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字总论 【9.0】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 文心雕龙章句云:‘「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送末」云者,即结煞实字与句读之谓也。故古人谓助字为语已之辞,所以别于连字为句端之辞也。泰西文字,原于切音,故因声以见意,凡一切动字之尾音,则随语气而为之变。古希腊与拉丁文,其动字有变至六七十次而尾音各不同者。今其方言变法,各自不同,而以英文为最简。惟其动字之有变,故无助字一门。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 字以达意。意之实处,自有动、静诸字写之。其虚处,若语气之轻重,口吻之疑似,动、静之字无是也,则惟有助字传之。 助字所传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故助字有传信者,有传疑者。二者固不足以概助字之用,而大较则然矣。传信助字,为「也」「矣」「耳」「已」等字,决辞也。传疑助字,为「乎」「哉」「耶」「欤」等字,诘词也。古籍中参用「兮」「些」「只」「且」诸字,然皆用为有韵之文,而非所施于古文辞也,故不载。 助字中惟「也」「矣」两字最习用,而为用各别。①「也」字所以助论断之辞气;「矣」字惟以助叙说之辞气。故凡句意之为当然者,「也」字结之;已然者,「矣」字结之。所谓当然者,决是非,断可否耳。所谓已然者,陈其事,必其效而已。凡此皆以为句也,而末始言读。②兹先引经籍中诸句有「也」「矣」两字并用者,以明其所以各别之说,而后分疏焉。 [1]论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乃已见者,故煞「矣」字。室之未入,夫子断之,故煞「也」字。 [2]又季氏: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语」「闻」在昔,「矣」字煞之。其人未见,断自于今,「也」字煞之。 [3]又宪问: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而或仁,事之可有者也,尾以「矣」字。小人而仁,理之所必无也,断以「也」字。 [4]又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武之尽美,已见者也,故结以「矣」字。而韶之尽善与武之未尽善,一是一非,乃定论于目前也,故煞以「也」字。 [5]孟离上: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天下之溺,已见者也,煞「矣」字。不援之诘,诘其故也,煞「也」字。 [6]礼中庸: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与不明,已知之事,结「矣」字,贤、知之过,愚、不肖之不及,③断其故也,结「也」字。至「不行也」与「不明也」两「也」字煞读,不在此例。 [7]庄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所好者道」,决其是也,故煞「也」字。「进乎技」者,言已造之境也,故煞「矣」字。 [8]左桓八: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 [9]周语: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 [10]吴语: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子胥曰:‘使死者无知则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见员也?’ [11]史李广列传: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 [12]又信陵君列传: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13]又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14]汉萧望之传:敞备皁衣二十余年,尝闻辠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 [15]三国诸葛亮传: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16]韩原鬼:曰:‘有形而无声者,物之有矣,土石是也。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风霆是也。’——所引诸句,凡决事物之已然者,皆煞「矣」字。凡决其当然者,皆煞「也」字。 [17]左传成公十六年云: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一节,凡句述所见之事者,煞「矣」字;凡答其事之所为者,煞「也」字。夫然,「也」「矣」一字之所别,其大较如是也。 ○1句首「助字」前疑应有「传信」二字。 ○2‘未始言读’,意即暂不谈煞读的「也」与「矣」。 ○3「贤」「愚」「知」「不肖」应为「贤者」「愚者」「知者」「不肖者」。 传信助字九之一 【9.1】广韵云:‘「也」,语助也,辞之终也。’颜氏家训书证篇亦云:‘「也」,语已及助句之辞。’然此不足以概「也」字之变。古人有谓「也」字三用,有用于句末者,有用于句中者,有用于称谓者,盖茨近之矣。①愚谓「也」字所助有三:曰助句,曰助动,曰助实字,以视所谓三用者较为涵盖。 [18]庄子天道云: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节内第一「也」字,助读,所以为顿挫也。第二「也」字,助实字,所以助字也。第三第四「也」字助句,所以表论断也。「也」字之用,尽于是矣,故先为隅举焉。 ○1此指助字辨略。 【9.1.1】也 字助句,大抵助论断之辞气耳。而句之有待于论断者,以表词之句为最。助以「也」字,所以断起词与表词之为是为非也。断其为是者,断词可省。 卷三表词节内云:‘凡决断口气,概以「是」「非」「为」「即」「乃」诸字参于起词、表词之间,而谓之断词。或无断词,则以助字煞之,或两者兼用焉亦可。’①惟句有表词,煞「也」字以决其是者,概无断词参之。其式不一。 ①这段引文,字句与【4.4.2】节原文略有出入。 【9.1.1.1】有以名字为表词者。 [19]孟滕上: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20]又: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所引表词皆名字,而「也」字煞之,以断起、表两词字义之为一,而无「为」「是」诸断词之加焉。此训诂之式也。 [21]又:陈良,楚产也。 [22]又万上:百里奚,虞人也。 [23]史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24]又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5]又: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此传记之式。余同上。 [26]孟滕上: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27]又离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28]又告下: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29]左成十六: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 [30]又僖九:‘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所引皆名字为表词,煞以「也」字,而无断词参焉者也。 至于代字为表词而助以「也」字者,概皆询问代字。经籍习有「何谓也」「何也」「谁也」等句是也。 【9.1.1.2】静字为表词,煞「也」字以决其是者,比比皆是。 [31]礼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2]论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33]孟离下: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34]又尽上: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5]又公下: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36]左文元:君之齿未也。 [37]庄在宥: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抢囊而乱天下也。 [38]又达生: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飮食之闲,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所引「博」「厚」「高」「明」「悠」「久」「上」「次」「一」「众」「非」「未」「可」「过」诸字,皆用作静字而煞以「也」字,以助其决断口气,故无断词参焉。前引诸句,其起词类皆为读。① 更有以长段用如起词者。如汉书赵充国传上留屯十二便,每段结句,各以数目静字为表词,「也」字煞之。如「一也」「二也」以至「十二也」为止,盖犹云各段所论者,乃十二便之「一也」「二也」云云。