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中华文化 中国书画 查看内容

历代书画-魏晋行书与“二王”

2013-1-12 15:56| 发布者: 金色的记忆| 查看: 1329| 评论: 0

摘要: 王羲之 兰亭序行书是介于真(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其实用性和艺术表现使得它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显赫地位。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书法的基本功。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简化了楷书 ...


王献之 中秋帖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则主要发展了“行草”的体格。据说,他自幼刻苦聪颖,其书法之秀美,大有超过其父的势头。他认为章草虽好,但总有些拘谨,这跟泥于古法有很大关系。事贵变通,王献之因此在盛名的父亲后又独树一帜,在行楷和草书外,确立了行草的式样。王献之的行草,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间,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伏游,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其行草代表作有《中秋帖》、《鸭头九帖》、《新妇地黄汤帖》等。《中秋帖》是“三希之一”,用笔洒脱流利,随意中书写,而神韵自得。

  实际上,在王氏一门中还有一件珍贵的墨迹,就是王珣的《后远帖》。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子,其书法被评曰 “东晋风流,宛然在眼”。乾隆帝极珍爱此帖,将其与羲之《快雪时晴帖》、献之《中秋帖》同藏于养心殿书房,并称此处为“三希堂”。三希由此名噪天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