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明伦堂 大家说 查看内容

高士涛:关于当前中国儒教自身发展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10-7 05:10| 发布者: xfzq05jes66| 查看: 1892| 评论: 0|来自: 第六屆国际儒学大會暨第三届国际儒教大会

摘要: 【第六屆国际儒学大會暨第三届国际儒教大会論文】 关于当前中国儒教自身发展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士涛 作者簡介:高士涛,字清英,号渤海儒者。1966年10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 ...

【第六屆国际儒学大會暨第三届国际儒教大会論文】

关于当前中国儒教自身发展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士涛


作者簡介:高士涛,字清英,号渤海儒者。1966年10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系研究生课程班。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历届河北正定释奠礼发起人,明道书院主持。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河北校友会副会长、美国美中艺术家联合会顾问。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书协会员、河北省书协理事、河北省直书协副主席、河北省美协会员、河北省音协常务理事、渤海琴社社长。


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复兴,中国儒教的重建工作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西方狭隘的宗教定义,曾得出儒释道不是宗教的结论。佛道教界花费了几十年的学术周折,才得到了“宗教”一词的认定,获得了“宗教”的合法席位!而儒教却随着传统国体政体的消失而没有了群体,没有了争取合法席位的担当者。在这些前提下,儒教“是教非教”的困扰和尴尬就落在了学术界的头上。
从中国文化立场上讲,儒释道三教的确不是西方宗教概念所能涵盖的那种宗教。但是,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要想把三教中最受冷落的、中华民族最根本信仰的儒教,恢复、保存和延续传承下去,屈尊而下,以“宗教”面貌出现,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权宜之计。故凡我儒教中人,可以不去管那些“是教非教”耽误时间、消耗精力的无谓争论。应当起而行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勇于承担,从头再来,携手向前,这才是我辈儒者所应持有的精神和态度。
近十年来,各地的读经、讲座、办学、民间祭孔等活动逐渐增多,呈现出一派儒教复兴的景象,值得欣喜。然而,在看似热闹的表层下面,却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读经被异化、祭孔被戏化、儒行表面化、儒学偏执化,以及国学去儒化等等,不一而足,这又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儒教文化百年断代的必然后果,也是被现代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必然后果,同时也是当代人没有真正塌下心来好好学习儒教文化的必然后果,更是我们这些自命为儒者没有真正负起担当之责的必然后果。
当今中国儒教复兴事业,正处于幼苗发枝的生长期,要剪去这些旁出无序的杂枝杂杈,改变和扭转这些不良现象,使其能够积极向上的茁壮成长。就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自身素质,以点带面,由内向外,才能形成合力、移风易俗、化导社会,以至止于至善大同。所以,对于当前正处于恢复生长期的中国儒教而言,为了有个良好的开端,为了能够正常、健康、有序的稳步前进和顺利发展,应该开始注意并亟需着手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儒教的“自身建设”问题!
加强中国儒教自身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信仰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风建设、道场建设。其中:信仰建设是核心,因为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内在的精气神,六神无主,没有凝聚力;人才建设是根本,没有人才,复兴儒教事业就无从谈起;组织建设是支撑,有了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系统,才能支撑起儒教复兴的大业;制度建设是基础,要用制度来管理规范人和事,用制度来规范儒教事业恢复和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学风建设是关键,正确的学术研究导向,关系着儒教健康发展的前程;道场建设是保障,必须建立属于儒教自己的活动场所,有了真正属于儒教自己的地方,才能保障儒教复兴大业的顺利进行。
下面仅就这六种自身建设,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大德方家。