史记留侯世家记张良借箸筹策,其不可封六国后有八事,曰:‘其不可一也……二也……三也。’至第四节,则曰:‘其不可四矣。’直至第八节,皆以「矣」字为煞者,盖前三节之事,时尚可为也,故煞「也」字,后五节之事,则时已不可为矣,故煞「矣」字。然此乃曲为之说,非实义也。经籍中「也」「矣」两字,有时本可互用者,此其证也。又介字篇论「之」字下所引[七?5]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云:‘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②「难」,静字,而煞以「也」字者,所以决传天下之难。此节诸引,可取观也。 至静字前往往益以「之」字者,所以四之也。 [39]左文三: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 [40]又襄二十九: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周」「壹」「弘」「难」皆静字之奇者也,益以「之」字,则偶矣。说见前。 [41]史记张耳传云: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 [42]韩文上于襄阳书云: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疎也? [43]左传襄二十九年云:不然,何忧之远也?——其句法与前相似。然细味其文,「也」字煞「何」字,不煞静字,犹云:「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戻,何也?」已见询问代字。③不然,「何」字当用如状字矣,所罕见也。 更有以状字为表词,煞以「也」字,所以决其容之如是也。 [44]论语乡党云:恂恂如也∣侃侃如也∣誾誾如也——等句,皆是也。 [45]汉书万石君传云: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欣欣如也,唯谨。——皆此例也。 ○1[31]与[36]的起词非读。 ○2见【7.1.3】节[七?5]例。 ○3此指【2.4.3】节。 【9.1.1.3】有以顿为表词,煞以「也」字,以决其是者。 [46]孟告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诸此表词,皆有偏次先焉。 表词用以结煞一段,往往以「此」「是」两代字为起词,以指前文也。 [47]孟滕上:此天下之通义也。——「此」指上文劳心劳力者之所以治人与治于人也。 [48]汉贾捐之传:人情莫亲父母,莫乐夫妇,至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此社稷之忧也。 [49]汉书鼌错传言兵事书:各段之末,有云:此步兵之地也∣此长戟之地也。云云——诸「此」字皆指上文。 [50]孟告下:无他,疏之也。 [51]又:无他,戚之也。——「疏」「戚」两外动字,「之」,其止词,合之成顿,而为句之表词。 有先以「是」字指上文而明所推之理者。 [52]孟公下: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是货之也」句,即以言所推上文之理也。 [53]又离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54]又梁下: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55]史虞卿列传: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三引同上。「是」字与「是则」同一用法。此种句法,经史习见,故不多引。 【9.1.1.4】有以读为表词,煞「也」字以决其是者。① [56]孟离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犹云「如是皆为孔子所弃之人。」「者」乃接读代字。凡读为表词,类有接读代字者,其常也。 [57]孟离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8]又: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59]左庄三十二: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60]又*二: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 [61]又桓八: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所引同上。 读为表词,而有「此」「是」等字先之者,皆以收束上文或指所推之理也。 [62]孟梁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63]又滕下:是率天下而路也。 [64]又告下:此则滑*所不识也。 [65]又离上: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66]又离下: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67]左隐三: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68]庄至乐: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 [69]汉蒯通传: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功名,此通之所以吊者也。 ——详观引句,凡有「是」字为首者,类无接读代字为之后焉。 间有以「所谓」「此谓」诸语为先,而煞以「也」字者,亦在此例。盖「所」「此」两字后,其继之者或名或读,皆与同次而为之表词者也。 [70]孟滕上:彼所谓豪杰之士也。——「所」指「彼」,而「豪杰之士」与「所」字同次,以「也」字煞之,所以论断其如是也。 [71]又离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两「之」字各指前文,「自暴」「自弃」,各在「谓」字后,与「之」字同次。 [72]史平原君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73]汉蒯通传: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74]又息夫躬传:因下其军诸将军,令匈奴客闻焉,则是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者也。——引内「因人成事者」,「传檄而千里定者」,与夫「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者」三读,皆「所」字同次,「此」字乃各句之起词,而「也」字所以决其是也。 夫然,而「此之谓」「或之谓」「或谓之」诸语之「之」字,亦指前文,正此例也。 ①[63]「率天下而路」,[67]「废先君之举」,[68]「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皆非读。 【9.1.1.5】更有比拟之句,率以「也」字为煞,以决所比之诚然者。 [75]孟离上: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76]又: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 [77]左隐四:夫兵,犹火也。 [78]史平准书: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所谓「犹告」「犹草芥」「犹火」「犹是」者,皆比拟之字,①率煞「也」字,以决其所比之不谬。 [79]孟告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80]又: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81]左隐四: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82]又襄二十九: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83]庄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84]史李斯列传: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 [85]韩送石处士序: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所引比拟之读,皆煞「也」字。其或煞以「耳」「乎」等字,或无助字为煞者,亦时见焉。然终未见有煞以「矣」字者。 ○1此「字」宜作「辞」。 【9.1.2】断为非者,煞以「也」字,在必以「非」字先焉。表词之句,决为非者,式亦不一。有为名者,有为顿者,有为读者,爰各自变量则以明之。 表词为名、为顿。 [86]孟公上: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87]又离上:故曰诚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88]又:孔子曰:‘求,非吾徒也。’ [89]又万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90]论公冶: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91]左桓二: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 [92]又哀十一:不属者,非鲁人也。 [93]史淮阴侯列传: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94]汉赵充国传: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95]又息夫躬传:辩士见一端,或妄以意传着星历,虚造匈奴乌孙西羌之难,谋动干戈,设为权变,非应天之道也。 ——以上所引,其结句或为名,或为顿,皆各蒙以「非」字而煞以「也」字,有如此者。 表词为读。 [96]孟滕下: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97]又公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98]论先进:回也非助我者也。 [99]左隐五: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100]史商君列传: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101]汉贾谊传:若夫束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 [102]吴语: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摄畏吾兵甲之强也。——诸引结句,皆以读为表词,①蒙「非」字以断其不然,煞「也」字以助直决口气,与前节所引辞义相同。 ①[97]「要誉于乡党朋友」,「恶其声而然」,[101]「尊尊贵贵之化」,[102]实忠心好吴」「摄畏吾兵甲之强」,皆非读。 【9.1.3】经籍中有是非两句并置,然先「非」而后「是」者为常,所以明反正之意,以助决断之辞气耳。 [103]孟滕下: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 [104]又万上: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105]又: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106]魏策: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07]汉鼌错传: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108]史信陵君列传: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109]又淮阴侯列传: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110]汉郦食其传: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 [111]又娄敬传:天下莫朝周,周不能制。非德薄,形势弱也。 [112]又息夫躬传:所以遣子侍单于者,非亲信之也,实畏之耳。 [113]韩重答张籍书:虽诚有之,抑非好己胜也,好己之道胜也。非好己之道胜也,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诸引两句,皆一反一正。决非之句,先者为常。句无「也」字为助者,其辞气直贯下句,可通用也。决是之句,两助「耳」字,皆带有决断之意。 【9.1.4】他如言事理之句,有结「也」字者,要皆以论断其然耳。然所为论断者,不一其情。 有断其诚然者。 助动字为坐动者。 [114]孟万上: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 [115]又滕上:禄足以代其耕也。 [116]又万上: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诸引句坐动字,「可」「足」「能」助动字也。夫曰「可得」,日「足代」,曰「能由」,则犹「未可」「未足」「未能」也,煞以「也」字,所以断其「卿」之诚「可得」也,「禄」之诚「足代」也,「路」与「门」之诚「惟君子」「能由」「能出入」也。故曰煞「也」字者,断其诚然也。故句有助动字为坐动者,概煞「也」字,而「可」「足」两字最习用也。 [117]齐策: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 [118]左宣十二: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119]齐策: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 [120]汉刘向传: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似此句法,时见于书,故不多引。 「有」「无」两字,同动字了,其煞「也」字者,与助动同。 同动字为坐动者。 [121]孟离下: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122]又滕上: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123]齐策: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124]左襄二十三:奉君以走固宫,必无害也。 [125]秦策: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无得地之实也。——诸引句,各以「有」「无」字为助动①,结以「也」字,所以论断其所有所无之诚然也。至如 无助动、同动者。 [126]孟子滕文公上云:亲丧固所自尽也。 [127]又公孙丑下云: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 [128]又云:今愿窃有请也。 [129]又离娄下云: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130]齐策云: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131]左传襄二十六年云: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于声子相善也。 [132]又云:楚师轻窕,易震荡也。 ——诸引句内本无助动、同动之字,而所记者或即为言者同时之事,或以明言者心中之愿,结以「也」字者,所以决其诚如是也。 两弗辞连用者。 [133]孟子尽心上云: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两句亦此例也。盖「无」「不」两字,皆弗辞也,连用相消,同乎正意。不然,当列下节矣。是则 [134]左传定公元年云: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 [135]汉书冯唐传云: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 [136]又儒林传云: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 [137]史记自序云: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138]又云: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诸引结以「也」字者,决其然也。而句内「未」「不」与「不」「不」两弗辞互消,正此例也。 ①「有」「无」前既已列为同动字,今又谓‘为助动’,易滋误解。 【9.1.5】有断其不然者。 此节反乎前节,以其所包者广,故别为两节耳。故凡句之坐动而为助动之字,有弗辞先焉者,皆在此例。 助动词为坐动者。 [139]孟滕上:民事不可缓也。 [140]孟公下: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141]周语:大物其未可改也。 [142]左襄二十九: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143]孟滕上: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144]孟离下: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145]左昭五: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覊,弗能用也。 [146]史自序: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147]汉食货志: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48]孟滕下: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 [149]孟万上: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也。① [150]齐策: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151]汉匈奴传: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152]韩策: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诸句之以「可」「能」「得」「足」诸助动字为坐动,而先之以「莫」「不」「弗」「未」之辞者,皆煞「也」字,所以决其不然也。 同动字为坐动者。 [153]孟子梁惠王上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4]礼大学: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55]燕策: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有」,同动字也。「未有」二字相连,或冠句首,或间句中,在间以「之」字,必置于末。其殿以「也」字者,所以断之也,此可与同动节参观。② 至句中有「不」「未」「弗」「无」「莫」「非」诸弗辞,而煞以「也」字者,皆所为断其不然而助其决然之辞气也。 前有弗辞者。 [156]孟公下: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157]左襄三十一: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158]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 [159]左定四: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160]公宣六: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 [161]孟公下:仁智,周公未之尽也。 [162]孟万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 [163]左襄二十六: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亦弗图也。 [164]左襄二十九: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 [165]左昭二十三:苟不能卫,城无益也。 [166]秦策:其道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 [167]孟滕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 [168]庄齐物论: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169]庄秋水: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170]汉司马迁传: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 ——诸引句,皆有弗辞,其殿以「也」字者,不之之甚也。 ○1章云:孟子原文无「也」字。 ○2参【5.7.1】节。 【9.1.6】有断其所以然者。凡言故之句,皆类于此。殿「也」字者,决打趣其故之诚然也。 [171]孟公下: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172]又离上: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173]又离下: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174]左僖二十八: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覊而乘轩者三百人也①。 [175]又襄十四:执莒公子务娄,以其通楚使也。 [176]公隐元: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② [177]燕策: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 [178]秦策: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③。 [179]公隐三: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宗庙社稷主也。 [180]庄知北游:黄帝曰:‘彼其眞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181]史张耳列传: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④ [182]左襄二十九:其出聘也,通嗣君也。 [183]汉司马迁传: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良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84]又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 ——所引言故之句,有「为」「以」「故」各字弁于其首者,有无连字者,要以句意为主。故凡有「是则」「是故」与「是」「此」各字冠句首,而推论所以然者,皆在此例。此等句法,以「也」字为助者为常。 至「以」「为」两字所冠者,有句、读之分。 [185]左传隐十一年云: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 [186]齐策云: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两引,一为「为」,一为「以」,所冠者皆先于正句,则为读,至前文所引,则为句。其详已见连字篇矣。⑤ 又所以然之故,有藉问答之句以明之者,概以「也」字决之。 [187]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188]公隐元: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 [189]又:曷为褒之?为其与公盟也。 [190]榖隐元: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 [191]又庄七:其不曰恒星之陨,何也?我知恒星之不见而不知其陨也。——公榖两传,皆设为问答以解经。榖梁则问答两句,概殿「也」字,而公羊则殿于答句者为常,其问句煞以「也」者,未之见也。此亦其笔法使然耳。 ○1此句亦可以「以」为介字,引进「数」之转词,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即作此解,似较胜。 ○2【7.5.1】节引此例[七?451]以「为」为介字,与此说为连字者异。 ○3此句「以」按文通体系应为介字,参【7.3.2】节。 ○4「为秦益敌」之「为」显然是介字,非连字。 ○5此指【8.2.4.6】节。 【9.1.7】有断其将然者。 [192]孟滕下: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 [193]又离上: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194]又万上: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三引末句煞「也」字者,皆以必将来之事也。 [195]左昭七: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 [196]又僖二十三: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① [197]又桓十三: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 [198]庄庚桑楚: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199]汉伍被传: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糜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所引句煞「也」字者,皆以断其将然也。 ○1此例「其」字可有两解:或为表推语气之助词,或为代词,代被诛之诸侯,「曹其首也」,意为曹将首先被诛。马氏采取前一种解释。 【9.1.8】而谕之使然与禁其不然者亦附焉。 谕之使然。 [200]左僖十五: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 [201]又文元:潘崇曰:‘享江*而勿敬也。’ [202]又哀十二:吴虽无道,犹足以患卫,往也。 [203]又僖二十三: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294]又昭三:君其往也。苟有寡君,在楚犹在晋也。——五引传文,谕令之句,皆煞「也」字者,以其所谕皆将来之事也。 禁其不然。 [205]史曹相国世家:然无言吾告若也。 [206]又: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两引禁令之句,亦煞「也」字,盖所禁者亦未来之事也。 有禁在目前而亦煞「也」字者。 [207]论语先进云: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08]孟子万章下云: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曰「毋吾以」,曰「王勿异」,皆当时事,而煞「以」字者,盖以助其禁令之辞气耳。 然有谕禁之句无助字为殿者。 [209]汉书高帝纪云: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10]庄子山木云: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 [211]史记刺客列传云:子其自为计。 [212]韩文平淮西碑云:曰:‘度,汝其往衣服飮食予士,无寒无饥,以既厥事。’ [213]又云:不可究武,予其少息。 ——以上所引谕令之句,亦未来之事,惟先以「其」字,以状其属望之辞气,而句末无「也」字为殿也。 至禁令之句,则必以「毋」「勿」「无」诸字先之。如: [214]汉书张释之传云:卑之,毋庸甚高论。 [215]又朱云传云: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216]史记淮阴侯列传云: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217]汉书王尊传云:贤为上,毋以富。 [218]又司马迁传云:阙然久不报,幸勿过。 [219]韩文平淮西碑云:凡兹廷臣,汝择自从,惟其贤能,无惮大吏。 ——以上所引,其句末皆无「也」字为助也。 [220]左传*二年云::皆曰‘使鹤!’ [221]汉书李广传云:令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222]又霍光传云: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可当悖乱如是邪!’ ——三引曰「使鹤」,曰「前」,曰「止」,惟以动字以谕其然,而先后并无他字为衬也。 至[223]庄子秋水云: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此谕其往而助以「矣」字者,幸其速往来也。 书经谕令之句,率衬「哉」字,如「钦哉」「往哉」「臣哉」「邻哉」之类,所以勖之也。此因命戒之辞有煞「也」字者,故及之。 传信助字九之二 【9.2】也字助读,其为用也,反乎其助句也。助句以结上文,而助读则以起上文。其起下文也,所为顿宕取势也。盖读、句相续而成文,患其冗也,助以「也」字,则辞气为之舒展矣。夫读之为式,至不一矣,而其可衬「也」字者,约计有四: 【9.2.1】其一,读之为起词也,①有助以「也」字者。 读间以「之」字者。 [224]孟滕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天之生物」一读,而为下文之起词,「也」字助之,而辞气一宕。「使之一本」者,句也。「生物」而「使之」,读、句两者时同,事同,而功用又相通也。此「也」字助读之通例也。起词之读殿「者」字者,则惟言起词为何如之人物,而与下文之功用有绝不相涉者矣。此「也」「者」两字所以助读之别也。 [225]孟告下:鲁之削也滋甚。 [226]又滕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227]又离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 [228]论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229]庄人间世: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 [230]又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231]左襄三十一: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232]又哀十一:二子之不欲战也宜。 [233]周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用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所引诸读,皆殿「也」字,而中间「之」字者,与「也」字相为顿挫者。至如 [234]论语里仁云:君子之于天下也。 [235]孟子梁惠王上云:寡人之于国也。 [236]又万章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 [237]周语云:先王之于民也。 ——诸读,以「之于」二字为坐动②,率皆助以「也」字,而又为起词之读者,常也,已见介字篇矣。③ 读以「其」为起词者。 [238]孟子离娄下云: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239]左传隐元年云: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 [240]又昭七年云: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 [241]又云:其共也如是。 [242]庄子逍遥游云: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43]又齐物论云: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244]又田子方云: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叹也。 ——诸读皆以「其」字为起词者,故无「之」字衬焉。 凡静字有助以「矣」「乎」「哉」诸字以为咏叹者,则其起词之读,助以「也」字者,概后置焉。 [245]论述而:甚矣,吾衰也!——「吾衰也」者,读之为起词也,「甚矣」者,其表词也。今则起词倒置于表词之后,此叹辞之常例也。非叹辞,则起词之读先置。 此[246]《孟子?公孙丑下》所以云: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247]又告下: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248]论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249]又:大哉尧之为君也! [250]左桓一:异哉,君之名子也! [251]史汲郑列传:甚矣,汲黯之戆也! [252]庄齐物论:不亦善乎,在问之也? [253]又在宥:甚矣,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在去之邪!——皆同上。 [254]又大宗师云:古之眞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255]韩送齐皥下第序云: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所引「与乎」「张乎」以及「坦乎」「确乎」皆同上,可视同表词。以为状词,则冠于一读之首,似非其所。 又有与此种句法相似者。 [256]孟子梁惠王上云:如之何其使民斯民饥而死也?——犹云「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如之何」也。 [257]又告子下: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258]又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以我为爱也! [259]又: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60]左传成二年云: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261]韩文原道云: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诸句,皆此类也。 有起词系以一读而为决辞者,④亦在此例。 [262]史货殖列传:淸,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263]史留侯世家: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 [264]汉杨恽传: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265]公宣六:子,大夫也,欲视之,则就而视之。 ——曰「淸」曰「黥布」曰「妇」曰「子」,皆名之为起词也,⑤曰「寡妇也」,曰「天下猛将也」,曰「赵女也」,⑥曰「大夫也」,则皆加读而为决辞。 [266]庄子逍遥游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节,与此正同。「野马也」,公名为起词,而助以「也」字也。「尘埃也」,加读也,下为表词之句。 统观以上诸引,可见读为起词之变止矣。 ○1[240]「其将死也」一读前有「及」字,非起词。 ○2【7.1.4.2】节说:‘凡读于起词、坐动之间,间以「之」字,一若缓其辞气者然’,举[七?47]‘仁之与义,敬之与和……’为例,以彼例此,则此处只应以「于」为坐动,不连「之」字计入坐动之内。 ○3此指【7.2.6】节。 ○4上语殊嫌牵强。以[262] 为例,既已以「淸」为起词,则「寡妇」单独不成一读,合上「淸」字方成一读,但说此读是「能守其业」等等之起词,则又难通。下三例仿此。又,此处所说「决辞」,其意近于现在之「判断句」,与【4.4.2】节的「决词」不同。 ○5⑥ 「曰妇」与「曰赵女也」原夺,盖此例后加,忘在解说中补入。 【9.2.2】其二,读之记时记处也,有助「也」字者。 [267]孟公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及其更也」者,记时之读也。 [268]又: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当在宋也」者,记处之读也。似此句法,经史最习用之。 [269]左僖二十二: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70]又昭七: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 [271]史货殖列传: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 [272]吴语: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273]论卫灵: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74]左僖三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75]又隐四: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 [277]韩张中丞传后叙: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诸引中记时者居多。 【9.2.3】至言故之读,有助「也」字者。如: [278]孟子告子上云:以其郊于大国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① [279]左传三十三年云: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 ——「以」与「为」皆为连字,以其所连者辞气未完,故为读。若置后以为殿,则成为句,已详于前。② ○1孟子告子上云:‘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又云:‘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马氏误合为一句。章氏失校。 ○2此指【8.2.4.6】节。 【9.2.4】其三,读之为悬设也,有助「也」字者。 [280]孟万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非义」「非道」,皆悬设之辞。 [281]孟滕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设为「男冠」「女嫁」以申其礼也。① [282]孟子梁惠王上云:诚如是也。 [283]又万章上云:信斯言也。——皆假设之读而助以「也」字也。 [284]左桓五: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285]魏策: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汝殉者。’臣必不为也。 [286]庄田子方: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287]又徐无鬼: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② [288]韩原道: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289]又祭十二郎文: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290]齐语云:夫是故民皆勉为善。与其为善于乡也,不如为善于里;与其为善于里也,不如为善于家。——「与其」云云者,设譬之读也,故亦先置。 [291]又僖五年云: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读也而后置,亦谓之倒文。然句读虽倒,而辞意不拗,考之古籍,亦仅见矣。 ○1杨云:「冠」「嫁」所以记时,非为悬设。当属于上条记时节中。 ○2「风之过河也」「日之过河也」,皆记时之读。 【9.2.5】读有助以「也」字而承以「而」字者,转折之句也。① [293]孟万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害己也」一顿,「而」字承转一折。 [294]又告下: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 [295]左襄二十九: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 [296]秦策: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 [297]庄逍遥游: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犹代子。 [298]又德充符: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299]又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300]又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戳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301]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02]史货殖列传: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303]又: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304]又李斯列传: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305]又淮阴侯列传: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诸引「也」字后接以「而」字,无非为顿挫文势耳。用附于此,以见「也」字助读之为用不穷有如此者。 ①[299][305]非转折句。 【9.2.6】其四,读之承动字也,有助「也」字者。① 动字相承篇内言,凡动字或记官司之行,或言内情所发之行,概承以读,而以「也」字为助者,常也。 [306]孟公下: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见」者,目所司也。「王之敬子」者,「见」字之承读也。助以「也」字者,决言所见之诚然也。其二句同此。惟承读置在句后,不若前三式之读之必先置也。 [307]又滕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308]又离下: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 [309]又尽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乡愿,恐其乱德也。 [310]左昭元:子姑忧子晳之欲背诞也。 [311]又宣十二: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车逆之。 [312]又昭三十: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 [313]又隐九: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 [314]又桓十三: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315]又僖二十四: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 [316]又襄二十一:祁惧其讨也,愬诸宣子曰。 [317]又: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 [318]汉张陈传: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 [319]史信陵君列传:秦数使反间,*贺公子得立魏王未也。 [320]又答李翊书: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诸引承读,皆助「也」字,可与动字相承篇参观。② ○1此处「也」字助全句,非仅助上承动字之读。 ○2参【5.13.2】节。 「也」助实字 【9.3】「也」字助实字。凡实字之注意者,借助「也」字,则辞气不直下,而其字有若特为之揭出矣。助字中之助实字者惟「也」字,余只助句、助读而已。而实字借助于「也」字者,不一其类。 【9.3.1】公名有助以「也」字者。 [322]孟公下: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士」公名,而助以「也」字,一顿,以指注意之所在。名字篇已言之矣。① [323]又滕下: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② [324]左庄二十八: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 [325]又僖二十八: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③ [326]公僖四:楚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国。 [327]庄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28]又: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329]又天道: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诸引内,曰「鹅」,曰「舞」,曰「盟」,曰「役」,曰「夷狄」,曰「鸟」,曰「人」,曰「臣」,诸公名皆助「也」字,借此一顿,特地指出,方接下文,此所谓顿住起下也。凡「也」字助字,皆此义也。 ○1此指【1.5.3】节。 ○2「也」字助「其母杀是鹅」,非仅助「是鹅」。 ○3第二「也」字助「晋于是役」,非仅助「是役」。 