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雕塑

花の物语· 2011-10-7 02:13 阅读 4008 评论 0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是西汉武帝时期杰出的青年将领,他18岁起领兵作战,24岁病逝,短暂的一生,六次帅兵,大败匈奴,平定西部边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西汉王朝的统一、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武帝曾为其修建府第,他却慨然答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为纪念他生前河西大捷的战功,特在茂陵东侧修建了一座象征祁连山的墓冢,垒石成山,杂植苍松翠柏,境界逼真,墓上散置一批大型石刻,手法简练,气势浑厚,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化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

  霍去病墓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代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之杰作。石刻作品构想超凡,题材多样,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调,意象博大深沉。特别在表现各种动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无不蕴含着饱满的生机,其恣态或腾跃、或宁息,神态万般,各具特色,风格质朴而有灵趣,凝重刚健,恢宏含蓄,力雄风雷,气势浑厚磅礴,有着强列的艺术感染力。表现手法洗练,堪称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以写实与写意并重之优秀范例,表现出中华民族雄厚气质。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高1.68米,长1.90米,历来被公认为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它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使用一人一马对比的形式,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揭示出正义力量不可摧的主题。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似乎象征着当时汉军实力的强大,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拳屈,作狼狈挣扎状,蓬松零乱的须发,更显得惊慌失措,声嘶力竭,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这显然是用以歌颂霍去病将军的业绩,昭示出来犯者的下场。表现技法是运用圆雕、浮雕以及线刻的综合方式,使作品显得朴实、浑厚,题材处理得相当大胆而且巧妙,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概括性。


跃马

  跃马,石刻高1.14米,长2.60米。作品所表现的是一匹转战千里、久经沙场的战马。那修剪得整齐的短鬃,短而尖的双耳,以及惊觉的神态,流露出作者的寓意。马头上仰,似乎在谛听远方传来的声音,注视着前方的动静。右前蹄略微抬起,左前蹄紧扣住地面,后腿正在用力,这是从卧转入起时一瞬间的动作。静中有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伏虎

  伏虎,长2米,宽0.84米,作品刻划出猛虎机警凶猛,随机捕获猎物的形象,全身刻有条纹,显示了皮毛的丰满,轻柔和斑烂,尾稍有力地卷在背上,更增加了活跃的气势。

 
人与熊

  人与熊,高2.77米,宽1.72米。这是一件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以人与熊格斗为题材,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由于过分地局部夸张、紧张而激烈的气氛里颇带幽默情调。石人体形粗壮,高额深目,隆鼻大嘴,耸起双肩,以铁钳般的双手,用力紧抱住一只野熊,熊则狠咬此人的下唇,斗得难解难分,石人被咬的表情,由裂开的大嘴作矜夸,显得有声有色。熊的体形略小,比例较为严谨和对人夸张刻画手法,有明显的对比效果。


卧象

  卧象,高0.58米,长1.80米,宽1.03米。卧姿、前肢盘曲,象鼻斜搭于前足之上,宁静中透出顽皮可爱的神情,头部轮廓采用圆雕手法简练雕凿而成,从整体看去,栩栩如生,不失温驯之感。

  墓前石雕群还有怪兽吃羊、野猪、卧牛、蟾、石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