一、信仰建设
当前中国儒教自身建设,首先要抓的就是信仰建设!
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或者信仰什么主义,每个人都要有一个信仰。没有信仰就没灵魂,没有精气神,像行尸走肉一样,是很可怕的。西方人经常指摘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与其他宗教一样,信仰建设是儒教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真正核心。作为一名儒者或者一名儒家文化爱好者,都要从内心生起儒教的信仰,不能只是做学问而已。要将儒教信仰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条,以儒教信仰为归止,一切都要围绕儒教信仰这个核心来进行。倘若一个自我标榜是儒者或是儒家文化爱好者的人,倘若根本没有对儒教的信仰,是走到哪里都说不过去的一个大问题。所以,信仰建设是儒教自身建设的核心,更是儒教复兴大业首先要抓的一个头等大事。
两千年来,儒教信仰曾是中国人一生追求的精神核心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人的灵魂归止所在。礼敬父母、礼敬祖先、礼敬天地、礼敬圣人、礼敬师长等等,都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别样!所以中国古代的儒教信仰根本不存在什么皈依不皈依的问题。我们看:历史上无数为了达到道德修养极致而择善固执的孝悌贤良,无数为了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贞节义,可以说无一不是儒门中人,无一不是儒教中人!这是稍微懂得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的常识,这就是儒教信仰!人们只有在失意的时候或者有其他想法的时候,才转向去皈依佛道二教或者其他宗教。但是当他们一旦有报效家国的机会来临时,这早已经融入血液、世代相传、与生俱来的儒教信仰便又会重新的流动和沸腾起来。所以,无论你承认与否,历史上中国人的这个儒教信仰可以说是唯一根本的信仰,这信仰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人的儒教信仰日趋淡薄以至于无。然而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传统文化开始得到慢慢的复苏,这就是早已融入到中国人血液中的儒教信仰在发生作用的一个例证。
这刚刚复苏的信仰的气息和脉搏目前来讲还非常的微弱,甚至是非常的脆弱。因为毕竟经过了百年的严重创伤和断层,失血过多。所以,要想恢复和重振儒教信仰,还必须要经过一个输血调整、补充营养的漫长的恢复期。
怎样输血调整、补充营养?就是要不断的提醒和强化儒教信仰意识,使每一位儒者和爱好儒家文化的人,乃至每一位中国人,重新流动起已经停滞百年的血液,重新树立这世代相传的根本信仰。
说到信仰,佛道伊天基等宗教的信仰建设就做得很好,值得借鉴和学习。他们诵经礼拜、奉献供养、慈善义举、友爱同修等等,都做的很到位、很虔诚。每当看到这种情况,对比于我们的儒教,内心就会产生无限的感慨!我们渊博深厚的儒教,在刚刚复苏的今天,多么需要这种发自内心的信仰啊!
对于儒教信仰建设,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修为:
要以至圣先师为归止,以五经四书为依止,以至善大同为终极,以格致诚正为内功,以修齐治平为外用。其它诸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儒教道德都是儒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去信仰、去奉行。依此修为,每个儒者或儒学爱好者都能逐步地锻炼成为一个坚定的儒教信仰者。此外,作为一个儒教信仰者,还要具备一种内在的宗教情怀和弘深愿力。而作为上层的儒者,更要具备一种宗教家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信仰建设是中国儒教自身建设的核心,信仰建设做好了,就能够形成良好的道风学风,就具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新气象。信仰建设不只是当前中国儒教恢复初期应该着重抓的核心建设,更是中国儒教未来发展常抓不懈的核心建设,每一位儒者都应该重视起来、并积极行动起来:抓住这个核心,坚定儒教信仰。


二、人才建设
人才建设是一个事业发展的根本,没有人才,任何事业都罔谈发展!百废待兴的中国儒教,更是如此。
加强人才建设,大力培养合格人才,是关系中国儒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中国儒教自身建设与恢复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根本任务。
儒教事业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有儒教信仰的人才,更需要有信仰坚定和为这个事业无私奉献的人才。
百年淡薄的儒门,人才非常奇缺,尤其是有儒教信仰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奇缺。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用好人才,都是儒教事业恢复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
培养人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求我们培养人才的人才,也就是我们的师资队伍,应该首先具有坚定的儒教信仰、高尚的道德修为、正确的儒教学识、迫切的育才愿望、仁厚的惜才情怀、科学的教学计划、优质的教学质量、高超的管理水平。强将手下无弱兵,青出於蓝胜于蓝。有了合格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儒教后继人才。
2、培养人才的途径
(1)、老中青传帮带的方式。一些曾受过传统教育的儒门长者、耆宿还健在,请他们出来,贡献智慧,发挥余热,将传统教育方式传承下去,把中青年后继力量提携起来。
(2)、专业院校广开学路的方式。大学里的孔子研究院、国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等机构,除了招收正式学历的大学生、研究生外,还要经常举办一些面向社会的儒学短期班、研修班,并经常开办儒学讲座等,或者走向社会去举办讲座,多方面、多渠道的培养人才。
(3)、民间力量办学的方式。民间人士举办的书院、私塾、读书会、乃至义塾等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此外,还要参照佛学院、神学院等形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设专门的儒学院,进行系统的教学,以培养专门的儒教后继人才。
3、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要培养信仰坚定的人才,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人;培养善心善行的人才,没有善心善行的人是冷漠无情的人;培养胸襟广阔的人才,心胸狭窄的人是不能与人共事的人;培养大公无私的人才,私字当头的人是不顾集体的人;培养博学多能的人才,专治一隅的人是眼界不宽的人;培养锲而不舍的人才,知难而退的人是做不成事业的人。
还要培养承道统、继绝学的儒教型人才,讲奉献、重实践的修道型人才,会讲经、能弘道的师者型人才,儒为本、兼他学的研究型人才,精管理、通交际的行政型人才,懂经济、擅经营的儒商型人才等等。
4、人才的使用
参照古代选人用人的宝贵经验,借鉴社会上人才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选人用人的科学、民主的有效机制,建立人才数据库,合理的配备和使用人才,把人才用到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引进优秀人才,为儒教事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保障良好畅通的血液循环。


