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卧佛造像(图片/中国视觉艺术网)
中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保守推测有上万年历史,由于其材质特点,给后人留下大量文物。“雕塑”是硬物上的“雕”(如木、石、金属等)与软性材料的“塑”(如粘土等)的总称,具有立体空间感,与平面性绘画有所不同。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种,浮雕从单面观赏,圆雕可以从四面甚至多面观赏。中国的雕塑文物在品种上还可以细化,如微雕、线刻、镂雕等都为特殊雕塑种类。中国的雕塑艺术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开始打制石器,加工骨器,从生产劳动中产生、发现美感,并逐渐有意识的追求美的形式,如表面肌理、色彩变化、造型构图等等。
新石器时期随着实用陶器的发展衍变,先民们开始大量制作陶塑,以日常所见的题材为内容,人、狗、鸟、猪等形象被广泛使用,是中国雕塑的早期形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着无与伦比的浮雕图案,而单体的、以人或动物为外形的青铜器皿在同时期的其它文明古国中所没有。秦汉时期的陶俑、木俑、铜车马等雕塑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佛教传入我国以后,迅速被本土文化所同化,产生了宏伟而壮观的巨型雕塑石窟艺术群,如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等,这些不可能移动的珍贵文物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唐代的雕塑艺术与前它艺术形式一样,同样具有其鲜明、的历史痕迹,大量的陵墓石雕完好的保留至今,是中国文物中的瑰宝。宋代以后,雕塑艺术不仅限于陶俑、陵墓石刻、宗教偶像这三种主要的传统形式,而是向着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在实用性、观赏性、纪念性等方面进行开拓,其遗迹、文物数不胜数。但令人遗憾的是,古代雕塑艺术家们不被文人士大夫们所重视,被归到工匠的范畴之中,所以鲜有对雕塑艺术家的文字记载。所以,我们今天对雕塑艺术品的收藏、欣赏,只能参照其它同时代的艺术种类,而无法把握单个作者的创作脉络。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马踏匈奴”(图片/中国视觉艺术网)
雕塑文物的来源及其复杂,其鉴定工作也比较困难,其文物价值的品评同样要以辨别其真伪为前提。当然,流传有绪的文物定级比较容易,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陕西兵马俑、唐代的“昭陵六骏”等等,这些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精品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物,其价值也不言自明。对那些流传于民间的,可移动的雕塑文物的鉴定和收藏,相对就比较困难,是摆在广大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画像石是在平面石质材料上雕刻的浮雕品种,盛行于汉代。汉代流行厚葬,墓室普遍用画像石作装饰,产生了大量浮雕文物。《荆轲刺秦王》是东汉时期的优秀浮雕作品,位于山东嘉祥。其工艺过程是先由画工在石材平面上画出线稿,再由石工按照轮廓将空白部分铲刻掉,称“减地刻”。中国的浮雕作品另一重要特点是刻后彩绘,不过时代久远以后,就很难见到其颜色原貌了。
卢舍那大佛(图片/中国绘画艺术网) 晋祠彩塑(图片/洪恩在线)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现有的雕塑文物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的辉煌。《卢舍那大佛》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仅头部就高达4米,是佛教雕塑文物中的灿烂明珠。石窟是佛教建筑之一种,利用山体、山势进行开凿,用于教徒修行、供奉佛像。“卢舍那”是“光明普照”的意思,佛像的雕制受到当时女皇武则天的重视,据说佛像的面容是依照武氏而雕的。唐代雕塑整体感强,精致完美,气势宏大,具有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独特风格。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群像是中国雕塑写实风格作品的精品,它产生于宋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殿内共有彩塑四十余尊,有明确题记,为11世纪作品。彩塑直接表现现实人物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不同身份人物的外形和内心世界,集中反映了宋代妇女的典型形象。这批优秀作品受到后来各朝各代人们的重视,明、清两代都作过重新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文物的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