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明伦堂 大家说 查看内容

滕文生: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与发展的历史概况

2017-9-6 00:22| 发布者: wxZX5g| 查看: 2241| 评论: 0|来自: 腾讯网儒学频道

摘要: 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与发展的历史概况 滕文生   据1485年朝鲜编写的《东国通鉴》记载,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周时的箕子就率领五千人入朝鲜,中国的诗书礼乐皆从而往焉。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燕、 ...

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与发展的历史概况


滕文生

  据1485年朝鲜编写的《东国通鉴》记载,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周时的箕子就率领“五千人入朝鲜”,中国的诗书礼乐“皆从而往焉”。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燕、齐、赵等地的人们多有前往朝鲜半岛者,他们把中国的物质文化和儒家的礼乐文化也带到了那里。到了西汉时期,儒学的经典著作《论语》传到了朝鲜半岛。从那时起,在其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同朝鲜半岛在儒学文化上的相互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
  
  在中国西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于公元372年建立太学,施行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到了中国隋唐时期,朝鲜半岛经历了由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分立到新罗的统一。在统一前的高句丽,由中国传入的典籍就有《五经》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当时的百济也由中国传入了“《五经》、子、史”。在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以后,儒学文化继续在半岛传播。公元682年,新罗设立“国学”,对学生教授《五经》和《论语》。新罗国王亲自到“国学”听讲,唐玄宗称其为“君子之国”。737年,唐玄宗还派遣一个叫邢璹的学者出使新罗,主要任务就是去讲授儒学经典,并使那里的人们了解中国的“儒学之盛”。在新罗统一时期,朝鲜半岛到中国的留学生日益增多,仅837年一年前往唐朝的留学生就多达200多人,参加过唐朝科举考试并贡科及第者58人,他们回国后对推动儒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最有名的留学生是崔致远,他在唐朝为官多年,回国后成为朝鲜半岛的儒学大家。
  

 

 

崔致远像(资料图 源自网络)


  
  在中国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时期,朝鲜半岛经历了由“新罗统一时期”到“高丽统一时期”的转变。高丽太祖王建于公元936年统一朝鲜半岛后,重视兴办学校,以教授儒学经典为主要内容;其后的光宗推崇以儒治国,在中央设“国学”,地方建“乡校”,并推行科举考试;成宗曾多次派人到中国北宋的国子监学习儒学典籍,并于公元992年建立国子监,这就是后来的成均监、成均馆,成为儒学教育和研究的专门机构;睿宗亲临国子监主持讲经,开尊经讲学之风。整个高丽朝时期,奉行“以民为本”、“政在养民”的以德治国思想。安珦、白颐正、李齐贤、李穑、郑梦周、郑道传、权近等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儒学名家。1290年,安珦从中国将《朱子全书》的抄本带到朝鲜,从此理学思想逐渐成为朝鲜半岛上儒学教育、研究和践行的核心内容。
  
  公元1392年,李成桂建立了朝鲜王朝,实行以儒立国的指导思想。此后朝鲜王朝的历代君王都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将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奉为治国理政的圭臬。在朝鲜王朝的五百多年间也是名儒辈出,金宗直、郑汝昌、赵光祖、李退溪、奇高峰、成牛溪、李栗谷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坚持发展同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具有朝鲜半岛特色的儒学教育、儒学研究,并将具有自身特色的儒学思想应用到国家、社会治理和个人修养中去,在朝鲜半岛早已成为传统并传承至今。(本文摘自国际儒学联合会滕文生会长在“当代儒学文化的传播与践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七次普及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