三、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有了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系统,才能支撑起儒教复兴大业。
在古代,儒教与传统政体并存,儒教组织即是政体组织。如今时代变了,传统政体没有了,所以儒教事业要发展,就必须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的独立的儒教组织架构体系。
1、教会组织建设
在现代社会,儒教屈尊而下之作为宗教出现,已是客观发展的一个必然现实。既然是现实,就必须正视和积极的去面对他,这才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何况中国儒教历来就修身立德、爱国利民的,更是当代弘扬中华文化工作中的最重要的基础力量,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没理由不去扶持他、维护他。
作为儒教本身来讲,要想恢复和重建,要想在弘扬中华文化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力量,应该参照其它宗教的组织形式来建立自己的教会组织。有了组织,就能够及早的进入工作状态,就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关于教会的组织架构,除了参照其它宗教外,还要有儒教自己诸多独特的构成。而组织建设也要因时因地,根据客观情况,有步骤、有方法的进行,这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实践和摸索。
有了教会组织,就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工作班子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经费来源,有法人资格,有正常开展会务的实体。工作人员的任用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要爱国守法、信仰坚定、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具有一定儒学水平和办事能力等条件。
2、儒者队伍建设
在儒教重建、儒门重组的今天,教会组织建设而外,还要逐步建立起一支有信仰的儒者队伍。
在儒者的队伍中,要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尊者以坐镇方向;要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能者以执掌大局;要有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勇者以执行工作;还要有践行孝悌、善行儒行的信者以移风易俗;更要有心斋慎独、格致诚正的道者以引导信仰。
儒者队伍建设,需要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管理以及自我提高等多方面来进行。
要重视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儒者素质,增强儒者信念,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对儒者的高标准严要求,保持儒者队伍自强不息的进取性和天命率性的纯洁性。充分发挥每个儒者的模范作用,帮助那些意识不到位的后进及时赶上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吸收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进入儒门,孝悌忠信的善者回归儒门,增强儒者队伍建设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儒教是最讲规矩、秩序和制度建设的国之大教。历史上,儒教为国家、为社会建立了宏观的制度和秩序,同时也为众多的社会阶层建立了各自的规矩和准则,从而使几千年的东方泱泱大国有条不紊的发展到了今天。然而,百年的断代,时代的变迁,这些制度被当做洗澡水而抛弃。所以,在儒教作为宗教恢复的现代社会,儒教制度亟需重组和重建。
1、建立行为标准的戒律制度。将历史上诸多关于修身的准则和律条,整理并系统起来,作为戒律制度订出,以规范和约束儒者的修为和言行,使儒者真正成为儒者,成为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品德高尚、希圣希贤的儒者,让人一望就能够生起恭敬和仰慕之心。
2、建立修道层次制度。上古先儒是非常有智慧的,提出了:心斋、坐忘、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定、静、安、虑、得等诸多修道功夫,使人们能够次第的修习儒教。这些功夫都是一以贯之、允执厥中的道统所系,至简至正,无需繁琐阐释。在古代,是上士闻道,起而行之的。只是如今人物愚钝,反复解释尚不能保证其是否明白,何况人们还有“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所以,为了接引更多的人来学习儒教,需要将这些次第修道的功夫系统整理出来,掰开揉碎,像老和尚解经一样,解释的再细致一些,使人们有个落脚处,以便依教奉行。
3、制订早晚课诵制度。参照其它宗教制订早晚课诵制度,目的是为了使儒者能够每日三省,每天都要恭敬地面对圣贤,以坚定信仰,净化身心。历史上,儒教是反对淫祀的。所谓淫祀,就是不按时祭祀,或过于频繁的祭祀。但是在现代社会,宗教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人们精神空虚而产生了对宗教的迫切需要,而每天的宗教课诵仪式就满足了这个需要,因此宗教越来越兴盛。所以,在现代社会,儒教为了复兴和发展,也应该借鉴其他宗教的经验,建立一套能够让人天天满足其宗教感情诉求的早晚课诵制度和仪轨,使人无暇转念他想,进而专注儒教信仰,内明己德,外亲于民,直至止于至善,果能如是,又何乐而不为呢!