【9.3.2】本名有助以「也」字者。 [330]论公冶:赐也,非尔所及也。 [331]又先进: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332]又:回也,非助我者也。 [333]孟万下: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 [334]左襄二十一: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① [335]又隐十一:吾将使护也助吾子。② [336]又昭二十八:吾与戎也县,人其以我为党乎! [337]又哀十一:须也弱。 [338]公襄二十九: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339]公庄三十二:鲁一生一及,君已知之矣。庆父也存。 [340]庄大宗师:丘也请从而后也。——诸本名后,助以「也」字,与公名助「也」字者同义。 名字助以「也」字,当重读,经生家即解以假设之辞。不知字经重读,则文势一顿,即有含而未伸之意。其有假设之辞者,势也,非字也。 [341]左传文公七年云: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子」,公名也,助以「也」字而承以「才」字,读之,自觉有含意未伸者矣。 [342]又宣四年云: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椒」,本名,助以「也」字,义同上。 又凡「也」字所助,其所指之事,不在当前,即在将来,从未有助夫已往之事者。助已往者,惟「矣」字为然。前两引,一曰「此子也才」,一曰「椒也知政」,皆指将来之事,犹云「此子异日而竟才」也,犹云「他日椒如知政」也云尔。 ①②[334][335]字所助为读,非仅助「虎」与「护」。 【9.3.3】其余实字,有助「也」字者,要皆藉以停顿而引起下文也。「也」字助静字者,惟为论断其是非而已。 [343]孟子离娄下有云: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中」「才」两静字,而助以「也」字者,是犹云“子弟之德本中也,而以不中养之;其能本才也,而以不才养之」也。①是则「也」字仍有论断其为「中」为「才」之口气。然则「也」助静字,不为读,不为句,而惟以助其停顿之势者,未之见也。 「也」字助代字,经史中仅见。 [344]庄子人间世云: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予」,指名代字,助以「也」字,所以顿住而起下也。然此乃仅见之句。询问代字助「也」字者,「何」字而已。②详见询问代字篇。③ 「也」字助动字,所以直指其动字之行,其为用也同乎名。 [345]孟子滕文公上云:夫泚也,非为人泚。——「泚」内动字也。「泚也」者,所以解其动字之行,而用如名字之为起词也。 [346]论卫灵: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347]庄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48]又知北游: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349]韩五箴:行也无邪,言也无颇。 [350]又,从也为比,舍也为仇。——诸引内动字,助以「也」字,皆可视同名字。 「也」字有助静字而成为状字者。如「今也」「昔也」之类。④ [351]庄子山木云: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虚而今也实。 至[352]论语:必也使无讼乎。 [353]又雍也:必也圣乎。——所谓「必也」,亦视同状字。 [354]左传昭十二年云:仲尼曰:‘古也有志。’ [355]论语阳货云: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同一「古」字,一助「也」字,一助「者」字,而有不可互易者,盖助「也」字有低徊咏叹之意,而助「者」字则惟直陈其已事而已。至叹今日之亡,故又助以「也」字者,此也。 ○1章云:赵岐孟子注云:‘中者,履中和之气所生,谓之贤。才者,是谓人之有俊才者。有此贤者,当以养育教诲不能,进之以善,故乐父兄之贤以养己也。’马氏解误。 今案:「中」「才」这里都用作名字,指道德质量好的人和有才能的人。 ○2询问代字可助以「也」字者不仅「何」字,「谁」字亦有其例,如左传成公九年:‘南冠而絷者,谁也?’类此者古籍中常见。 ○3此指【2.4.3.1】节。 ○4「今也」,此处解作‘「也」助静字而成为状字者’,意即「今」为静字,「今也」方是状字。但【6.4.2】节云「今」‘可列为状字’,【9.7】节亦云「今者」为‘「者」助状字’。 传言助字九之三 【9.4】矣,传信助字也。说文谓之‘语之辞’,而柳州又谓之‘决辞’,则与诸传信助字无别。「矣」字者,所以决事理已然之口气也。已然之口气,俗间所谓「了」字也。凡「矣」字之助句读也,皆可以「了」字解之。 「矣」字之助句与助读也无定式,惟视所助者之所置耳。所助者置诸前,辞意未足,则未读,置诸后而辞意已完,则为句。 【9.4.1】「矣」字助象静字以成句者固多,而以读为起词者,尤习见也。 [356]孟公下: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小矣」「近矣」者,犹云「卿位之非小与齐滕之非近,亦既章章明矣。」此所谓已然之口气也。「小」「近」两静字,皆助「矣」字。 [357]又离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358]论子路: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359]左昭元:小旻之卒章,善矣。 [360]又: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 [361]榖僖十:吾君已老矣,已昏矣。 [362]庄知北游: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363]史管晏列传:今者妾观其志,志念深矣。 ——诸引助「矣」字者义同上。而其所以皆成为句首者,以其置于句末,而辞气已足故也。 【9.4.2】以读为起词者。 [364]孟公上: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远矣」者,煞句也。「远」者何也?「夫子」之「过孟贲」也,此读之为起词也。 [365]又公下: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366]论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367]又里仁:以约失之者鲜矣。 [368]左哀二十五:是食言多矣。 [369]又十一:鲁之羣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 [370]庄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① [371]论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372]史萧相国世家: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 [373]汉张敞传:吾为是公尽力多矣。 [374]史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 [375]又日者列传: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376]又信陵君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77]又项羽本纪赞: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378]又: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379]又五帝赞: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380]又: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 [381]秦策: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382]韩重上张仆射书:以击球事谏执事者多矣。 [383]又:然则球之害于人也决矣。 ——诸引皆象静字,煞以「矣」字为绝句,而其起词则无一之非读也。此种句法,凡以为论议也。 ○1此句起词为「君」,非「君自此」,故起词非读。 【9.4.3】「矣」助感叹句。 [384]论学而:鲜矣仁!——犹云「仁鲜矣」也。以其为感叹之句,故倒之。 [385]庄子田子方云:远矣全德之君子! [386]书经牧誓云:逖矣西土之人!——两句皆此例也。 其以读为叹句之起词者,尤数见也。 [387]公羊庄公十二年云: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也!——此例已前见矣。① 助字内惟「矣」「哉」「乎」「欤」四字有用此式者。 ○1见【9.2.1】节[245]及[247]以次诸例。 【9.4.4】以上「矣」字之助象静,皆置句末,故谓之句。而同一助也,置于先者则为读。 [388]左昭三:姜族弱矣,而*将始昌。——「弱矣」者,象静之助以「矣」字也,承以「而」字,则前此者辞气未完,所谓读也。 [389]荀子荣辱: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 [390]左襄十四:武子所施没矣,而黡之怨实章。 [391]又昭七: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施又大,所冯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 [392]又昭十五:子亦长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子请。 ——诸引「矣」字后承以「而」字,皆同上。 【9.4.5】「矣」字助滋静字以成句者,①凡以记时之久暂,或以记数之如干也。 [393]论季氏: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五世」「四世」者,记历时之数也,煞以「矣」字者,决已然之口气也。此种句法,记时者多。 [394]孟梁下: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395]又滕下: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 [396]史李斯列传: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397]齐策: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398]史淮阴侯列传: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 [399]又平原君列传: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 [400]汉司马迁传: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榖下,二十余年矣。 [401]又赵充国传:今天子遣赵将军来,年八九十矣。 [402]韩与陆员外书:其足迹接于门墙之间,升乎堂而望乎室者,亦将一年于今矣。 [403]又郓州溪堂诗序:上之三年,公为政于郓曹濮也,适四年矣。——诸引惟孟子两句言人物之如干,余记时耳。而记时诸句,已极用法之变。又诸引皆以绝句,故谓句。至如 [404]史记李斯列传云: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天下之半」者,记分数。 [405]庄子养生主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十九年」者,记时,「数千牛」者,记物。 [406]左传庄公十四年云: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十四年」者,记时。 诸引皆助以「矣」字,而承以「而」字,则又为读矣。 此所谓诸煞「矣」字者,其读句之别,惟视所置之先后耳。 ○1本节所标明为是「矣」助滋静,但引例中「矣」字所助大多非单个滋静,而为滋长静加名。 【9.4.6】句读之述往事者,「矣」字助之。「既」「己」等状字,加否无常。 助句,不加「既」「己」等。 [407]孟公上: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而齐有其地矣」者,犹云「而齐已有其地矣」也。「矣」字之助,已寓「已」字矣,下句仿此。 [408]左僖二十八: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尽知之矣。 [409]又僖三十二: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410]又文十七: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 [411]又文十八:夫莒仆,则其孝敬,则弒君父矣;则其忠信,则窃卖玉矣。 [412]又成十六:初陨师徒者,而亦闻之矣。 [413]周语: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414]史酷吏列传: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孙尊官,家訾累数巨万矣。 ——诸引,皆述往事。其助「矣」字之句,虽无「已」字,而其意已隐寓矣。 助句,加「既」「已」等。 [415]孟万上: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 [416]左僖三十: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417]孟告下: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 [418]左宣十一: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罪已重矣。 [419]齐策:谋成于堂上,而魏将已禽于齐矣。卫橹未施,而西河之外已入于 秦矣。 [420]赵策: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 [421]又: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 [422]史刺客列传: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423]汉食货志: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424]齐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① [425]赵策: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 [426]孟告上:牛山之木尝美矣。 ——诸引皆述往事也,其绝句助「矣」字外,复蒙「既」「已」「固」「尝」各字,而辞气益复阐缓矣。 同此句法也,先置则为读,而「既」「已」各字之有无,与「而」字之承否无别也。 无「既」「已」先之。 [427]左成二:齐疾我矣,其死亡者,皆亲昵也。 [428]庄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429]越语: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 [430]史虞卿列传: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② [431]楚策: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 [432]汉郑吉传: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433]韩潮州谢表:高祖创制天下,其功大矣,而治未太平也。太宗太平矣,而大功所立,咸在高祖之代。 ——诸引「矣」字,述往事无「既」「已」状字为先,句法同前。以其先置而辞气未足,则为读。至承之者,则有有「而」字者,有无者,而与「矣」字所助之所以为读者无涉也。 助读,有「既」「已」先之。 [434]左僖二十八: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435]左文七: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 [436]吴语:吴既攻矣,将夹沟而*我,我无生命矣。 [437]史游侠列传: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438]庄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途乎? [439]汉高帝纪: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440]又贾谊传: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 [441]越语: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 [442]左僖三十;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443]赵策: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 ——诸引同上,皆读也,所异者有「既」「已」等状字先之耳。 [424]「三窟已就」述往事,「君姑高枕为乐」说未来,「矣」字助全句。 [430]「请听子割矣」说当前事,非述往事。 【9.4.7】「矣」字间助设事之读者。 [444]论语云: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45]中庸云: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46]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三节,设事之读,皆助「矣」字者,犹云「浸假而已有此矣」也。 【9.4.8】言效之句,率以「矣」字助之。 [447]孟梁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民」之「引领望之」者,「不嗜杀人」之效也,故煞以「矣」字而蒙以「则」字。兹有不可不辨者二:一、言效之句,概有连字先之。①其连字则「则」「斯」「而」诸字不定。连字篇各字下,已详言之矣。论语习用「斯」字,孟子间用之,后此用之者仅矣。二、「矣」字者,决已然之口气也,而效则惟验诸将来。「矣」字助之者,盖效之发见,有待于后,而效之感应,已露于先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