒲人爱戴。孔子过蒲,三称其善。子路在卫国内乱中不幸被射杀。临死的时候,帽带被射断了,帽子掉到了地上,子路弯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戴好帽子,系好帽带,英勇牺牲。唐朝被追封为“卫侯”,宋朝改封为“河内侯”,后又追封为“卫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4 R, l7 E9 A$ s/ i4 r( H5 B
5.子夏——仕优则学:卜商(公元前507年—?),卫国人。字子夏,家境贫寒,从孔子学后,曾为莒父(今山东高密东南)宰。卜商以博学著称,他长于《诗》,深于《书》,明于《易》,著于《礼》。曾说:“君子学以致其道”,为孔子四科文学科的高足。孔子说他:“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无欲速,欲速则不达,见小得则大事不成。”孔子死后,到魏国西河(今陕西合阳一带)讲学,影响很大。相传有三百多人出自他的门下。魏文侯亲自向他问政,待以师礼。他为人勇武,性格爽朗,不但有武士之勇,而且有宰相之才。极好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结交,并擅长于主持礼节仪式。追封为“魏侯”、“东阿公”、“魏公”。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 r, p2 R1 r' s9 B9 b' g  G
6.子有——强记好古:有若(公元前505或518年—?),字子有,后被尊称为有子。鲁国人。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日夜攻读。他的孝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举孝廉”时多以他的话为依据。他主张减轻剥削、寓富于民,成为后世贤相规劝帝王的名言。是孔子的晚年弟子。有若的相貌和孔子长得非常相像,当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思念老师,就把有若当作老师一样对待。后被追封为“汴伯”、加封“平阴侯”。清乾隆年间升为十二哲。
语录: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Z  q3 b# R1 l  T' p
7.子耕——以德惠民:冉耕(公元前553年—?),字伯牛,鲁国人,以德性著称。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广施教化,为人所敬。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晋升为鲁司空,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中都成了其他诸侯国学习的榜样,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后来冉耕得了重病,孔子去看他,伤心地叹道:“亡之,命矣夫!”冉耕先后被封为“郓候”、“东平公”等唐开元年间诏为十哲之一,从祀于孔庙。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4 K% \( q) D3 M; ~$ `
8.子我——利口辩辞:宰予(公元前522年—前458),字子我,又名宰我。春秋后期鲁国人,以擅长言语而著称。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被孔子批评为“不仁”。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后被追封为“齐侯”、“临菑公”、“齐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 g- i* O: ?7 y" d, c
9.子求——多才多艺:冉求(公元前年522年—前489),字子有,又称冉有。春秋后期鲁国人,少学于孔子,勤学“六艺”,不尚浮华,孔子赞曰“求也艺”。同时以政事著名。孔子曰:“政事:冉有、季路”。他还善于理财,孔子曾称赞他:“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后被追封为“凃侯”、追封为“彭城公”、“凃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K1 M# q# |) ~* p/ r0 x
10.子游——弦歌行政:言偃(公元前506年—前443),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开玩笑地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从前我常听您说,群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甚为嘉许。后被追封为“吴侯”、“丹阳公”、“吴公”。唐开元年间诏为”“十哲”之一。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g1 l  y" d+ }8 K0 g4 O" j/ H+ h
11.子张——忠信楷模:颛师孙(公元前503年—?),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人。他出身微贱,曾犯有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他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在忠、信的思想上深受孔子教育极深,把孔子关于忠、信的教导写在大带上,以示永远不忘,并在实践中收到明显效果,他卑视品德修养低下者,认为缺乏道德,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坚的人有了不为多,没有不为少。后被追封为“陈伯”、“宛丘侯”、“陈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语录: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 G# U; s' i# I
12.朱熹——理学大师: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南宋著名理学大师。他对儒家学说融会贯通,主张用天命之主宰气质之性,存天理,灭人欲。注重“持敬”的涵养功夫,居敬穷理,以“仁”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影响了其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他主持修复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书院在南宋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谥号“文公”。清代升为十二哲之一。在十二哲中,只有朱熹一人不是孔子弟子,可谓殊荣之至。
语录: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0 E, ^+ f* j# t3 |" N. J. ?
6 K( m6 c8 G* P3 ], w& v)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2010-2019 汉韵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鲁ICP备17036521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chany.org 主办:韩国中华汉韵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