4、重建诸多人生礼仪制度。按照古制,结合现实,重新制订:出生礼、成童礼、拜师礼、冠礼、婚礼、相见礼、结盟礼、射礼、饮酒礼、丧礼、葬礼等等诸多人生礼节,让人的一生都和儒教重新结上缘。百年的断代,这些人生礼仪,尤其是婚礼、丧礼等差不多都被其他宗教拿去了,或是流到民间去了。人们已经不知道这些礼仪原来都是儒教所本有的,是儒者的本分事。所以,要复兴儒教,就要将这些本分事重新制订出来,重新争取回来,使儒者重操旧业,重新挑起这份为社会民生服务的神圣工作。
5、重建儒教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是儒教之本,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几千年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靠的就是这博厚高明的儒教教育。恢复重建的儒家教育制度体系,既要有独立于现代教育体制之外的私塾、书院等传统教育体系。也要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等能与现代教育体制接轨的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诸多的面向社会大众的短期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以接引更多的社会人群。
6、建立儒教师资培训认证制度。儒教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要建立一套师资培训认证制度,培养出以德为基、以儒为本、兼修他学,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具有宗教家情怀的新一代儒教师资队伍,使其肩负起接续儒教薪火的神圣使命。
7、建立健全儒教组织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恢复和重建的儒教组织,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办公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档案制度,学习制度等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与社会上其它团体一样,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人人要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五、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儒教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树立正确、健康的学术风气和导向,加大学术研究力度,建立儒教自己的研究团队,为儒教发展提供学术基础支持。此外,在以儒为本的同时,还要兼及研究他教他说,为儒教发展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他山资源。
学术研究要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
信仰为基,在儒言儒。作为儒教学者,要站在儒教的本位立场上,深入学习儒教经典,学精吃透,以儒教经典为指归,建立以儒为本的学术研究体系。同时,更要将儒教中关于社会道德、人生追求等诸多于现实社会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充分研究挖掘出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我们知道,在信仰其它宗教的学者的研究中,他们的宗教学术主张,除了努力彰显其教义中道德积极的一面外,还将其经典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字赋以貌似合理的解释,且不说其解释的合理与否,单从信仰的角度讲,这些学者的信仰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儒教,历来就讲“实事求是”,诸多的思想和义理,无一不是道德规范,也无需遮盖掩饰。所以,中国儒教信仰的底气应该更足,脚跟站得应该更稳。
学术争鸣要建立在包容的基础上
圣人殁后,儒分为八。迨至汉唐宋元以及明清各朝,经学、理学、气学、心学、实学、朴学,以及等各地学派的林立众多,从而构成了儒教思想空前繁荣的局面。
圣人讲:“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和”是儒教文化中重要的一个思想,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佛教说:“要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也是“和”的意思。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能够和谐相处,三教中的各派也能够相互包容、相互赞叹和相互学习,都是与“和”分不开的。“和”就是有差异的统一。西方文化就缺少“和”,所以两千年来,民族宗教纷争不断,这都是不“和”,不包容的结果。
所以,学术理念、观点不一样没有关系,但要以信仰为基,本着相互包容的大度胸怀,来进行儒教研究,来进行学术争鸣,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共同促进儒教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道场建设
