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气
- 元宵节:中式狂欢节情人节
-
2月9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热闹程度堪称中华民族“狂欢节”。 元宵节: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 ...
-
2011-10-8 19:35
- 清明节渊源
-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
-
2011-10-8 19:34
- 清明诗句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
2011-10-8 19:34
- “夏至节”的历史变迁
-
夏至,是我国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后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它在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夏至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也是发生病虫害、水旱灾害最频 ...
-
2011-10-8 19:32
- “七夕节”起源
-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 ...
-
2011-10-8 19:32
- 七夕节的别称
-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 ...
-
2011-10-8 19:31
- 七夕节的常见习俗
-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
-
2011-10-8 19:31
- 正月初三花山节
-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 ...
-
2011-10-8 19:30
- 十月初一送寒衣
-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 ...
-
2011-10-8 19:30
- 闲话中国鬼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
放水灯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
-
2011-10-8 19:29
- 全国各地中元节习俗
-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纸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 ...
-
2011-10-8 19:28
- 南通立夏
-
立夏那天,南通时兴孩子胸前挂蛋。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散瘟布疫,孩童胸前挂蛋者最甚。女娲闻讯,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承认,立夏之日,凡孩童前挂蛋者一律不得伤害。传说虽无从稽考,但这天孩子母亲总 ...
-
2011-10-8 19:28
- 江孜达马节
-
达玛节是西藏江孜地区藏族独具风格的传统节目,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达玛”藏语意为跑马射箭。每年藏历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江孜藏族群众便聚集在宗山脚下,进行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和比赛,一般庆祝 ...
-
2011-10-8 19:27
- 河南“灯节”习俗
-
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河南灯节饮食颇多讲究,豫西喜蒸制糖包馍、枣花馍以及祈福避邪的馍形,诸如谷穗、麦穗、猪头、刺猬等。大部分地方还要炸油饼、面角,信阳各地 ...
-
2011-10-8 19:26
- 果子节与兔爷摊
-
中秋节正逢各种水果成熟上市的时节,是个果子秋,所以有的老北京人直接称它是“果子节”。 《京都风俗志》载:中秋节“前三、五日,通衢大市,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如:桃、榴、梨、枣、 ...
-
2011-10-8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