道场建设是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儒教发展必须有自己的道场,没有自己的道场,就没有儒教恢复发展的保障和依托。
在古代,儒教道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山川雷雨坛、历代帝王庙、文庙、武庙、书院、私塾、学馆、祠堂等等。在现代社会,如果这些道场还存在的话,也基本上都已经被改作了文物或旅游场所了。
儒教的道场建设,一是需要和文物或旅游沟通协作,重新使这些老道场发挥应有作用外,还要适时建立属于儒教自己的新道场。建立新道场,建立真正属于儒教自己的地方,才是当代儒教恢复发展的根本大计。
1、老道场的建设
上述这些道场,本来都是儒教自己的家,但是时代变迁,这些原来的家,已经变更了户主,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成为了旅游观光的场所,甚至是祭孔表演、古装作秀的场所。而原来的户主——儒教,也早就成了被国家亲娘遗忘的弃儿,至今还没有得到与佛道教等其他宗教一样的公平待遇,更不能依照国家宗教政策,把这些原本属于儒教的道场申报恢复为儒教活动场所,因为国家这个亲娘早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把这个曾经母以子荣的儒教老大视为她出,而搁置在尴尬无助的位置不理不睬。所以,百年来,儒教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无家可归流浪群体,非常可怜!即便如此,至孝至诚的儒教还是眼巴巴的渴望着国家亲娘能够早日恢复原有的记忆!
在一往情深的期待着国家母亲病情好转、恢复记忆的同时,儒教本身还要客观的面对现实,争取可能争取到的利益。比如与管理这些道场的文物或旅游部门搞好关系好,在保持本色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这些已经不是自家的场所利用起来,经常举办一些讲座、礼仪等儒教活动,以弘扬儒教文化。如果关系能再搞得好一些的话,还可以在这些老道场里设几间办公室,帮助其恢复一些原有的儒教道场的作用和功能,把已经做起来的祭孔表演尽可能的按照传统礼仪的要求逐步的正规化,也是很有功德的一件事情。
2、新道场的建设
无论怎样,上述这些古代遗留下来的老道场,毕竟主权已经不属于自己,客观现实也不可能收回往日的主权。同时,在已经是别人家的家里做我们儒教自己的事,时间长了,也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要恢复和弘扬儒教,应该也必须建立自己能够支配和使用的新道场,这是当今儒教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祭祀道场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祭祀是儒教最重视的礼仪工作,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山川雷雨坛,历代帝王庙、文庙、武庙、颜庙、孟庙、岳庙、祠堂等等都是儒教祭祀的道场。在现实情况下,这些祭祀道场不可能完全恢复。就目前条件来讲,只有文庙、祠堂等还有新建的可能,这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进行。其它诸如天坛、地坛、日月坛等道场的新建,时机似乎还不成熟。倘果有需求,或可在新建的文庙内专设一殿,以接续断代百年的香火。另外,古代祭祀都是按照级别来的,虽然说现在时代变了,寺院都允许盖黄色琉璃瓦,但最讲秩序的儒教,怎样的祭祀天地日月?怎样的代替官方进行祭祀?还需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
教学道场
书院、私塾、学馆、义塾乃至将来要举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都是儒教教学的道场。目前国内书院、私塾已经有了不少,还需逐步扩大和增多,更需要进一步正规化和规范化。新建的书院、私塾等,要参照古代书院规制,延续和保持传统体制。新建的幼儿园、学校等要有儒教特色,同时也要视情况与现代教育体制适当接轨。无论是建设书院、私塾等传统体制的道场,还是建设幼儿园、学校等与现代教育接轨的道场,都应该设有专门祭拜至圣先师的殿堂,以便朔望释菜和春秋释奠,以及随时接受师生的祭拜。同时,校内广场上也要设立先师像,以便每天早晨上课前集体做礼敬仪式。
修道道场
与其他宗教一样,儒教更应该有自己专门修道的道场。因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道的概念,就是儒教最先提出的。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其它宗教之中,佛教说修佛道,天主教、基督教有修道院,都是用的儒教这个“修道”的词汇。而从儒教本身修道方面讲,心斋、坐忘、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定、静、安、虑、得等次第功夫都是儒教的修道功夫。所以,作为首先提出“修道”概念的儒教,怎能不设立专门修道的道场呢?有了这个专门修道的道场,就能够使人重新认识儒教,明白儒教原来还有着与其他宗教一样的修道次第和高深境界,不光只是注重世法的儒学而已。在古代,因为儒教与国体政体合一,所以不需要建设这个专门修道的道场。但在今天,儒教作为宗教出现,就应该也必须建立这样一个原本就属于自己名下的“修道”的专门道场。
为了能够专注修道,这儒教专修道场,可以像“深山藏古寺”一样,建设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这样,对于前来修道的儒者可能会大有帮助,境界提高的也可能更快一些。


结语
刚刚起步恢复的中国儒教,百废待兴,亟需输血调整、补充营养、调理身心、适当锻炼,更需要加倍的呵护,小心的照料。而我儒门中人,更要生起儒教信仰、培养合格人才、建立教会组织、制订管理制度、兴起纯正学风、光大儒教道场,果能如是加强自身建设,则儒教复兴大业指日可待也!

文章点评